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我對《財富階梯》(The Wealth Ladder)中的 Level 1 特別感興趣。
Level 1 代表的是最赤裸的起點:資產還不穩定,收入剛好能夠支付生活開銷,甚至可能時常捉襟見肘。這一階段的問題,不只是「如何存錢」,而是「如何在最少的條件下,定義值得活的生活」。
Level 1 的特徵
- 核心焦點:安全感——確保基本生活不至於崩塌。
- 主要風險:任何突發狀況(生病、失業、意外)都可能讓人掉到赤字。
- 思維方式:重視每一筆支出,必須權衡「必要」與「可延後」。
- 學習重點:不是複雜投資,而是建立「基礎現金流管理能力」與「緊急備用金」。
為何 Level 1 令我著迷?
- 起點的清晰感 Level 1 的敘事非常「赤裸」:一切從零開始,專注在最小、最確定的資源調度。這種「極簡但真實」的基調,與「從限制出發找自由」的思維不謀而合。
- 設計與生活方式的交集 在 Level 1,生活方式幾乎等同財務結果。設計思維(透過空間、行動或選擇重塑日常)正好能轉化為「財務行為的再設計」。
- 哲學性的吸引 Level 1 帶有一種存在論式的提問:什麼是人生的必要條件?什麼是能量交換的最低成本?這與「低慾望生活」或「限制中的自由」相呼應。
Nick Maggiulli 的建議
《財富階梯》作者 Nick Maggiulli 給 Level 1 的幾個建議:
- 建立安全網:緊急備用金與可依靠的人際支持,避免一次意外讓生活徹底崩潰。
- 健康延長勞動力:運動與自我照顧,延長工作時間,增加收入機會。
- 優先提高收入:節流的上限有限,但收入的成長幾乎無上限。
- 克服面子消費:避免因虛榮而透支資產,讓生活看似體面卻空洞。
- 策略性支出:例如 0.01% 規則,每日可自由花費以資產淨值計算,保持理性彈性。
這些建議,強調的不是投資技巧,而是如何「活過 Level 1」,為後續累積奠定基礎。
跨書對照與文化視角
除了 Maggiulli 的財務建議之外,還有幾本書從不同面向切入 Level 1 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