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ine 指「高山、阿爾卑斯山的」,帶有純淨、自然、清澈的意象
Alpine White 高山雪白色,形容像雪山一般乾淨、純淨、帶冷調的白
再一回,走入校園,我接觸音樂學習,嘗試年輕時沒能完成想望的幕後流行音樂製作。「工欲善其事...」,在課程之前,除了電腦軟體,我盤點現有器材與需額外準備的設備,覺得在家裡進行編輯時仍需要一個鍵盤才方便。初步搜尋關於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主控鍵盤(Keyboard Controller)訊息--🎞️10分鐘內學會MIDI是什麼
📝樂譜提供人演奏樂器,透過紀錄音樂的方式來創造音樂,對應現今數位設備可解釋為
MIDI 提供 電腦 操控 虛擬樂器;而MIDI(主控)鍵盤傳送數位訊號給電腦軟體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數位音訊工作站) 來執行操控 虛擬樂器。
影片中以樂譜來解釋MIDI的概念,讓我想起曾聽友人解釋由許多"協定"記號拼成的中文字相當有趣(只有古琴指法譜才會看到),另一方面溫習西方樂譜的起源。
早期西方音樂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溝通。中世紀時(Middle Ages, 約公元500~1500年),基督教會聖歌成為宗教生活核心,音樂在各地修道院傳唱。但不同修道院哼唱的Do都不一樣,以符號來定義與紀錄旋律達成一致性的「協定」,推動了樂譜的誕生。最初以漂浮在文字上方的記號來提示旋律的高低起伏走向(紐姆譜,Neumes),為提升聖歌教育效率,義大利修士圭多達.雷佐(Guido d’Arezzo)採用「四線譜」系統,提取一首聖歌的首句音節(Ut-Re-Mi-Fa-Sol-La, 後來演變為DoReMi)以記錄旋律音高,直到12–13世紀的節奏記號(modal notation)逐漸發展,才真正精確記錄節奏。
|選購適合自己的MIDI鍵盤
選購一台MIDI主控鍵盤時,需要先考量適合自己的琴鍵數:25、49、61、88鍵(一個八度音程含黑白鍵共有12個琴鍵),鍵數小輕量,方便攜帶外出,而具備彈琴經驗的使用者,不受限於2個八度音程,考量節省空間,適合入門款49鍵琴。
琴鍵觸感 - 預算由低至高,分為合成器觸鍵 (synth action)、半配重觸鍵 (Semi-weighted)、重錘鍵 (hammer action),有彈琴經驗的使用者更適合半配重與重錘觸鍵。
控制器功能 - 各家提供旋鈕(Knobs)、推桿(Faders)、觸控板(Pads)等,方便控制音量與打鼓,而觸後感應(Aftertouch)可在按下琴鍵後再施力加壓,控制顫音,以提升表現力。
軟體相容性 - 需考量附贈的相關軟體,以及是否與使用的DAW整合良好(這一部分需自己做功課瞭解),目前新版MIDI多已提供USB接頭,可連結電腦電源使用,不需外接電源。
預算 - 平價(2,000-6,000)、中階(6,000-15,000)、進階(15,000+),考量空間與輕巧性,參考幾位YTer分享同階品牌規格比較,我在Arturia(法國品牌/2023年發表)與Novation(英國品牌/2024年發表)之間,選擇由中階入門Arturia 49鍵琴。
🎞️ 兩款比較:Arturia KeyLab Essential MK3 vs Novation LaunchKey 49 MK4
Arturia總部位於法國,成立於1999年,專門開發和製造音樂表演與創作所需的軟體和硬體設備,對想要「一站式」體驗的使用者極具吸引力。適合注重錄音室創作、聲音設計、想要完整軟硬體生態的人。
Novation總部位於英國,成立於1992年,是以高品質合成器、MIDI控制器和音樂制作工具聞名的音樂設備公司。適合熱愛 Ableton Live、重視即時演出與節奏操作的人。


「關於MIDI主控鍵盤,請比較同階兩款49鍵琴, Arturia essential & Novation Launchkey」#ChatGPT
和一般純白相比,Alpine White常帶有一點點冷色調(偏藍或偏灰),
不像奶油白、象牙白溫潤,而是更清爽、冷冽、極簡...。
|雪山白 Alpine White
在瞭解主控鍵盤後,我選擇Arturia白色鍵盤下訂,搭配白色系工作桌面。收到樂器行老闆來信後回電,才知因他訂單存量控制失誤,店裡僅剩同品牌的全白限量款,願提供相同價格優惠(不需補差額)。因為好不容易讀完訊息,聽到變更,以為還得花時間再一回查找,老闆趕忙解釋並確認規格相同,限量款只變化顏色設計。雖然白色設計獨特好看,但在沒有黑色鍵提示的琴上彈奏,使用者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卻步。我想MIDI鍵盤主要功能以操控電腦為主,現場演奏這部分我還用不到,彈奏這部分堪用即可,就姑且一試了...。
有時人生真是會這樣,非預期的人事,卻帶來預期之外不一樣的好。搜尋MIDI時沒注意到有全白限量款,而這巧合更搭襯工作桌面(與檯燈、木格小抽屜、電腦桌機、滑鼠...)。

|開箱 Unboxing
感謝老闆即時寄出,隔天收到很快開箱。擺上工作桌面,與窗外天幕白雲,美得好一致。其實從零開始要動起來學習會是挺累人的一件事,尤其年紀越長,生活習慣更單純規律,要說服自己改變行為與習慣很不容易,這是照顧年邁長輩的覺察,也是給自己的警惕。然而,從興趣為起點向外連結的學習,剛開始雖然緩慢,卻因挖掘出喜好,朝每一階段的完成推進。大腦會記得這份精神奕奕,越動越像充電,降低因失誤以及未能達成目標的挫敗感,在一連串過程當下感受層度不等的幸福感。
在一個音樂相關專案場合,一位與我不熟的夥伴因無聊找我抬槓。小我幾歲的她聽我簡述新計劃,語帶戲謔說:「那你學完都快60歲,真不懂學這些之後要幹嘛?」
(她可能誤會我讀醫學院...)

Unboxing the MIDI keyboard felt like unboxing the silent stories of my own heart。面對一些負面情緒的當下,有時來不及解讀,那些未能完成的對話,透過長期文字書寫,有相當程度幫助;而文字沒能疏理的脈絡,由繪畫靜心洗滌心緒,這些無形價值,是學習與付出過程中可以汲取的養分。在屆齡半退休年紀,還來得及重啟年輕時喜愛的興趣是幸福的(當然有新的興趣也很好),它將不再是依賴「被肯定」才有發展與「未來」的前途,我想更多在於向內探索與整理自己的另一階旅程(暫且談不上自我實現),若還有多一些的心力付出,「那將會是多麼美好的事~♪」。
🎧 Tony Bennett, Lady Gaga - But Beautiful
|戀練琴鍵...續篇 To Be Continued...
其實這不是我的第一台鍵盤。剛開始工作時,我用年終獎金買了一台YAMAHA電子琴,家中老哥喜歡樂器但沒機會也提不起勁學習,他笑我抱回一台「好貴的玩具」。果真如老哥所言,之後幾年很少練習又離家,後來電子琴被家人捐給慈善機構娛樂更多人(也好)。又疫情前,我在募資平台預購了新創團隊設計琴款,因產品研發不良而無法量產,與一群未成功退費的消費者等候多年,還是沒拿到琴...。這第三台琴,雖然只是透過電腦發聲的MIDI鍵盤,望著寧靜的雪山白,這另一個從零的開始,希望也能像一回百岳登山體驗,不倦怠,待我攀至高山美景...。

!! 已成功安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