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聲明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金星」),續《妳賺的錢,和妳媽的恐懼|金星雜談EP10》,建議合併閱讀。
前天晚上11點,我收到一封信。
讀完後,我想起很多人。
包括我自己。
本期讀者投稿
思齊老師你好,
我是Amy,32歲,會計師事務所經理,月薪20萬。
我研究投資兩年了。書架上投資理財的書超過50本,Excel做了23個版本的資產配置表,YouTube投資頻道的播放清單命名為「2025終於要開始投資」。
但我一張股票都沒有買。
三個月前部門聚餐,男同事們在聊股票。阿凱說他all in台積電賺40%,小陳說他買航運遲早會漲回來。
他們問我有沒有買,我說還在研究。
阿凱笑著說:「研究什麼?0050閉著眼睛買就對了。妳們女生就是想太多。」
那句「妳們女生」讓我很不舒服,但我說不出反駁的話。
老師,我是會計師,我懂財報、懂風險評估、懂資產配置。我可以幫客戶做投資規劃,可以寫出專業的分析報告。
但面對自己的錢,我就是按不下買進鍵。
昨晚我又打開證券APP,看著帳戶裡的50萬現金,手指停在0050的「買進」按鈕上,停了整整47分鐘。
我老公月薪8萬,上個月聽朋友說航運會漲,二話不說買了30萬。賠了20%,他聳聳肩說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
而我月薪20萬,研究兩年,連一張0050都不敢買。
老師,我到底在怕什麼?
Amy
看完信,我想起David
David,我資深投稿者,資工博士,年薪400萬。
他的書房有一整面牆的投資書。 電腦裡有87個Excel檔案,分析各種投資策略。 他甚至寫了一個程式,可以自動回測20年的數據。
去年同學會,大家聊到投資。
「我買0050,放著不管,賺了50%。」阿明說。
David沉默。
「David你呢?你應該賺更多吧?」有人問。
「我...還在研究最佳進場時機。」
全場安靜。
一個資工博士,研究了五年,一張股票都沒買。
後來私下聊天,他說了一句話: 「我不是怕賠錢。我是怕...萬一賠了,證明我這個博士也不過如此。」
冒牌者症候群,不分性別
心理學有個詞,叫「冒牌者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