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外的風景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北美館餐廳

北美館餐廳

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展覽的?

我看展覽前會先上網作功課,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快速的找到喜愛的展品。如:南、北故宮,有許多分門別類的展間。平常有固定的常設展,也有限定期間的特展。要先大致了解主題,自己對哪一類較有興趣?參展的藝術家有哪些?若有展件清單也可以先閱讀。或以下方式:

1、聽專業導覽:這在國外跟團時是一定的,亦步亦趨,否則可能迷路。一般常見的是老師帶一群學生,或館方安排的定時預約導覽。這些人群大都比較有興趣、守秩序且專心聽講。

2、聽語音導覽:語音導覽會挑選部分作品說明。只要調整導覽器的語言、音量,可以方便自由行動。

3、自由尋寶:這是比較個人化,可快步略過沒興趣的展品,然後選定喜歡作品慢慢欣賞。

 

我到展場後依展覽的主題,先快步繞看展場一圈,大致知悉展場作品的佈置,並記下有興趣或好奇的作品。(有些較狹長或太大的展廳,就不適用此方式。須改為邊看邊紀錄、拍照。)重點式的花較長的時間,對喜歡或有興趣的作品,認真地觀察、拍照或做筆記。

現在除了特定藝術作品外幾乎都能拍照,我會先拍簡介再拍作品,不能拍的就用筆紀錄作者、作品名稱。

回家可以依簡介,搜尋藝術家的經歷及創作的理念。閱讀重複影像及相關資訊,以及作者傳遞的訊息:如創作的理念、製作的過程、對未來作品的期望等等。這個方式會增加對藝術家及展品的認識。

疫情期間台北美術館有兩檔大型特展。因為展品多,所以去了兩次。也因為參觀人少,得以悠閒的欣賞。第一次觀展時見一位老太太,她坐在輪椅上滿頭白髮、身材瘦小。外籍看護推著她。隨行還有一對男女,看似老太太的兒子、媳婦。為了行文方便就暫且認定他們是母子的關係。

雖然老太太身體不便。孝順的家人,陪著她在作品前仔細欣賞。有時兒子還會低頭在她耳邊輕聲解說,老太太臉上一直掛著笑容、心情十分愉快,看來應該是很喜歡藝術的。

展場大展件多,觀展的時間長,中午給工作人員在手上蓋章,就到外面休息用餐。不小的餐廳空蕩蕩只我一人,我在近櫃台的桌邊坐下,舒展一下勞累的身體,慢慢地品嚐簡餐、咖啡。

老太太一行人也來用餐,但是他們卻逕自走到最裡面的餐桌。

輪椅要經過餐桌間狹小的走道本就不方便,家人要一直挪移、復原桌椅才能前進。從進門到就定位就花許久時間。在櫃檯點餐付費取牌,餐點完成後需自行領取。他們有四份餐還有飲料。兒子幫老太太調整輪椅與餐桌間距。媳婦負責點餐及取餐,來來回回在櫃檯跟餐桌間走動十餘次。四人要用的長桌,在櫃台邊就有好幾張。我非常的納悶,為何捨近求遠?

待他們開始用餐時,才解開我的疑惑。

老太太在用餐間會不時的擊拍桌面,同時發出嘶吼聲。兒、媳細心安撫也無效。可能罹患一種無法控制情緒的疾病。大約一小時內都是如此。

老太太在展場中氣定神閒、心情愉悅,我與他們擦身而過數次,完全未察覺她有異狀,也許藝術真的能陶冶身心。他們在餐廳的行為及心情,我可以體會。為了保護家人,不想接受別人異樣的眼光。特意選擇最偏遠不便的桌位,盡量避免干擾服務人員及客人。比較一些在公共場合,無禮肆意吵鬧、表現失序的人。這一家人慈心、孝順,態度溫暖體貼,讓我感動又敬佩。

藝術畢竟不是市場的主流:如目前最盛行的AI 、教人賺錢、致富的投資,或攸關性命的保健之道,如各類氣功、運動等。或者是預知未來的神道、卜算等。亦非談情說愛、走遍世界、吃喝玩樂、暢遊山水。在學習藝術相關的課程中,每一項都是小眾團體。

除了學習的群體人數少之外,還有一般人對學習藝術的功能性抱持懷疑。曾經有一群朋友遠道來訪。他們都知道我在學習書法,我熱誠的接待參觀城市一日遊。

路上卻有人發聲問:「展覽在哪裡?」

我訝異的問:「是甚麼展覽?」

「當然是看你的書法展。」

「我沒有要辦書法展啊?」

「那我們來做甚麼?」剎時,我愣住了。

為什麼他們認為學習書法,就要辦書法展。正如我以前學習國樂,朋友常問何時要辦獨奏會一樣。

辦展覽、演奏會固然會加強或督促學習的進度,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步上舞台,當然也有些是有能力、但沒有意願,只為自己心靈的滋潤而努力學習的人。

書法班有一位學長寫得極好。顏真卿的「祭姪稿」,可以寫到通篇一筆不差,完全看不出是臨摹。單獨寫作品更是令人驚羨。但他從不參加比賽、展覽,只喜歡寫與書法好友分享。

書法老師曾經說一句話:「你們學會了我教的書法,我不保證你們一定能寫好書法。但是一定可以透過眼力,看到更好、更美的藝術。」此句略有修改,但大意如此。

如今的我便是如此。好似在森林中,可以看到不易見的飛禽、聽到不同的大自然音籟。

人生一知己

人生一知己


第二次看展時,遇見照片上這兩位。她們好奇我拍照用的遮光罩,特意走來詢問。我告訴她們,手機套上遮光罩,是為了遮住投射燈,避免拍照時,投射光出現在照片上。

她們應該是一起學畫的朋友,看畫時她們會低聲地討論作品的構圖、配色、用筆技巧...等。在餐廳看見她們,因座位面向不同方向,所以我們並未打招呼。用餐完畢後,看見她們親密交談的形影。

欣賞或學習藝術的路途中多有崎嶇,能有互相鼓勵、分享的知音好友很難得。

祝福她們如意。

 展場內的藝術品滋潤心靈,展場外的風景溫暖人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雲山水的沙龍
5會員
32內容數
我喜愛中國文學、音樂、書法及各種藝術展演。中國文學、國樂、書法都曾學習數年的時間。欣賞繪畫、雕刻、攝影、戲劇...等展演,是在學習書法之後,嘗試以觀看線條的生命力帶入繪畫,驚喜發現可以貫通,於是眼界更為寬廣,藝術在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雲山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5
布拉格天文鐘附近,這家星巴克咖啡廳,一面牆有手繪的布拉格地標天文鐘,圖案精美,還有六個不同時區國家的時鐘,用不同字體標示。另有一面牆上掛世界地圖,遊客可以用各色圖釘標記自己的國家。 謝謝那充滿藝術感的庇護所,溫暖、撫慰旅人疲憊的身心。
Thumbnail
2025/07/15
布拉格天文鐘附近,這家星巴克咖啡廳,一面牆有手繪的布拉格地標天文鐘,圖案精美,還有六個不同時區國家的時鐘,用不同字體標示。另有一面牆上掛世界地圖,遊客可以用各色圖釘標記自己的國家。 謝謝那充滿藝術感的庇護所,溫暖、撫慰旅人疲憊的身心。
Thumbnail
2025/05/18
馬爾濟斯據說有3、4歲的智商。瑞迪有「察言觀色」機靈的本領,喜怒哀樂一點都不掩飾,完全表現在臉上跟行動上。人類間親朋有疏密的關係。瑞迪溫順可愛,喜歡跟人互動。牠記住每位親人的習性。且一一的分辯彼此之間感情的濃烈度。瑞迪像冬日的陽光照進娘家。家人們都有了歡樂寬心的笑容。
Thumbnail
2025/05/18
馬爾濟斯據說有3、4歲的智商。瑞迪有「察言觀色」機靈的本領,喜怒哀樂一點都不掩飾,完全表現在臉上跟行動上。人類間親朋有疏密的關係。瑞迪溫順可愛,喜歡跟人互動。牠記住每位親人的習性。且一一的分辯彼此之間感情的濃烈度。瑞迪像冬日的陽光照進娘家。家人們都有了歡樂寬心的笑容。
Thumbnail
2024/11/19
一株地錦蔓草由地往上攀爬,堅毅、勇敢的成長。貼在似水墨的水泥舊牆,活出令人驚豔的身影。大國手性格隨性,生活像大自然一般,一如這株地錦,思考深邃喜歡自由的探索,雖然貧窮但仍然活得悠然。「人只要活著,怎麼都有意義。」我喜歡。
Thumbnail
2024/11/19
一株地錦蔓草由地往上攀爬,堅毅、勇敢的成長。貼在似水墨的水泥舊牆,活出令人驚豔的身影。大國手性格隨性,生活像大自然一般,一如這株地錦,思考深邃喜歡自由的探索,雖然貧窮但仍然活得悠然。「人只要活著,怎麼都有意義。」我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昨天午後要帶兒女去公園時 無意間發現天空的景色很好 還看見了漂亮彩虹趕緊拍下 也與身旁人分享並給予祝福 🌈 相信應該也有人也喜歡分享美好事物 😊 今天早上參加Line社群的Live Talk 🤳 聽了心理師分享關於 創傷 與一些生活實事 ⭐️特別有感的一句就是 自己先成為貴人也才能成為別
Thumbnail
昨天午後要帶兒女去公園時 無意間發現天空的景色很好 還看見了漂亮彩虹趕緊拍下 也與身旁人分享並給予祝福 🌈 相信應該也有人也喜歡分享美好事物 😊 今天早上參加Line社群的Live Talk 🤳 聽了心理師分享關於 創傷 與一些生活實事 ⭐️特別有感的一句就是 自己先成為貴人也才能成為別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很喜歡畫風簡單的畫,那種風格讓我覺得很開心很療癒,我試圖模仿來變成自己的風格,但是會變得很獵奇,我覺得可以簡單又平衡的抓到重點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我現在決定坦率的接受我做不來,轉而拼命誇讚這些朋友,希望他們可以繼續存在著來療癒我♥
Thumbnail
作者的話: 我很喜歡畫風簡單的畫,那種風格讓我覺得很開心很療癒,我試圖模仿來變成自己的風格,但是會變得很獵奇,我覺得可以簡單又平衡的抓到重點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我現在決定坦率的接受我做不來,轉而拼命誇讚這些朋友,希望他們可以繼續存在著來療癒我♥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找到了約莫2年前畫的圖。我會將原圖和手機桌布一起放在花園,之後也會持續更新過往的畫。 最近想去看畫展。那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事。 因為我不喜歡獨自前往任何場所,身邊的人都不喜歡藝術,所以我選擇放棄我的喜愛。但我想是時候跨出去了,趁最近我的狀況好轉,偏向亢奮狀態時去實踐它。如果你也熱愛藝術,我們不妨一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迎來週末 圖書館沒有開 隨即轉往戶外 這彷彿已經是我的直覺反應 無論室內室外 都有不同的風景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當我的育兒耐心被消耗殆盡時,會趕快擠出時間,短暫泡在安靜的空間,這次選擇在...
Thumbnail
當我的育兒耐心被消耗殆盡時,會趕快擠出時間,短暫泡在安靜的空間,這次選擇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