我們捲在世代的漩渦裡 親愛的好朋友 No55 在《好讀週報》8/25 的一篇報導裡,美國文化專欄作家白崔(Alexandra Petri)於 7 日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文,幽默而反諷地指出,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形容 Z 世代的用語。像是描述暫時性失聯的「微死亡」(Micro death)、在地鐵裡無法上網的「微排毒」(Tiny Detox)、甚至連上洗手間都能被稱作「微水療」(Micro spa)。 這些所謂的「趨勢用語」,如果你聽來十分陌生,甚至無法理解其語意,那麼這就是最直接的世代差異。試想,如果員工的「個人衛生」狀況很差,例如好幾周沒有洗澡、也不換衣服,你一定會覺得非常不應該。然而在職場中,另一種常見的衝突則是:新進員工質疑主管的指令,而主管則覺得自己受到了挑戰。 不過,禮儀專家法蘭克斯認為,這樣的反應應該被視為一種「好奇心」的展現,而不是反抗。他建議主管在面對 Z 世代時,應該「多給予一些背景資訊,說明為什麼事情要這樣做,這樣往往就能贏得更多尊重」。此外,還有一種更常見的狀況,就是其他員工覺得自己面對 Z 世代時,總是被迫進入「家長模式」,因為年輕員工似乎期待特殊待遇與更細緻的指導。假如這樣的場景發生在你的職場,而你正好是主管,你也無法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那麼,該怎麼辦呢? #語言的新潮流 最近在查詢以 [lulu] 為字尾的單字時,赫然發現這類重複字或擬聲字,已經被賦予了全新的定位。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宣布,過去一年劍橋線上辭典新增了超過 6000 個詞彙,其中包括在社群媒體爆紅的 skibidi、tradwife 和 delulu。這些詞語的出現,凸顯了 Z 世代與 α 世代網路文化對英語發展的深遠影響。 舉例來說,如果你不知道 [lulu] 結尾的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別人或許會用一句戲謔的話來回應你:「你到底在幹嘛?」(What the skibidi are you doing?)。又或者,他們會丟下一句:「想像力就是解方」(delulu is the solulu)。今年三月,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甚至在國會演說中,引用了「妄想,沒有解答」(delulu with no solulu)這樣的諷刺語,來嘲弄時事。 Skibidi 與「腦腐」(brain rot)迷因相關,反映了高度數位化環境下年輕人特殊的語言習慣。英國《衛報》專欄作家艾斯科貝多(Lee Escobedo)認為,這種「腦腐式」的網路內容已經成為 α 世代的文化符號。年輕世代擅長用諷刺表達自己(網路上酸言酸語不斷,幾乎任何事件都能被酸化),並且努力刷存在感(往往不受倫理或道德的約束),甚至把惡作劇式的「無腦幽默」當作自我表達的一部分。 如果你看不慣這些現象,忍不住想揮揮手離開,那麼恭喜你,你正好身處在【世代差異】的漩渦裡。你想走卻走不了,想掙扎卻越陷越深。 #各世代的定義與特質 這樣的文化衝突,主要發生在 α 世代(2013–2025 年間出生的人)與 Z 世代(1997–2012 年出生者)之間。但除了這兩個最新世代之外,我們來看看整體世代劃分與特質: #α世代(Generation Alpha, 2013–2025) 最年輕的一代,出生於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數位媒體的熟悉度極高。疫情之後出生的孩子,更是從小就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他們雖然還在學齡階段,尚未進入職場,但未來很可能成為數位時代的領導者。 #Z世代(Generation Z, 1997–2012) 正逐漸成為職場新血。他們成長於網路普及的年代,科技能力與創新思維強,擅長多工處理(Multitasking)。他們懂得經營社群媒體,善於在數位平台上塑造個人品牌。 #Y世代/千禧世代(Generation Y, 1981–1996) 目前是職場佔比最多的一代。這一代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追求有意義的工作,也重視個人成長。熟練運用各種數位工具,並擅長建立職業網絡。Facebook 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便是千禧世代的代表,展現了對科技的熱情與創新力。 #X世代(Generation X, 1965–1980) 成長於傳統社會與數位科技過渡的年代,特質是獨立、實際並具創新精神。在職場中,他們展現穩定性與高度忠誠。 #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 1946–1964) 二戰後人口激增的一代。他們以穩重、責任感與奉獻精神著稱。在職場上,他們重視經驗與傳統價值,講求穩定與升遷機會。 #沉默世代(Silent Generation, 1928–1945) 出生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特點是堅毅、勤勞與堅守傳統價值觀。他們在職場上注重紀律,擁有豐富經驗。 #最偉大的一代(Greatest Generation, 1901–1927) 歷經戰爭與經濟大蕭條,特質是勇敢、堅毅並重視家庭。他們多具領導力與創業精神,為後世樹立了典範。 #迷惘一代(Lost Generation, 1883–1900) 出生於十九世紀末,經歷社會劇變與科技進步。他們特質堅忍、實際,尊重傳統,並憑藉專業知識與努力獲得成功。 #我們該怎麼辦 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與價值觀,而這些差異在職場中也會不斷浮現。理解與欣賞不同世代的風格,才能減少誤會與衝突。 當我們覺得自己被捲入世代的漩渦時,不妨試著換一個角度──與其抱怨,不如欣賞彼此留下的時代印記。因為這些差異,不僅構成了多元的社會,也推動著我們向前。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虫哥的沙龍
2會員
120內容數
關懷小角落點亮大世界
做有溫度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
大虫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1
我起床是為了迎接天賜的一天
No52
親愛的孩子
父親節的早晨,依著習慣先完成運動,伸展過後,精神與心情都暖了起來。接著,好整以暇地為自己沖上一杯香醇的黑咖啡,桌邊還有媽媽貼心準備的溫熱營養豆漿,以及一塊專屬 88 節的無糖蛋糕。輕輕按下音響開關,BOSE 那溫暖而澄澈的音色立刻充滿整個空間,耳邊響
2025/08/11
我起床是為了迎接天賜的一天
No52
親愛的孩子
父親節的早晨,依著習慣先完成運動,伸展過後,精神與心情都暖了起來。接著,好整以暇地為自己沖上一杯香醇的黑咖啡,桌邊還有媽媽貼心準備的溫熱營養豆漿,以及一塊專屬 88 節的無糖蛋糕。輕輕按下音響開關,BOSE 那溫暖而澄澈的音色立刻充滿整個空間,耳邊響
2025/08/11
你平安回來了
No53
親愛的孩子:
前些天收到你週末要回家過父親節的訊息,今天是父親節,星期五加上節日返鄉的車潮,整條高速公路就像一條擁擠的河,無論哪一條路線,都滿是載著回家心願的車輛,擠滿車道、慢慢爬行龜速前進。再著急,也加不快車速,南北的道路都不太順暢,我的心也堵在繁忙的車道上。
我知
2025/08/11
你平安回來了
No53
親愛的孩子:
前些天收到你週末要回家過父親節的訊息,今天是父親節,星期五加上節日返鄉的車潮,整條高速公路就像一條擁擠的河,無論哪一條路線,都滿是載著回家心願的車輛,擠滿車道、慢慢爬行龜速前進。再著急,也加不快車速,南北的道路都不太順暢,我的心也堵在繁忙的車道上。
我知
2025/08/09
我為什麼想聆聽這場音樂會?
這份悸動讓我想起書畫評論家徐小虎所說的一句話:「現在有這麼多假畫,是源於收藏者太貪心了,他們總覺得有皇帝的鈐印、有專家之言就是真跡。以大師的名字來論作品的高下,正是這種想法誤導了全世界熱愛中國繪畫的人。」同樣的思維,套用在我們對自然的態度上,我們是否只是依據人類中心的需求
2025/08/09
我為什麼想聆聽這場音樂會?
這份悸動讓我想起書畫評論家徐小虎所說的一句話:「現在有這麼多假畫,是源於收藏者太貪心了,他們總覺得有皇帝的鈐印、有專家之言就是真跡。以大師的名字來論作品的高下,正是這種想法誤導了全世界熱愛中國繪畫的人。」同樣的思維,套用在我們對自然的態度上,我們是否只是依據人類中心的需求
你可能也想看












蒸汽波是出現於2010年代,屬於網路及數位科技領域的美學,也是音樂與視覺藝術的統稱,愛好者多為千禧世代年齡層。當前學界已有多種研究,近年更演變成視覺文化的基調,帶動各種根本上挪用大量蒸汽波元素的復古流行活動,對當代流行文化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蒸汽波是出現於2010年代,屬於網路及數位科技領域的美學,也是音樂與視覺藝術的統稱,愛好者多為千禧世代年齡層。當前學界已有多種研究,近年更演變成視覺文化的基調,帶動各種根本上挪用大量蒸汽波元素的復古流行活動,對當代流行文化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隨著二十一世紀到來,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套上了奶嘴,慢慢的成為「邊緣人」。就大學生(社會的未來)來說,四五十年代的讀書人在一起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動向;七八十年代大學生們在一起也是導論學業,社會建設。
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不是天天追劇,就是死宅玩遊戲...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科技進步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特別是焦慮和憂鬱症問題的增加。通過個人經驗和觀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反映了當今社會對於這些議題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逆境,這個字眼在阿政的生命裡,似乎特別有重量。他的研究所生活,原應是知識的海洋,思想的火花碰撞之地,卻不料在這轉角,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挑戰——一場突如其來的登革熱疫情。

逆境,這個字眼在阿政的生命裡,似乎特別有重量。他的研究所生活,原應是知識的海洋,思想的火花碰撞之地,卻不料在這轉角,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挑戰——一場突如其來的登革熱疫情。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

關於這本書,我認為......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出乎意料的優質好書。
自從社群媒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陸續問世,對於科技如何快速進展,進而滲透人類生活的相關研究已屢見不鮮。原以為這類主題大概是敘述科技對人類生理、心理的負面影響,並提供一些老生常談的方法來杜絕。
但這本書卻提供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