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地即世界》正如總編在序言中所提,它提供一種我們何以從台灣去認識世界,同理,同樣能以世界見識台灣途徑。包羅萬象的主題都有:蜂蜜蛋糕、鵝鑾鼻燈塔、松山機場、腳底按摩⋯⋯甚至是連清境農場也有關係。
在介紹清境這篇中提及,原本清境農場叫做見晴農場,裡面配置了幾個村落與農場,是要給這些當時在泰北跟緬北的民兵居住。這也考量到泰緬的交界處屬於高山地區,低地政權不易管轄,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盤算,國民政府把他們帶來台灣一方面當然也不希望帶一批惹事的傢伙回來,所以把他們放在見晴不僅因地制宜,還能夠好好監視他們(真感嘆此刻的國民黨是有腦的)。基於此緣由,清淨農場的表演才會都是跟少數民族有關(火把節或是特殊服飾)。我看到這段真的是很震懾,畢竟從小印象清境就是一個有牛羊的地方,從沒有機會去認真思考,或有機緣認識它的這段歷史故事。
另一個大喊救命(?)的新知補給是,松山機場曾發生過的墜機事故中,在此次逝世的是曾與甘地同樣反殖民,但後來選擇武力派革命的領導人鮑斯。
鮑斯當時為了要推翻英國殖民,他覺得照甘地的方式大概有生之年沒辦法看到獨立那天,所以他就想到去找敵人的敵人交朋友(這是作者說的XD)。一開始找蘇聯蘇聯拒絕,找德國德國很忙,後來找日本,日本懷著要擴大大東亞共榮圈精神的目的答應,結果後來日本投降。但鮑斯還是又找了可能有部分反英的蘇聯勢力,就在談妥時,鮑斯搭乘的螺旋機因故爆炸,最後他的屍骨葬在日本。
讀這段很濃縮的敘述時,我真心覺得鮑斯好慘(又好倒霉)⋯⋯並深切感受到歷史總會讓人忍不住輕易對逝者評論功過,不過當下的他們對未來什麽都不知道,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總覺得應該是竭盡所能地記住能夠記住的。
能拿來做什麼?我想,應該是在既視感發生時作為規訓自我的方式。
驚訝的除了有開眼界的新知外,也有非常熟悉字眼,是關於那最近常常遇到有客人在訂的吳若石⋯⋯?吳若石⋯⋯腳底按摩⋯⋯?原來,這位是外國人呀。
實在沒想到店裡賣很好的《吳若石腳底按摩》系列竟然是一位來自瑞士的神父,這真的是始料未及,不小心把我腦中的地中海髮型中醫師刻板印象打破。而且原來吳若石神父還健在⋯⋯雖然很失禮但這也是不小心獲得的知識,看起來腳底按摩是真的有用吧。
連腳底按摩也可以收錄介紹,也算是說明了這本書的範疇之廣,總結我喜歡本作的地方有:
幾篇文章的書寫風格很活潑,讀起來會覺得就是在看有趣的歷史補給影片。
尤其喜歡談「新竹動物園」、「松山機場」、「清淨農場」、「烏鬼洞」這四篇,但作者的話寫韓國方面的姜冠霖內容都很吸引人,請加支雞腿(然後我有去按「每日一冷讚」)。
文末會附上能再延伸閱讀的文章或讀物,當中我有被清淨農場那篇提到贊米亞概念的《反穀》燒到(已加到購物車)。
作為有理的第一本書(或者該書系的第一本),用這樣的形式出版我覺得很具意義,它算是有點被埋沒在一堆新書中的寶藏(這句話我沒有跟學妹收錢她也沒要我講好話,是我讀後以及我在工作地方觀察後的感想<<但也有可能是我沒有在同溫層內Q)。
20篇文章中總有幾篇可能是你不知道的台灣(我猜),在讀的過程忽然獲得新知的那種衝擊,我就是會忍不住想要順手發個限動或是跟周邊的人分享(藏不住的人),沉澱後心中往往還是只能感動有這些在耕耘台灣文化的能量一直在注入,謝謝他們出版這些優質的書,誠心推薦這本(哪次不誠心呢),它會讓人默默燃起對歷史的喜愛(已經在看有什麼有趣的歷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