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匡靈秀帶起的地獄炫風,「一起下地獄」儼然成為國內外閱讀圈中的全民運動。在拿到書的那天我便孜孜不倦,讀完之後,我只能說:這真的很令人滿足,幸好我論文早寫完了!
匡目前在台灣出版的三本中我看了兩本,我認為她在寫作中有種潛意識很渴望把作品臻於完整。顯現出高學歷的天資聰穎加上後天地才努力,就像主角愛麗絲,不管指導教授如何變態使喚,她都願意把這些不合理當成磨練,並深信這就是我拿到進入頂層階級門票必然付出的。很有趣的是,在《地獄》中愛麗絲又是亞裔,她柔弱,但懷抱的渴望絕不僅是外表這樣身形單薄,從決定下地獄把教授拉回人間的計劃定案的那刻起,便完整展現亞洲人「舉弓盡瘁,死而後已」的既定印象。
——當追求的目標最後變成一場空之後,沒有劇本該怎麼走下去?
《地獄》的劇情鋪陳就是這樣:一層一層漸進式地把你從希望帶到絕望,再從更多的希望帶入更多的絕望底中。你有大把的時間隨著愛麗絲一起遊蕩在地獄,甚至心想著「這真的是無望。故事都走筆至此了,我看匡靈秀還要怎麼寫下去」。而她的大綱肯定是寫得密密麻麻,每個角色登場都不囉唆,不是告訴你地獄運行的規則,就是當隻吉祥物暗示你下一個點要往哪裡走,或者當個人生導師讓你被騙一次學會教訓。嫌少拖泥帶水,這更包含愛麗絲與另一位主角彼得他們的角色成長曲線,在面對同一個事件為什麼會有不同反應,因而導致的誤會糾葛著什麼無法明說的苦衷。
——他人就是地獄,不用親身下去一遭,你已經在了。
但凡從愛麗絲或彼得的視角,你可以為匡下個註記,她就是個妥妥的交代細節魔人。為什麼彼得會是這樣的性格,為什麼愛麗絲要這麼執著她的指導教授,這些的其來有自她直接帶你從他們的一生回顧起,必要的話,匡還會視情況補足有魔法作為學科存在的世界會是介於什麼地位。我們所以為的無所不能,在《地獄》中魔法反而在職場中淪為小眾,以我們的世界觀來說就像是這年代誰還跟你讀政治系啊?(自嘲勿噴)
關於愛麗絲那樣的執著指導教授的肯認,包含對他的可恨,執著到了讓人覺得是不是一種病態的愛,我甚至會不禁這樣的想。愛麗絲經歷的可謂是頂規的訓練,再加上天才彼得的競爭,當匡選擇加入性別議題在學術空間中誘導愛麗絲自以為可以玩火時,我覺得這真是神來一筆。惱人的愛麗絲不僅變婊、更討人厭,也讓問題惡化到濃稠、發臭的極致。我要看的就是這種大場面。
因此當愛麗絲找上另一位女教授求助時,兩者對話的一整頁精華到可以特別裱匡下來紀念,當中我真是愛慘了女教授的這句:
「妳們這一輩選擇過著不受任何規則約束的生活,而且這招似乎有用。我向妳們致敬,我支持妳們,我希望自己當初也能那麼做,但妳們不能因為事與願違就喊『狼來了』,愛麗絲,妳必須明白,妳不能只在自己有利的時候才去尋求女性主義的庇護。(p.386)」
女教授還有的特別的身份亦為愛麗絲指導教授的妻子,她說這段話或許當下聽起來像是在潑愛麗絲冷水,女教授與丈夫關係極差是人盡皆知的事,深入思考,或許要在充滿父權的至高學術殿堂中獲得自己的一間辦公室,她經歷過更多比眼前博士生更多痛苦,而可以解讀成另一種的激勵。因此,不是也可以視女性身份在此就宛如生於地獄中嗎?
——不管在哪都不影響戀愛萌芽,即便生存於地獄也是。
匡令人讚歎的不僅是構思故事的能力,尤其是她在雕塑角色時,成功地讓愛麗絲形象轉為讓人喜歡的主角。我在讀到中段的時候不時地回想,「以前讀到的寫作書中記得有一項很重要的原則就是主角一定要討喜啊」,而愛麗絲前期在我看來是相當惱人。對於她過度在乎追求人生勝利組的門票,導致做出一連串誤會、背叛的決策都讓我看了煩躁值往上升。我喜歡彼得的程度甚至遠高於愛麗絲,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彼得及地獄吸引人的世界觀,《地獄》會因為愛麗絲而讓我吐槽到爛。
但匡精準地描述愛麗絲追求知識的過程,讓我想起,甚至是重複經驗純粹為了喜好之事投入其中,畢業只是作為附帶的鼓勵,就像是有人傳給我肯定的訊息伴隨激起的快樂,對愛麗絲的感情就不是只有煩躁了。愛麗絲甚至有點瘋,她基本上是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人(畢竟到底誰會下地獄找指導教授),她還樂於當教授的白老鼠,在她身上留下刺青。
失去彼得之後有一段低潮期的過程,不只愛麗絲痛苦,我看得也很悶,意識就跟著愛麗絲恍恍惚惚,也不知道是不是匡在卡關期,經紀人怎麼接受不改她稿的。其實我有想過會不會結局很老掉牙的最後彼得死而復活,可是看到愛麗絲跟魔法師一家決戰時又覺得血灑成那樣大概沒戲唱,誰知道愛麗絲妳真有超帥主角光環⋯⋯最後召喚出教授時,愛麗絲一邊畫咒一邊跟教授對嗆,翻譯竟然可以用「低級下幹」嗆爆我真的嗨翻⋯⋯讀到這邊我看到彼得被交換回來,不禁老淚兩滴落下⋯⋯(容我沉澱情緒)二人在劇情中沒有什麼甜甜密密,更像是較勁的同門,尤其從彼得的心境不知道要如何與喜歡的人抱持足夠的距離,更能體會到相遇的難坑可貴。小甜好嗑⋯⋯
除了譯者的風格感覺得出差異(這次我反而比較喜歡珊的,但翔總能神來一筆),劇情走得真很飽滿,看得非常過癮,原來下地獄這麼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