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上,一隻臘腸狗的黑色長影,
在巴黎春日的街景前方悠然出現,
他的身體被拉得又細又長,
影子像一條被延伸的直線,
封面其實已經說完了故事的前提,
在光與影的交界裡,
一個小小的、總被忽略的存在,
正要被放大,正要找到自己的舞臺。
🐶封面的構圖有如戲劇的開幕場景,
上方的枝葉像幕布垂落,將畫面框成舞臺;
中景是一排典型的巴黎屋頂;
前景則是唯一的黑色,亮亮的身影。
這本書的開本是橫式的,
而臘腸狗的細長身形與橫向篇幅自然呼應,
讓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被「拉長」。
不只是身體,連巴黎的屋脊線條、
晾在繩子上的畫紙、
甚至那張嚴謹的伸縮梯藍圖,
都呼應著這個「長」的主題。
於是,
「長」不只是形狀,也是一種抵抗,
當我們被壓縮、被忽視時,
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拉長自己,
回到應有的比例。
🐶亮亮生在一個有冠軍狗的家庭,
兄弟姊妹個個是運動健將,
唯獨亮亮,對這些一點興趣也沒有,
他的祕密樂趣是收集石頭、羽毛、樹枝⋯⋯
偶然間,他在公園裡看見藝術家作畫,
被顏料的氣味和色彩的能量吸引,
心中隱藏已久的渴望瞬間被點亮,
從那刻起,他開始構思冒險奔向畫室⋯⋯

🐶故事的場景輪替在家、公園、畫室展開。
家是壓抑的起點,
客廳牆上滿滿的獎盃堆到天花板,
閃著刺眼的金色;
地板上卻只有亮亮孤零零趴著,
叼著一隻鞋子,像是他的「戰利品」,
上下的強烈對比把價值的高低赤裸呈現。
誰被抬高、誰被貶低。

🐶到了公園,氛圍換了另一種切割方式,
左頁是幾隻狗熱鬧的圍著紅球;
右頁的亮亮卻縮在大片陰影裡。
這是一種視覺上的殘酷,
同一座巴黎,因為光線分成了兩個世界。
群體在陽光下耀眼,
他卻只能待在看不見的角落。
不用任何文字解釋,
我們能感受到那種「在熱鬧的圈子裡,
卻沒有你的位置」的酸楚。

🐶真正的轉折來自畫室,
當夜幕低垂,城市被群青藍籠罩,
畫室裡溫暖的色溫把筆、顏料、畫布照亮,
這是唯一一個亮亮無需解釋的場域,
他不必辯解自己為何不喜歡追球,
也不必在意自己不是冠軍狗。
他只要站到畫架前,拿起筆,
讓創作替自己說話,
這裡的空氣讓他第一次真正「被看見」。

🐶我很喜愛書中的兩個畫面,
一個是「亮亮私房博物館」,
一個是「伸縮梯藍圖」。
在前者,頁面只有收藏物:
羽毛、松針、鵝卵石、舊茶壺⋯⋯
每樣東西旁邊都有小小的批註與箭頭,
像一本手寫的標本圖鑑。
這是亮亮的審美觀,
別人眼裡不需要的小物,
在他眼裡都是詩。

而後者則澈底反轉氣氛,
那是亮亮用來逃出家裡,
到畫室放飛自我的「重要工具」。
嚴謹到驚人的工程圖,還有比例尺,
讀者會被這種「過度認真」逗笑,
但笑過之後,也會察覺這是種極誠懇的表達,
亮亮的夢想不是隨口喊口號,
是靠實際規劃、計算與實踐。
從收藏家到工程師,
亮亮的身份在翻頁間被拉開新的一層。
🐶全書的視覺節奏也值得系系觀察,
畫面裡許多水平線條反覆出現,
獎盃的層架、公園的樹蔭、
晾著畫紙的繩索、屋頂的瓦線。
這些線條一再與亮亮的長身體呼應。
在不同場景裡,這些線條會轉換語氣,
在家裡,它們像壓迫;
在畫室,它們卻變成托舉。
相同的形狀,
因為情境而產生全然不同的表情。
這就是繪本的高明之處,
不用過多的文字,
而用畫面本身完成寓言。
🐶色彩的轉換同樣傳達情緒,
家的走廊是冷綠,客廳是金暖,
代表榮耀集中在不屬於他的地方;
公園一半是陽光、一半是陰影,
象徵他在群體之外;
畫室則統一成橙色,
像一個最終歸屬的色溫;
雨中的巴黎屋頂則是一片藍灰,
把個人情緒拉升到整座城市的共鳴。
🐶這本書讓我覺得動人的地方,
在於它尊重個體的能力。
書裡不把差異浪漫化為天才光環,
而是讓我們看到一條可以實踐的路,
亮亮不是天才,
但是從他撿起一片羽毛,
到畫下第一張小圖,再到偷偷計畫一場冒險。
這條路或許有點辛苦,但卻是完整的。
當我們讀著這本書,
我們會明白,每個人的長度、形狀都不一樣,
我們不需要被放進同一個模具裡。
亮亮不是冠軍狗,那又怎樣?
他可以是藝術家。
封面上的亮亮,是孤獨卻專注的黑色長影;
翻過內頁,他穿越獎盃的金光、
雨的屋頂、伸縮梯的藍圖,
最後走進一個暖光四溢的房間。
這段過程其實是每個人曾經歷過的成長,
從被忽視、到自我懷疑,再到勇敢嘗試。
不是每一條狗都要爭著衝向終點,
有些靈魂,天生就要為自己畫一條路。
《亮亮的祕密夢想》
作者|茱麗葉.拉格朗日(Juliette Lagrange)
譯者|徐意筑
出版|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