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的時候 經常在風景區看到騎單車的大叔
在7-11的飲食區泡著泡麵吃那時覺得好香呀 而且我也很羨慕大叔的生活方式
似乎是退休了但還是騎著單車到處玩
那時我就在想 要如何過像大叔這樣的生活
穿著緊身很炫的單車車衣 加入單車車隊
之後我就很積極的找有什麼可以加入一個隊或是團體的機會
後來我也加入了單車團跟跑步團
的確是那時的假日過得相當的充實
認識了很多朋友,也跑了很多地方
也真的有在夜巿吃豆花或是便利商店吃泡麵的經驗
但我內心的快樂並沒有比較增加
反而是覺得跟陌生朋友們社交之後的精疲力竭
為了要跟大家的行動是一致的
我們總是要到會合的地方見面(有時都在台北或是竹北等外縣巿)
以及都要很早起床之類的
聽著隊友講一些他們的豐功偉業以及多麼的勤於練習
表面上要應付著他們也要一直尋找話題跟他們聊天
耗費了很多時間跟精力 所以之後我因為覺得累也就不太參加這樣的活動了
現在的我也來到像那位大叔的年紀了
也逐漸知道那時的我羨慕大叔的是什麼
我羨慕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到處遊玩的那種餘裕
但不是一定要加入什麼一堆人的團體
我更喜歡的是自己一個人的獨旅或是跟朋友二個人出來的旅行
自己高興的時候可以搭車,騎車到台灣的任何一點景點
不管睡到幾點起來只要自己開心就可以騎車出門的那種自在感
想出發就出發 想停止就停止
自由呼吸山上的新鮮空氣以及想發呆就發呆
有錢的時候就找一間山中咖啡廳坐下來用餐(隨隨便便就會超過500元)
沒錢的時候就找一間山中便利店買杯咖啡跟麵包用餐(隨隨便便不會超過100元)
有時帶著書,聽著音樂寫東西
原來當時我覺得的精疲力盡 就是因為我沒有把最好的時光留給我自己 而留給了那時的朋友們
有些人要跟一大堆朋友出去才能得到能量
但我則是要把大部份的能量跟自己好好相處才不累的人
這也是中年之後的我才明白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