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前做法簡析:成果與問題
✅ 成果:
- 捕捉數量明顯增加(2025年前8月已超過7萬隻)
- 民間參與意願高,制度化訓練與獎勵成效不錯
- 屏東成為全台少數成功推動「民間共狩」模式的縣市
❌ 問題:
- 繁殖速度遠高於捕捉速度
- 補助非現金,吸引力有限
- 生態處理與屍體去向問題未透明化
- 獵人數量與通報制度仍有限
- 缺乏跨縣市或中央統籌的系統政策
🔍 二、未來如何「有效消滅」綠鬣蜥?建議策略
1️⃣ 加強全面監測與預警系統
- 利用無人機空拍 + 熱成像掌握族群熱點
- 結合學術單位(如中興大學昆蟲系)建立族群監測資料庫
- 推動全台外來種通報APP或小程序
2️⃣ 獎勵機制現金化 / 擴大獵人誘因
- 提供現金獎勵而非超市禮券
- 增設「高額獎勵獵人排行制度」,例如每月前十名可額外領取獎金
- 提供「專業獵龍裝備補助」
3️⃣ 強化「防堵」與「源頭管理」
- 禁止私人飼養(或設高額罰款)
- 清查黑市、通報未合法登記的綠鬣蜥
- 嚴查外來種走私與網路買賣平台
4️⃣ 跨縣市與中央合作
- 成立「外來種防治全國聯合平台」由中央主導
- 推動全台「外來種防治條例」立法
- 建立縣市間的通報協調機制
5️⃣ 處理後續屍體/活體問題
- 政府應設立專門安置或處理中心
- 探討可用於生物肥料、飼料、再利用研究
- 禁止隨意棄置或讓其再度流入野外
💬 三、國際案例參考
🐊 佛羅里達州的經驗:
- 同樣受綠鬣蜥肆虐
- 鼓勵「全民狩獵」與社群宣導
- 開放部分地區「全天候狩獵不設限」
- 引入專業外包團隊進行集中清除
🧭 結語:
要「消滅綠鬣蜥」不是不可能,但不能光靠屏東單一縣市。應採取「長期 + 系統性 + 全台性」的治理架構。以下幾點是關鍵:
- 科技監控 + 專業獵人 + 公民參與
- 強化立法與跨部門協作
- 明確處理後端與補助機制透明化
這場生態保衛戰需要全民共識與中央支持,才能有效從「抓不完」變成「杜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