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圖
第三案
《無聲旋律(The Silent Refrain)》
登場人物
KAI
地下音樂人。
林佑
KAI的摯友,也是一名音樂人。
蔣常
數位工程師。
凌晨兩點,東區一間老舊錄音室。警方拉起封鎖線,音牆仍隱隱震動,像是剛被關掉的低音喇叭餘震。
死者——地下音樂人「KAI」——被發現倒臥在錄音椅旁,頸部勒痕清晰,手裡緊握著一支麥克風。桌面上放著一張 USB,裡面存有尚未發行的專輯母帶。
警方初步認定是自殺。因為在母帶的一首歌裡,KAI的聲音沙啞,幾乎像是在哽咽:「自由沒有出口,這是最後的歌。」
輿論瞬間炸開,歌迷認定是遺言,媒體渲染成「搖滾式殉道」。
但沈渦只是靜靜聽完那首歌,眉頭深鎖。
在他耳裡,那不是「最後的歌」,而是一個斷裂、不合拍的旋律,像是有人用剪刀粗暴地剪掉音符。
蘇婉若快步翻閱檔案,眼睛閃著光:「他沒有公開過抑鬱傾向。訪問紀錄裡,他一直強調音樂是抵抗的出口。」
「而出口怎麼會變成死亡的理由?」沈渦淡淡說。
他拿起耳機,反覆播放母帶。某些片段聲音細微顫動,像是人刻意壓低嗓音。
「妳聽,這裡有第二層聲音。」
婉若愣住,調高音量。果然在副歌背景裡,若有似無地傳出「救我」兩字。
「不,是被修改過。有人動過他的作品。」沈渦拿下耳機,語氣冷靜卻帶著一絲沉重。
他們循線拜訪製作團隊。製作人推託:「專輯母帶只有KAI自己接觸過,我們沒有權限改動。」
數位發行公司則冷冷回應:「數位流通過程中,每一次上傳、轉碼,都是合法授權,我們遵循協議。」
婉若急了:「那就是有人用公司流程當遮掩!」
沈渦卻盯著發行合約不語。——條款繁瑣,但有一段讓他眼神微動:「允許AI聲音優化與後製,以符合市場聽覺需求。」
婉若反覆念出:「AI聲音優化與後製?」
沈渦冷笑:「是的,美其名是『優化』,但意思就是『發行與否』的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於唱片公司。」
他們找來KAI的摯友、音樂人林佑。對方紅著眼眶:「KAI最近一直抱怨,他的歌一上傳就被『修』,旋律、歌詞、甚至聲線都變調。他說自己快被抹掉了。」
沈渦要來KAI生前的硬碟,發現裡面保存著「原始錄音」。當他們對比母帶與數位發行版本,差異驚人——副歌的原本歌詞是:
「聲音就是證據,真相不能被抹去。」
但在流通版本裡,卻變成:
「聲音只是幻覺,沒有真相可尋。」
線索指向發行公司內部的數位工程師蔣常。他坦承,自己曾受上層指示「優化」歌曲,因為KAI的歌詞過於政治性、可能引發爭議。
「我們只是調整,讓市場更能接受。」
沈渦逼視他,語氣冷冽:「調整?你們『偽造』了聲音,把一個人最後的控訴改寫成『死亡遺言』。」
最終證據來自AI生成紀錄檔,清楚顯示有多次「聲音覆寫」操作。警方得以起訴相關責任人。
案件告一段落,夜裡,婉若和沈渦坐在小巷的攤位邊。她咬著魚丸,眼神還有些愤愤不平:「原來連聲音都能被『竄改』。」
沈渦靜靜看著街邊霓虹閃爍,淡淡道:「聲音是人的影子。當影子能被重寫,存在就會失序。」
婉若嘆口氣,把魚丸往嘴裡一塞,含糊地說:「那我們就負責,把『失序』拉回來。」
「慢點吃,又沒人跟妳搶。」
「師父,你人真好,每次案子結束,都請我吃好吃的…… 」
沈渦側過頭,眼底閃過罕見的笑意:「這樣就是『好人』了?」
「嘿嘿。」蘇婉若比了個小小的勝利手勢。
夜風輕拂,他們都沒再說話,只聽見遠處傳來街頭藝人斷斷續續的吉他聲——那旋律,未經修飾,卻真實得讓人心安。
第四案
《晝影計劃(The Daylight Project)》
登場人物
林昱彰
死者,某科技部門外包商的技術人員。
黃昏時分的中山區街角,路面還殘留著白晝的餘熱。圍觀群眾推擠著,警方拉起封鎖線,一具屍體倒臥在辦公大樓前的陰影裡。
死者身份很快被確認:林昱彰,某科技部門外包商的技術人員,平日低調無聞。警方初步結論為「墜樓自殺」。
沈渦站在人群後方,低頭看著手機上的匿名郵件。標題簡單兩個字:《晝影》。郵件正文只有一句話:
——「他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師父,這是?」婉若趕來時還氣喘吁吁。
沈渦抬頭,目光落在大樓屋頂的邊緣。
「看起來像是一個『計劃』的名字。」
林昱彰的住處簡陋,卻乾淨整齊。婉若一眼注意到書桌上有一台筆電,螢幕停留在鎖定畫面。
「這是『加密文件』,一般人不太會有看這文件的習慣。」
蘇婉若指出螢幕上的虛擬磁碟影像。
沈渦蹲下來,從垃圾桶裡翻出一張揉皺的紙條。上頭寫著一串數字與一個看似隨手畫的『太陽』符號。
婉若喃喃自語著:「太陽,這符號是什麼意思?」
沈渦眼神一沉,指尖輕敲桌面。
憑藉著過去在警界的人脈,沈渦拿到一份未公開的研究文件。標題赫然寫著:《Daylight Project——犯罪預測模型》。
婉若驚訝得張大眼:「這是『犯罪預測』的報告與文件?」
沈渦點頭:「對,利用大數據分析,標記潛在高風險人群,以提前干預。」
「可我從來沒在局裡看過這文件…… 」婉若歪著頭想著。
沈渦:「因為它從未公開。」
「為什麼啊?」
「試想,這一旦做上標記,等於逼著這些『高風險人群』,正式站在社會的對立面。或許,分析不會出錯,但數據畢竟也是人為的,誰又能保證不參雜任何私心?」
婉若沉默片刻,突然大喊:「我懂了!所以,是林昱彰發現了這一點?」
夜裡,他們在林昱彰留下的加密檔案中,找到一份名單。上頭全是「高危險分子」標記者的名單,卻與近期「意外死亡」案件高度重疊。
沈渦:「如果這份名單公開,恐怕事情更加無法收拾。」
果然,兩人離開後不久,便有黑色轎車尾隨。
他們在雨夜的小巷中甩開對方,氣喘吁吁地靠在牆邊。
「師父,你該不會早就猜到了?」婉若望著沈渦。
沈渦回答:「只是知道,光越強,影子就越濃。」
「那看來林昱彰的死,沒那麼單純。」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出自《春秋左傳》的成語,意指普通人本無罪,但因懷抱珍貴的璧玉(寶物)反而獲罪。這句話引申比喻擁有才能或理想卻因此受到嫉妒和陷害。
在取得更多資料後,他們終於拼湊出完整脈絡:
《晝影計劃》原本是科技部與警方合作的實驗,名義上為「降低犯罪率」。
但因演算法偏誤與人為操弄,導致部分「標記者」被放棄或消除。
林昱彰想公開真相,卻因此被「處理」。
「我們要交出去嗎?」婉若握緊手上的資料硬碟。
沈渦沉默良久,看著夜空裡模糊的月色,緩緩說道:「真相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讓錯誤不能重演。」
案件暫告一段落。清晨的早餐店裡,油條與豆漿的香氣混雜著熱氣。
婉若捧著豆漿杯,眼神還有些恍惚:「師父,我們這樣算不算在和整個世界對抗?」
沈渦淡淡一笑,將糖包推到她面前:「光底下總有影子。只是大多數人選擇忽略。」
婉若抿了一口,忽然笑起來:「雖然我聽不太懂,但師父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沈渦沒再回應,只是若有所思地看著窗外日光灑落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