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戰狼》華為晶片不容小覷?從電話線交換器到智慧裝置領導者,硬體起家的華為怎麼走到今天的地步?|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只有理解了抽象的時間維度的存在,你才會明白:原因通常不在結果附近

怪獸科技公司一向主打的,就是結合科技趨勢和企業戰略,幫助讀者理解並應用這些概念到個人成長和職涯發展當中。

這篇文章,我們將聚焦在中國的科技巨頭——華為(Huawei)。和蘋果相當類似,華為堅守硬體製造商的路線,後續也有開發軟體,包含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OS)整合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慧型穿戴,以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為傲。

那為什麼華為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

raw-image

今天華為的成功與輝煌,不在於它今天做了什麼,而在於它 10 年前、20 年前甚至 30 年前做了什麼。因此,我們將回顧歷史,拆解華為的過去。

延伸閱讀:
蘋果的產品策略(一)比起做事,不要只會「做人」?蘋果的AI進度真的不同凡響?|怪獸科技公司

中國蝙蝠俠 BAT +華為=BATH!

中國政府的基本布局,是讓蝙蝠俠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與華為等這些頂尖網路巨頭,學習美系網路巨頭的經營模式,共同布建整個國家的基礎建設與競爭力。

BAT + 華為比較表

BAT + 華為比較表

延伸閱讀:
專訪郝旭烈(上)台灣、中國「差」在哪?前台積電高階主管的中國科技產業第一手觀察

百度除了搜尋引擎之外,更走向人工智慧、自駕車的領域,阿里巴巴專注智慧城市、金融科技,而擁有 10 億微信用戶的騰訊,在車聯網、智慧醫療、語音辨識等各種領域努力超前。

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重要性無須多言。中國的網路巨頭充分理解,就算跟西方世界抄襲、模仿網路經營模式,因為中國人口紅利與政策佈局,將帶給中國的網路企業結構性的優勢,超越美國不會只是夢想而已。

而我們這次的主角,華為之所以成為中國企業的世界名片,靠的就是科技。

延伸閱讀:
專訪郝旭烈(中)應對科技快速變化:前台積電財務主管教你如何賺錢、省錢、做出好決策

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華為

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華為的使命,在於全面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

華為簡史

華為簡史

創立於 1987 年,華為起初是電話線交換器的經銷商,1989 年轉型,開始自行裝造交換器。其實,包含創辦人任正非在內的創始成員,在通訊技術方面幾乎都是門外漢(任正非本身是軍人出身,而且是被迫創業,自己也說了不懂市場經濟)。

因此他們積極錄用優秀的技術人員進行研發,並磨練企業的技術力,最後在 1993 年,成功開發出當時最先進的數位交換器(digital switcher)。這項產品的成功,也成了華為飛躍成長的第一步。

仰賴低價策略,成為路由器市占之冠

打從數位交換器的時代,「低價策略」一直是華為的武器。華為製造的數位交換器在中國國內迅速普及,靠著建立起來的技術力以及從營收獲得的資金,華為接下來便著手開發路由器。

1995 年,Microsoft 推出電腦作業系統 Windows 95 後,網路在全球越來越普遍,於是通訊的主流轉變為網路——此時需要的就是路由器。

在中國,路由器市場由美國的思科系統所把持,但華為持續靠著低價策略攻城掠地,到了 2000 年代前期,華為成為中國市占率之冠。

鄉村包圍城市,市場開拓從邊陲到核心

華為搶占市占率的戰略,參考了毛澤東過去「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靠著開拓其他競爭對手都不曾經營過的農村市場而提高了存在感。

華為先在城市的周圍一點一滴擴大勢力,「包圍」了城市之後,就開始挑戰、分走城市的市占率。不只在中國國內是如此,在進入海外市場之後,也是用同樣的策略擴大市占率,確保公司的營業額——先是在開發中國家取得成功,接著再將事業擴大到歐洲市場。

華為以實現「智慧型世界」為目標,而在這樣的任務驅使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是以「實現智慧型世界所需的硬體」為核心。

華為的強大,來自持續投入巨額的研究開發經費

華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叫做「深淘灘,低作堰」,這句話源自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的故事。深淘灘,指的是河溝要挖得夠深,不深則容易淤塞;低作堰,意思是河堰不要過高,這樣能確保周邊村鎮的安全,不會出現「地上懸河」。

raw-image

任正非將之引申運用到了華為的運營上,「低作掘」說的是華為的運營能力和制度設計,而「深淘灘」是任正非將科技視為華為防範外界風險的「核式器」,每年確保將 10% 的營業收入用於研發,將護城河愈挖愈深。

華為每年都會挪用超過營業額的 10% 於研究開發之用,投入的程度甚至比 Apple 或豐田的研究開發經費還多。10%的研發經費是硬性規定,無論何時都不可減少,華為公司對科技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也讓華為在蘋果公司和三星公司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家邁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的電子公司。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7.7K會員
444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28
本文從《張忠謀自傳:下冊》,拆解張忠謀如何從德州儀器副總裁,歷經三次辭職低潮,最終在56歲創立台積電並使其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歷程,分析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商業模式、技術策略和關鍵決策,例如選擇ASML設備、與蘋果的策略聯盟等,以及台積電如何利用學習曲線理論、規模經濟和投資策略來擊敗競爭對手。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2025/03/07
輝達的成功,不僅來自技術突破,還來自戰略選擇。在 GPU 的運算潛力尚未被業界認可時,黃仁勳率先押注 AI,建立 CUDA 生態系統,讓輝達成為 AI 產業的重要一環。然而,輝達能快速崛起、抵禦市場風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在人工智慧伺服器生產上的技術優勢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科技產業的發展。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都對科技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摩爾定律促成了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逐漸普及。此外,文章還探討了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在科技領域的崛起,以及智慧手機和ARM架構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挑戰。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Thumbnail
華為以領先全球的資通訊技術、智慧裝置供應商,跨足電信網路、IT、智慧裝置和雲空間服務等四大重要領域,致力將數位科技融入每個人、每戶家庭和組織機構的生活中,打造完全連線的智慧世界。這篇文章將聚焦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成功背後的歷程與策略。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蘋果商品策略背後的商業價值是本文的關鍵,透過對 AI 裝置端執行、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佈局和對自身生成式 AI 架構的深度整合。鼓勵讀者不僅要知道怎麼做(know-how),還要了解為什麼這樣做(know-why),不斷挑戰現況。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
Thumbnail
儘管微軟對於年輕一代相當陌生(很常用了軟體卻不知道公司在幹嘛),甚至沒有掌握當前終端消費者為主的手機市場,但微軟可不是靠併購、只會灑錢的有錢老頭(?)喔,在這幾年已經成功轉型,從 PC 巨頭轉變成以 B2B 雲端為主的生產力巨頭。
Thumbnail
儘管微軟對於年輕一代相當陌生(很常用了軟體卻不知道公司在幹嘛),甚至沒有掌握當前終端消費者為主的手機市場,但微軟可不是靠併購、只會灑錢的有錢老頭(?)喔,在這幾年已經成功轉型,從 PC 巨頭轉變成以 B2B 雲端為主的生產力巨頭。
Thumbnail
本次《怪獸雙週快報》聚焦亞洲圈,了解華碩、宏碁對於業務整併與部門改造的想法、中國微軟、台積電的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觀察不同公司脈動,持續進化自身能力。
Thumbnail
本次《怪獸雙週快報》聚焦亞洲圈,了解華碩、宏碁對於業務整併與部門改造的想法、中國微軟、台積電的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觀察不同公司脈動,持續進化自身能力。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產業空心化,於是美國企圖建立「尖端邏輯晶片」產業鏈,違反經濟規律,不樂觀。中國國有企業無法移轉海外而有工業門類齊備的製造業產業鏈,中國電動車產業彎道超車歐、美、日傳統汽車工業。中國新創企業要能直接融資,美國監管機構要強化脆弱的美國金融體系。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產業空心化,於是美國企圖建立「尖端邏輯晶片」產業鏈,違反經濟規律,不樂觀。中國國有企業無法移轉海外而有工業門類齊備的製造業產業鏈,中國電動車產業彎道超車歐、美、日傳統汽車工業。中國新創企業要能直接融資,美國監管機構要強化脆弱的美國金融體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