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週報時光機的派翠克,雖然中元節已經過去快一個禮拜了,但我還是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元節的歷史啦!
中元節的英文
開始前先分享一個冷知識,你們知道中元節的英文是什麼嗎?
有翻譯成鬼月(Ghost Month)、也有直接音譯(Zhongyuan Festival) 但上次我在Google日曆上,看到的翻譯居然是(Hungry Ghost Festival) 餓鬼節。
中元節的由來
這種有點中肯又直接的說法,好像對又好像不對…?事實上中元節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國先秦時期的祭祀活動,藉此感謝祖先與神明的庇佑。魏晉南北朝後,隨著佛、道兩教的傳入,中元節逐漸融合宗教信仰。如果以道教的視角來看,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大帝的誕辰,象徵赦罪普渡;若是佛教則是盂蘭盆節,源於《盂蘭盆經》相關的法會比較強調孝親與超渡亡魂,其實兩者概念有點類似。

明清時期中元節已成百姓日常祭典,後續隨著先民來到台灣。清代《重修福建台灣府志》曾記錄下台灣中元節的活動,如「放水燈」、「放焰口」等,顯示中元普渡早在清領時期已是台灣的民俗慶典之一。
台灣最盛大的中元節活動:雞籠中元祭
說到台灣的中元節活動,已有171年歷史的雞籠中元祭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基隆是台灣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早期因移民聚居而族群複雜。咸豐年間,漳州與泉州移民爆發激烈械鬥,造成百人喪命。為安撫亡靈與避免仇怨再起,地方仕紳建立老大公廟供奉亡魂,並決定在每年七月十五舉行中元普度,由基隆十一大姓宗親會輪流主普(現在已經不只十一姓氏了),成為雞籠中元祭的雛形。
也由於舉辦普渡活動,原本因為械鬥而打到頭破血流的先民們,開始在祭壇與活動上相互較勁,因此有了「賽陣頭代替打破頭」這句話,用來形容雞籠中元祭的特色。雞籠中元祭是為期一個月的祭典,活動包含「開龕門」、「迎斗燈」、「放水燈」等傳統儀式,基隆市府更結合觀光行銷,推出一系列藝文展覽、導覽巴士與音樂會,成為宗教、文化與觀光交織的盛大節慶。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曾經到過現場的呢?基隆離台中有點遠,不然還真想去參加導覽,再怎麼說雞籠中元祭都是台灣第一個被納入民俗類文化資產的重要祭典呢!
更多關於雞籠中元祭的歷史介紹,也可以來聽我的PODCAST喔!
https://weeklyhistory.pse.is/83qzd6
【👉交棒點名】
因為被要求要交棒(?
這次要來點名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好奇國外有沒有甚麼跟祭祀鬼神有關的文物呢?
也來推薦一下前陣子出版的《不務正業的博物館:窺見30件超有戲文物的祕辛》很好看喔!
我是週報時光機的派翠克,想認識生活周遭的歷史大小事嗎?歡迎加入我的沙龍、收聽我的Podcast喔!
<vocus 近期主題活動>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