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許多朋友去日本像是去廚房、逛後花園一樣。
每年去一次算是基本「扣打」,
如有特殊理由、原因,
如難得的表演、花季等,還要追加行程。
大叔日本旅遊經驗很少,屈指可數。
2012年去京都、大阪、神戶;
2018年七月跟團去北海道,
最近一次是去年(2024)六月,自由行去福岡、熊本。
難得第一次來到東京,
身為棒球迷的大叔自然想要去東京巨蛋朝聖一下。
畢竟,這是去年世界棒球12強賽的奪冠登頂之地。
這絕對是天意
事情一忙,
出發前一個月才想到看球前要先買票。
去巨人軍 Online Ticket 搜尋,
所幸,
星期五的比賽還剩四個區域有位子。
但是,
再進一步要購買時,
發現
每個區域只剩一個位子。
正好同行也是四人,
如果再優柔寡斷被別人買走一張,
就真的要殘念了。
於是,
當機立斷直接刷卡買下去,沒有在囉嗦的。
只是,
不太敢和家人及友人說,買了4個不同的位子。
大叔用了這是天意的說法,
才讓大家稍微釋懷。😅😅😅
沉浸式體驗
最沉迷日職的時候,
應該是「二郭一莊」(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在日本發展的時期。
記得只要是他們的出賽,「民生報」都會刊出專欄。
這次買票進東京巨蛋,
純粹只是想要有一個日職的沉浸式體驗。
體驗場館、設施,(p.s. 我們也有大巨蛋了,這點衝擊倒沒有很大)
體驗應援文化,
體驗球場食物,
球賽的輸贏,倒是很其次。

比賽的中途,
大叔還走出球場吃「Shake,Shake」。
「Shake,Shake」真的很好吃,此行日本就吃了兩次。
不懂,為什麼台灣沒有? 🙄🙄🙄🙄🙄
台灣老饕應該會買單的。
當天巨人隊贏球,
還看到了兩支全壘打,
球賽也是很精彩,
巨人迷們都很滿意的離開。
不過,
讓大叔訝異的不是棒球,而是......

取材自網路
不得不佩服這些啤酒妹
已經是七局下半,
走道、階梯、平台都有她們的身影。
揹著重達至少10公斤以上的啤酒桶跑上跑下、跑進跑出,
至少也奔波了2、3小時。
大叔當兵時全副武裝跑步也沒這麼操。
只要看到有觀眾對她們舉手,
她們肯定是跑步帶 殺聲 笑容的飛奔過來,
完全不浪費時間。
電子支付交易,交易迅速,也不耽誤看球。
當然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難能可貴的,還依然保持著笑容,依然可以和客人談笑風生;
即使髮有點亂、妝有點花、臉上滿是汗水,
除了那一杯沁涼的啤酒,
還有滿滿的情緒價值。
即使早有耳聞;但親眼所見,真的佩服。
上廁所排隊,
還可以看到啤酒妹和球迷話家常。
大叔不諳日語,
從啤酒妹和球迷的互動,言談舉止,舉手投足,
他們像是許久不見熟識的朋友。
或許,
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他們只是在棒球場相遇,
他們可能交淺言淺,
但在特定地方,
有這麼一個可以噓寒問暖的朋友存在,
還有幾杯啤酒的默契,
想想也還蠻令人精神的。
令人好生羨慕的棒球文化
回池袋旅館的電車上,
看見一位日本母親帶著兩個小男孩,
三人都身著巨人球衣,
頸上掛著球員專屬毛巾,
母親還背了一大袋玲瑯滿目的應援道具。
坐在座位上的母子三人,
眼神放空,神情有些疲憊,
方才應援應該是非常賣力。😝😝😝
不知是不是太累了,
感覺他們沒有很興奮。
但大叔認為,
或許這樣的活動對她們來說已經是重覆了好幾十次的日常,
早已經落實在生活中。
真是令人好生羨慕的棒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