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買了一台新家電,用沒多久就發現「怎麼又出問題了?」但市場上所有產品都差不多,想抱怨卻也沒得選,只能默默接受。
其實,這就是「死局」——大家都知道有缺陷,卻沒有人願意去改變。
但如果有人敢挑戰規則,結果會怎麼樣?
Dyson,就是這樣誕生的。今天我想用「破局五步驟框架」,帶你走一遍 Dyson 的成功故事,看他是怎麼從一個「吸塵器小白」一路殺出重圍,變成全球家電霸主的。
第一步:看見死局
1970 年代的吸塵器,幾乎都有一個致命問題:集塵袋會堵塞。一旦堵塞,吸力就不行了。
你想想看,花了錢買機器,結果用沒多久就「越吸越沒力」,還得另外買袋子替換。消費者不滿意,但也只能忍。 這就是死局:所有人都知道不完美,但市場卻照樣運轉。
第二步:換個角度看問題
James Dyson 不是工程師,他是設計師。設計師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照著「本來的規則」想。
有一天,他看著工廠裡的旋風分離器,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如果它能把空氣和粉塵分開,為什麼吸塵器不能?」 這就是破局的轉折點 —— 他沒有去想「怎麼做更好的袋子」,而是直接換個角度:不要袋子。
第三步:小規模試驗
想法有了,接下來就是實驗。
Dyson 在自家倉庫裡,做了超過 5,000 個原型。每次都失敗,每次都重來。
很多人卡在想法階段,但 Dyson 告訴我們:你必須先做,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
第四步:打開局面
產品做出來後,Dyson 並沒有立刻成功。
他拿著設計去找大公司,結果全被拒絕。為什麼?因為那些大公司靠賣「耗材」賺錢,他的無袋設計等於把別人的金雞母砍掉。 那怎麼辦? Dyson 選擇自己生產,並先從日本市場切入。因為日本消費者願意為設計和功能買單。 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日本開始紅,最後打進了全球市場。 這就是「打開局面」: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後放大它。
第五步:形成新局
Dyson 的故事沒有停在吸塵器。
當他們把「氣流技術」練到極致,就延伸到吹風機、空氣清淨機、乾手機。 Dyson 的新定位,不再只是「一家電器公司」,而是一家持續挑戰規則的創新公司。
給我們的啟發
你可以看到 Dyson 的成功,完整演練了一次「破局五步驟」:
- 看見死局:大家都接受吸塵器會卡灰塵。
- 換個角度:乾脆不要袋子。
- 小規模試驗:5,000 次原型實驗。
- 打開局面:從日本市場開始。
- 形成新局:技術延伸到整個家電王國。
所以,當我們覺得卡關、走不下去時,不一定是因為沒有機會,而是我們還沒換個角度。
或許,下次遇到瓶頸,你也可以用這五個步驟,去找出自己的「破局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