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聽法的五種錯解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聽聞佛法時,行者會發生不同的錯誤認知現象,分別為:理解文詞,不理解義理;理解義理,不重視文詞、沒有真正領會而偏差誤解、將內容順序錯置、意義顛倒地理解。

有時候,上師開示的佛法很精采,當下沉浸在上師說法的風采裡,卻忽略上師開示的佛法義理;有時候,聽上師開示大成就者苦修證悟的歷程,往往會被祖師大德的風範所感動,卻忽略了上師在開示時,所要表達的修行心要。

如果不明白上師所說的法,是「了義」、「不了義」或是有其他的意涵,僅僅用自己的想法判斷,往往容易造成誤解,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偏離正法。聽法時最重要的是了解其中的法義,不要認為大概清楚意涵即可,對於文字架構鋪陳、用法輕忽,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了解其中蘊藏的真義,也很難將內容牢記心中而加以運用,實在非常可惜!

擷取自:《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

《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 詳細介紹與請購▸ https://www.fazang.org/Dzogchen/

══════════════

raw-image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殊勝傳承|https://www.fazang.org/guru

YouTube頻道訂閱|https://www.youtube.com/@LungDuRinpoche

TikTok關注成為粉絲|https://www.tiktok.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X(Twitter)跟隨|https://x.com/LungDuRinpoch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42會員
4.1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9/08
博朵瓦大師專修無常觀修,當弟子說:「我已經修觀修無常很多年,能不能換一個法來修?」 大師的回答震撼人心:「沒得換。如果不相信我,還有其他你覺得更好的方法,那你就滾蛋。」 這不是脾氣,而是對法門殊勝性的絕對確信。當弟子修了多年無常觀想要換法門時,博朵瓦大師竟然說「沒得換,不信就滾蛋」!
Thumbnail
2025/09/08
博朵瓦大師專修無常觀修,當弟子說:「我已經修觀修無常很多年,能不能換一個法來修?」 大師的回答震撼人心:「沒得換。如果不相信我,還有其他你覺得更好的方法,那你就滾蛋。」 這不是脾氣,而是對法門殊勝性的絕對確信。當弟子修了多年無常觀想要換法門時,博朵瓦大師竟然說「沒得換,不信就滾蛋」!
Thumbnail
2025/09/07
你知道美麗莊嚴的綠度母,竟然源自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眼淚嗎?這個感人至深的法源故事,揭示了菩薩道修行者最深層的慈悲境界。綠度母,又稱聖救度母,梵文名為多羅,古代稱為多羅觀音或多羅觀自在菩薩。與南海普陀山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實際上是同體無二,只是名稱不同,本質完全相同。
Thumbnail
2025/09/07
你知道美麗莊嚴的綠度母,竟然源自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眼淚嗎?這個感人至深的法源故事,揭示了菩薩道修行者最深層的慈悲境界。綠度母,又稱聖救度母,梵文名為多羅,古代稱為多羅觀音或多羅觀自在菩薩。與南海普陀山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實際上是同體無二,只是名稱不同,本質完全相同。
Thumbnail
2025/09/06
你是否經常感應到別人察覺不到的「存在」?看見令人不安的景象?敏感體質其實是可以透過正確的佛法修持獲得根本改善的。敏感體質的真相解析。敏感體質的人對無形眾生特別有感覺,感知覺受與一般人截然不同。這種特殊感應力雖然帶來困擾,但透過正確的佛法修持,完全可以轉化為修行的助力。立即見效的修持方法。
Thumbnail
2025/09/06
你是否經常感應到別人察覺不到的「存在」?看見令人不安的景象?敏感體質其實是可以透過正確的佛法修持獲得根本改善的。敏感體質的真相解析。敏感體質的人對無形眾生特別有感覺,感知覺受與一般人截然不同。這種特殊感應力雖然帶來困擾,但透過正確的佛法修持,完全可以轉化為修行的助力。立即見效的修持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帝洛巴尊者開示:「不聽上師教言不會得成就。」上師跟你講這個,你這也不聽;上師跟你講那個,你也違背,常常貌合神離,嘴巴應承。現在手機傳訊息很多,手機上:「阿彌陀佛!弟子會改、弟子會精進。」然後沒照著做,徒增自己罪過。表面上,應承上師是一套,私底下自己「心」還有行為跟上師背道而馳,背離師教或
Thumbnail
帝洛巴尊者開示:「不聽上師教言不會得成就。」上師跟你講這個,你這也不聽;上師跟你講那個,你也違背,常常貌合神離,嘴巴應承。現在手機傳訊息很多,手機上:「阿彌陀佛!弟子會改、弟子會精進。」然後沒照著做,徒增自己罪過。表面上,應承上師是一套,私底下自己「心」還有行為跟上師背道而馳,背離師教或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佛教修行的心得與方法,包括唸佛、淨念相續、咒子求財求愛、以及具體的修行方法。藉由正確的意圖及頻率,來達到提升靈性意識的效果。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
Thumbnail
佛家語有一句話叫「法門不同不能共住」,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修持的下手處、過程不盡相同。所以你去依止這一個師父,又去皈依那一位上師,常常都會有一些牴觸、矛盾衝突的地方。到最後,錯過了寶貴的修行的因緣,浪費了時間,也就道業無成大有人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