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夜間安睡的關鍵:3 個減少半夜起床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半夜被叫醒的照護日常,你也有過嗎?

對許多照顧者而言,夜晚並不等於休息。長輩可能因半夜頻尿、翻身不適,或擔心紙尿褲滲漏而呼喚協助,一晚下來被多次驚醒,睡眠被切割得零零碎碎,難以真正休息。長期如此,不僅讓家屬身心俱疲,也影響白天的生活與照護品質。因此,夜間照護成為許多家庭選擇透過「優照護」尋求協助的主要原因。

但你知道嗎?長輩晚上老是頻繁起床,其實不一定只是「年紀大了睡不著」。背後可能藏著不少身體的變化和小警訊,像是膀胱老化、賀爾蒙分泌減少,甚至是慢性病影響等。許多長輩其實也很想一夜好眠,卻總是被各種不舒服叫醒。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晚上總睡得斷斷續續呢?

長輩夜間頻繁起床的 3 大原因

1.夜間多尿或頻尿

年齡增長後,膀胱儲尿容量隨著老化逐漸下降,加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無法濃縮,容易出現夜間多尿或頻尿的情況。有些長輩即使睡前控制飲水量,仍可能在入睡後一到兩小時便感到尿意。這種情況若持續一晚多次,不僅會中斷深層睡眠,也增加夜間行走跌倒的風險,對照顧者與長輩本身都是負擔。

2.身體不適或疾病影響

許多慢性疾病與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夜間醒來,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因高血糖損傷神經,影響膀胱功能,進而出現頻尿或夜尿的情形。反過來說,若長輩頻繁夜間起身如廁,也可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徵兆之一,應多加留意並及早檢查。

3.擔心滲漏或弄髒床鋪

部分長輩因控制力下降,會對夜間滲漏感到焦慮,擔心弄髒床單或讓照顧者半夜清理,心理壓力相當大。即使尿意並不強烈,也可能因擔心「出意外」而選擇提前起身更換紙尿褲或上廁所。這種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會讓夜晚變得格外漫長,也影響睡眠品質!

長效吸收、防漏,讓長輩與照護者都能一覺到天亮

對於長期臥床或重度失禁的長輩來說,夜間常見的挑戰包括滲漏與頻繁更換紙尿褲。市面上部分產品如「安安成人紙尿褲 頂級淨爽型」,設計上強調高吸收力與防漏功能,可協助使用者維持夜間乾爽,減少因濕熱不適而影響睡眠。另添加獨家抑菌配方,透過長時間抑菌效果降低異味與皮膚刺激,提升長時間使用時的舒適度。若能減少夜間更換次數,對照顧者的休息品質也有一定幫助。

(適合對象:長期臥床、重度失禁,需要長效防護的長輩)

對於仍具行動能力或需要部分協助穿脫的長輩來說,紙尿褲的合身度與穿脫便利性常是選擇時的重要考量。「安安 瞬吸舒適復健褲」,主打貼身包覆的設計,穿起來類似一般內褲,能在日常活動與夜間休息中提供相對舒適的體驗。產品也搭配抑菌防臭材質、高吸收量與防漏隔邊,減少滲漏情況,降低長輩因擔心「出意外」而頻繁起身的壓力,進而有助提升夜間的安心感與睡眠品質,對照顧者而言也相對省心。

(適合對象:可自行穿脫或需部分協助、輕度失禁的長輩)

好的睡眠,是健康與幸福的開始

一夜安眠,不僅影響長輩的健康,更直接關係到照護者的身心狀態。當夜間不再被頻繁打斷,長輩能維持穩定作息、精神更佳;而照護者也能獲得真正的休息,白天的照護品質與耐心自然提升。選擇合適的產品,正是邁向安心睡眠的第一步。

無論是長期臥床、重度失禁,或是可活動、輕度失禁的長輩,都能針對不同需求選擇最恰當的解決方案。好的睡眠,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的恢復,更是家庭間安心與幸福的基礎。現在就替長輩挑選合適的紙尿褲,今晚開始不再被夜裡打斷!


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

Medium: https://user284973.pse.is/84czhs

親子盒子: https://user284973.pse.is/84cztc

了解更多照服員資訊

更多內容:

原始文章連結:https://user284973.pse.is/84cxlt

更多居家照護的選擇:https://pse.is/5pqyw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優照護的沙龍
8會員
177內容數
「優照護」是全台第一家,針對短期居家照護、居家看護需求成立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核心價值是: 一、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夠方便尋找到安全又合適的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治療師等。 二、讓照護人員能自主管理個案,安全地提供服務,並且增加收入來源。 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照護市場的資訊更加流通,創造優質照護環境。
優照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1
當長輩住院一段時間後終於返家,對家屬而言是一種鬆一口氣的時刻;但同時,也代表照顧的責任即將開始。出院返家並不代表痊癒,而是從醫療場域轉換到生活空間,這段過渡期往往是長輩體力、心理最脆弱的時候,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意外或再次住院。
Thumbnail
2025/09/01
當長輩住院一段時間後終於返家,對家屬而言是一種鬆一口氣的時刻;但同時,也代表照顧的責任即將開始。出院返家並不代表痊癒,而是從醫療場域轉換到生活空間,這段過渡期往往是長輩體力、心理最脆弱的時候,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意外或再次住院。
Thumbnail
2025/08/25
你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動作變慢、講話小聲,甚至手有些發抖、走路不穩?有時不是老了,是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這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會讓動作控制變得困難,進而影響生活大小事。
Thumbnail
2025/08/25
你是否注意到,家中長輩動作變慢、講話小聲,甚至手有些發抖、走路不穩?有時不是老了,是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這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會讓動作控制變得困難,進而影響生活大小事。
Thumbnail
2025/08/21
72 歲的阿昌伯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那年,醫師告訴他:「只要控制得宜,還是能正常生活。」但從那天起,他變得沉默了。原本熱愛與鄰居下棋、聊天的他,不再出門;白飯總是悄悄剩下,甚至藏進垃圾桶裡——女兒這才發現,他不是不餓,而是擔心吃錯、拖累家人。
Thumbnail
2025/08/21
72 歲的阿昌伯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那年,醫師告訴他:「只要控制得宜,還是能正常生活。」但從那天起,他變得沉默了。原本熱愛與鄰居下棋、聊天的他,不再出門;白飯總是悄悄剩下,甚至藏進垃圾桶裡——女兒這才發現,他不是不餓,而是擔心吃錯、拖累家人。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