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診斷裡,常常會聽到「腎陽虛」這個名詞。許多人一聽到「腎虛」就聯想到腰痠、沒力、性功能下降,甚至害怕自己是不是「不行了」。但其實,腎陽虛並不單只是精力不足或西醫的腎臟不好,而是一種中醫五臟體系內,腎的系統衰退狀態。
什麼是中醫的「腎」?
在中醫裡的「腎」,並不是單純的解剖學腎臟,而是一個功能系統。它主掌兩大核心:藏精:包含生殖能力、成長發育、骨骼健康。主水 :調節體液代謝,控制小便功能。除此之外,中醫還說「腎主納氣」、「腎開竅於耳」、「其華在髮」,所以呼吸、聽力、頭髮與腎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什麼是中醫指的「陽」?
中醫的「陽」代表著溫煦、推動、能量的力量,通常是無形的,也代表機能、功能等。腎陽虛,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腎的系統根本能量不足,缺少了火力去驅動各種功能,其機能已經退化。中醫的腎是水火同源,位於命門處的「腎陽」像火種,負責點燃整個身體的爐火。當腎陽不足,就好比柴火不夠,火勢微弱,水煮不開,身體也失去了動能。
腎陽虛會有哪些表現?
怕冷、手腳冰冷:腎陽不足,體內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
腰膝痠軟:腎主骨,腎陽虛則腰膝失去支持感。
精神疲倦、容易累:就像電池電量不足,充再久都不耐用。
夜間頻尿:45歲以上會逐漸出現,晚上起來上廁所(年輕時一覺到天亮)。
性功能減退:腎陽不足,推動生殖能力的火力下降,55歲以上男人開始出現。
大便稀溏、清晨腹瀉(五更瀉):腎陽不足,無法溫煦脾胃,65歲以上開始出現,外觀上會出現眼袋。
這些症狀,不一定同時都會出現,而是常常交錯伴隨,形成一個「偏寒、偏弱」的體質表現。
哪些人容易腎陽虛?
長期熬夜、過度操勞:精氣耗損過多。
年紀漸長: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腎氣漸衰」,陽氣自然走低。
久病體虛:生病之後元氣耗盡,火力跟著不足。
過度房事:中醫認為腎精虧損,會牽動腎陽下降。
腎陽虛,並不是單純指「腎臟生病」,而是一種「能量爐火不足」的狀態。它影響的不只是腰膝和性功能,還包括精神、體力、排尿、腸胃,甚至整個人的活力。因此,若覺得自己常怕冷、易疲倦、夜間小便頻繁,不必過度恐慌,更不要自己亂補壯陽藥。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專業諮詢中醫師或藥師後來調理,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讓體內的火力重新旺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