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我是Haruhii晴日~~
這個系列是我做題的時候有請AI延伸說明、深入解釋的筆記彙整,沒有依據主題或難易度分類,分享給需要的格友!
以下使用AI工具生成而彙整之資料僅供學習參考,請不要當成唯一備考準備來源喔。 相關資料的內容正確與否還請自行查證。加油!!堅持就是勝利!一、ISAD(G) 國際標準檔案描述通則(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 – General)
(一)通論
· 名稱:ISAD(G),全名「國際標準檔案描述通則(通則版)」。
· 頒布單位:國際檔案理事會 ICA(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 發布年份:初版1994年,修訂版2000年
· 目的:建立國際通用的檔案描述規範,提高檔案檢索與管理的效率,促進檔案之間的可發現性與互通性。
· 關鍵概念:幫助檔案館以一致、結構化的方式描述不同層級的檔案,從而保持脈絡和完整性。
(二)說明
1️⃣【描述原則】
ISAD(G) 建議採「多層級描述(Multilevel Description)」原則,依據檔案層級(如檔案群、子檔案群、卷宗、文件)來描述,並遵守以下三大原則:
· 來源原則(Respect des fonds)
· 原始秩序原則(Original Order)
· 多層級描述原則(Multilevel Description)
這樣做的目的,是保持檔案脈絡、來源清楚,防止信息錯置。
2️⃣【描述結構】
ISAD(G) 規定檔案描述應包含七大區塊、26個元素(具體元素依層級可擇選):
區塊一 身分識別區(Identity Statement Area):標題、編號、日期、描述層級
區塊二 內容與結構區(Context Area):創建者、保存歷史、檔案範圍與內容
區塊三 檔案資訊區(Content and Structure Area):編目方式、語文、物理特性
區塊四 條件控制區(Conditions of Access and Use Area):版權、開放條件、複製限制
區塊五 關聯控制區(Allied Materials Area):相關檔案、參考資源
區塊六 備註區(Notes Area):補充資訊、修訂紀錄
區塊七 描述控制區(Description Control Area):描述者、描述日期、描述標準
3️⃣【層級描述範例】
· 檔案群(Fonds):教育部檔案
· 子檔案群(Subfonds):大學設立檔
· 卷宗(File):台大設校案
· 文件(Item):設校命令公文
(三)影響
1️⃣ 對檔案管理的影響
1. 提高跨機構、跨國檔案描述的一致性
2. 便利檔案搜尋與共享應用
3. 是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XML編碼的基礎標準
4. 有利於數位化檔案目錄系統(如館藏目錄、OPAC)發展
3️⃣ 對台灣的應用
· 國家檔案局、檔案管理局、各級檔案館普遍採用 ISAD(G) 作為描述依據
· 提升台灣檔案與國際接軌的互通性
· ISAD(G) 也是國家檔案目錄建置的基本框架,與 MARC、EAD 並行
✅ 結論
ISAD(G) 是一套國際檔案描述標準,強調來源與層級,目的在於保持脈絡,促進檔案的可發現性與互操作性。
二、【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
(一)通論
· 定義:檔案管理人員需具備處理、保管、應用各類檔案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 核心職責:收集、整理、保存、開放應用、銷毀與提供檔案資訊服務。
(二)說明
· 專業知識面:
o 熟悉《檔案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法規。
o 理解檔案鑑定、編目、修復與數位轉換流程。
o 應具備資訊管理、數位資源管理及資安基本能力。
· 倫理操守:
o 遵守 ICA 專業倫理綱領,保障檔案資訊安全與隱私。
o 保持政治中立與資訊公正性。
· 跨領域能力:
o 溝通與協調、資訊檢索與分析、教育推廣與使用者服務能力。
o 數位轉型下,需具備數位典藏與數據管理的整合能力。
(三)影響
· 現今應用:
o 數位時代下,檔案人員轉型為「數位資產管理者」。
o 需要規劃 AI、區塊鏈技術於檔案保存的應用。
· 台灣狀況:
o 國家發展委員會為主管機關,推動數位檔案保存標準與指引。
o 強調依法公開與透明化行政,加強民眾檔案應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