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已悄然改寫奢侈品牌的營運邏輯,從個人化推薦、供應鏈管理、形象影像製作到社群策略,AI 正在成為時尚產業的下一個創新引擎──但藝術創造的核心,仍握在人類手中。

🌟
當你想找一雙適合越野跑的運動鞋,或需要挑選一套出席倫敦春季婚禮的洋裝,只要開啟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Zalando」,它便能根據你的購物紀錄、天氣預報與風格偏好,直接推薦最適合的單品。甚至連二手奢侈品平台 Vestiaire Collective,也已能透過AI理解高達45%更複雜的搜尋指令,不再只是品牌+品項這種單層邏輯。
這些案例只是AI在時尚領域應用的冰山一角。當消費者期待「更懂自己」的品牌,人工智慧的快速學習與反饋能力,正讓奢侈品產業找到通往未來的捷徑——更快掌握市場動態、更精準理解個人喜好、更深層強化顧客忠誠度。ChatGPT 只是起點,產業級AI才是關鍵

根據 Colbert 法國奢侈品協會與 Bain & Company 的聯合研究報告,目前已有超過 40% 的品牌,將AI列為未來三年的核心戰略方向之一。從銷售預測、庫存估算、消費者行為分析到行銷文案產製,AI的觸角已全面滲透。
LVMH資訊總監Franck Le Moal指出:「過去需要17天產出的市場分析,現在只需不到三天。」AI的預測與反應力不僅讓生產端得以即時優化,連銷售端的6萬名店員,也因手中一支AI連線手機,能即時調閱顧客歷史購買記錄、做出個性化推薦。他也強調:「科技帶來附加價值,但『人』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核心。」
創意能被AI取代嗎?時尚產業的禁忌紅線

生成式AI在影像製作領域早已嶄露頭角——Claudie Pierlot、Valentino、Lacoste等品牌,紛紛以AI生成形象照、故事圖像或歷史回顧影像。但也因此出現爭議。
「沒有風格、沒有個性、沒有文化養分的AI創作,終將淪為空洞模仿。」法國時尚學院IFM教授 Giovanna G. Casimiro 如是說。即便AI能生成數百款手袋設計圖樣,少了設計師的美感判斷與語境注入,時尚就失去了靈魂。
因此,多數奢侈品牌對AI進入設計核心仍保持高度戒心。Colbert協會所屬品牌中,有7成反對AI直接主導創意方向。他們相信:AI可以協助靈感延展、流程優化,但藝術性,是人類最不能退讓的一道底線。
The Kooples、Imki:當AI成為創意輔助者

但對少數非依賴設計師個人風格的品牌來說,AI反倒成為創意提速器。法國品牌 The Kooples 與 Imki 合作,以AI快速生成系列草圖與樣品,縮短從構想到樣品完成的時間近三倍。
「只要輸入風格元素、品牌DNA與模組技術,AI便能在30分鐘內產出150款手袋設計稿。」Imki創辦人表示。不過他也坦言:「AI依賴的仍是人類持續的創作輸入,否則會迅速陷入風格停滯與創意瓶頸。」
AI時尚背後的擔憂與挑戰
AI為時尚產業開啟了革命性可能,同時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焦慮。從數位資料安全、智慧財產風險到設計師是否被取代的恐懼——AI時代來臨的速度,遠比法律與倫理系統的建構還快。
根據麥肯錫報告,2030年前,歐洲將有30%的工作時間可由AI取代。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變革,產業必須思考的是:AI是工具,不是終點;人類的直覺、文化與情感,才是時尚的核心價值。
正如IFM教授Casimiro所言:「AI永遠無法取代真正的風格品味,它需要人類給它語言、文化與美感,這樣它才不會創造出『泡泡中的時尚』。」
🧠 你對AI在時尚產業的應用持什麼看法?
你認為設計師的靈魂能否由AI延伸?
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吧,這正是我們共同思考未來時尚的開始!
-Santino 陳洛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