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男副總裁換工作「1年投1500份履歷沒人要」 為養家喊:清糞也願意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CTWANT報導講述了一位美國男子 Jacob Woodward 的真實經歷,他原本是一家新創公司的副總裁,卻因公司經營不善而辭職,轉而尋找新機會,尤其希望投身 AI 領域。結果,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他投遞了超過 1500 份履歷,卻幾乎沒有回音。

故事重點整理如下:

  • 年齡與職位:Jacob 今年 44 歲,曾是產品總監、升任副總裁。
  • 離職原因:公司經營不善、裁員潮後自行離職。
  • 轉職挑戰:1 年內投遞超過 1500 份履歷,幾乎無人回應。
  • 家庭狀況:育有 6 名子女,現在家庭收入靠妻子兼兩份工支撐。
  • 情緒崩潰:他表示即使去當清糞工也願意,只求能養家活口。
  • 最心碎時刻:年幼女兒在平板查詢「如何讓爸爸開心」,讓他深受打擊。

深層意涵與社會現象反映:

這篇故事不只是單一家庭的困境,而是點出了幾個全球性的趨勢與問題:

  1. 中年職場危機:許多企業更青睞年輕、有「新技術」背景的人才,對資深職場人不再寬容。
  2. 產業轉型陣痛:轉行進 AI 或科技產業,雖有成長性,卻也代表高門檻與競爭激烈。
  3. 家庭壓力失衡:夫妻一方失業後,另一方得扛起整個家庭責任,心理與財務壓力爆表。
  4. 男性脆弱面:報導揭示了一位父親面對孩子、尊嚴與社會角色崩潰的瞬間。

為什麼這故事引發關注?

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事實:即使是曾經的高管,也可能在轉職時毫無優勢。這對於「中產階級的不安全感」是一個巨大的警訊,也讓許多家庭產生共鳴。

這邊整理一些「中年轉職」+「AI時代職場趨勢」的策略與觀察,希望能幫到像報導中那樣處於職涯轉折期的人。


趨勢觀察:AI+年齡與就業市場

  1. 年紀偏好(Age bias)在 AI 工作崗位更明顯
    根據 Generation 的調查,AI 關聯的角色中,年輕求職者(例如35歲以下)被考慮的機會遠比 60 歲以上者多很多。 雇主往往預設年輕人比較容易學新技術或可塑性高,這成為年紀較大者的一種阻力。
  2. 技能落差/新技術適應性為關鍵瓶頸
    年長勞動者中普遍存在技術使用率較低、對最新 AI 工具不熟悉或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 雇主少數看重的是「學習能力、適應力、與 AI/數位工具互動的經驗」。
  3. 技能/學歷 vs 能力導向(Skill-based hiring)漸興
    在 AI/綠能等新興領域,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具體可用技能,而非只看學歷。 這對於中年者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能補足缺乏的技能,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也能打破學歷或年齡的框架限制。
  4. AI 本身既是威脅也是機會
    對年長勞動者來說,AI 自動化會取代那些可標準化、重複性高的工作,但同時如果能善用 AI/生成式工具,能提升效率、強化工作成果。

中年轉職/職涯逆轉的策略建議

以下是從各種研究與職涯轉換案例中萃取的策略,對於像報導中這樣背景的人(有高階職場經驗、有家庭壓力、希望重新找到工作)可能尤其有幫助:

策略為什麼重要怎麼做

1. 重新定義你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

除了職稱與年資,雇主也關心你能解決什麼問題、帶來什麼結果。年紀大者可強調決策經驗、領導能力、跨團隊協作、穩定性、抗壓力等優勢。

準備具體案例 (case studies) 展示過去帶來的成果,用數據說話;在履歷 /面試中把焦點放在成果與可量化指標。

2. 補技能/持續學習

AI/科技進步快速,不更新技能會被市場淘汰或被忽視。補技能能減少對年齡的偏見,增加競爭力。

可透過線上課程 (MOOCs)、短期工作坊、證照 (certifications)、自我導向的專案練習。尤其聚焦 AI 工具、資料分析、數位溝通、專案管理等實用技能。

3. 展示與 AI/數位技術的互動經驗

就算你不是技術背景出身,使用 AI 或工具在工作中提升效率的經驗也會被看重。這能證明你的學習力與適應性。

在履歷或 LinkedIn 中加上「工具與平台使用經驗」,展示你如何用這些工具完成任務。例如:利用生成式 AI 提高報告撰寫效率、用資料分析工具支持決策等。

4. 活用人脈/擴展網絡

很多工作機會來自介紹或非公開職缺。尤其轉行時,透過認識行內人士能了解潛規則、需求方向、工作機會。

參加產業會議、研討會、線上論壇、工作坊;在 LinkedIn 上主動連結相關領域人士;尋找導師 (mentor) 或轉職成功者聊經驗。

5. 考慮臨時專案 /自由職 /兼職突破點

透過小範圍嘗試可以測試新方向是否合適,同時保持收入與經濟穩定。對僵硬轉職壓力大者尤其重要。

接 freelance 專案、顧問工作,或內部調動、試用期職務;把這些經驗放在履歷中顯示這段過渡期的積極性與學習。

6. 財務與心理準備

轉職初期收入可能降低、或空窗期較長,需要做好準備;心理上面對拒絕、沉默也是常態。

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設定短期與中期目標。不放棄自尊,也接受付出與等待;積極維持心理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同儕)。

7. 針對 AI/科技行業的申請方式做調整

這些行業招聘競爭激烈、門檻高,有些公司偏好年輕、技術直觀強的人;策略性申請與定位更重要。

檢視職缺需求關鍵字,調整履歷與 cover letter 重點;如果沒有所有要求,不一定要全部匹配,也可強調 transferable skills(可轉移技能);把「學習新事物」「適應性高」等特質明確放出來。


可能要面對的挑戰與風險

  • 招募流程中潛藏的年齡與偏見問題:包括 AI 過濾或 HR 的主觀偏好可能讓某些履歷根本不被看到。
  • 學習曲線與時間成本:新科技、新工具可能要投入很多時間學習,可能在短期內感覺收益不明顯。
  • 心理疲憊與自尊心衝擊:連續的拒絕或面試失利會打擊信心。
  • 機會成本:轉職中伴隨收入降低、地位下降或職責改變的風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之星
4會員
423內容數
小說及閲讀筆記
幸運之星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這篇來自《琅琅悅讀》的文章主要介紹了一本勵志書籍—— 《垃圾車法則:不丟垃圾,不收垃圾,全心專注,成功快樂!》(作者:大衛.波萊 David J. Pollay)的核心觀念與生活應用。以下是重點整理與解析: 📘 重點內容簡介 🔹 金句主旨: 「你如何面對及回應日常生活的挑戰,對
2025/09/14
這篇來自《琅琅悅讀》的文章主要介紹了一本勵志書籍—— 《垃圾車法則:不丟垃圾,不收垃圾,全心專注,成功快樂!》(作者:大衛.波萊 David J. Pollay)的核心觀念與生活應用。以下是重點整理與解析: 📘 重點內容簡介 🔹 金句主旨: 「你如何面對及回應日常生活的挑戰,對
2025/09/14
《九粒 Jolie》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主題是:「吸引力法則是真的!3 步驟幫你寫下顯化清單,包準你心想事成、萬事如意!」,以下是整理出的重點摘要與架構整理: 🌟 文章主題: 透過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清單,改變自己的能量與信念,達到心想事成的目標。 🔮 吸引力法則 & 顯化是什麼? 吸
2025/09/14
《九粒 Jolie》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主題是:「吸引力法則是真的!3 步驟幫你寫下顯化清單,包準你心想事成、萬事如意!」,以下是整理出的重點摘要與架構整理: 🌟 文章主題: 透過吸引力法則與顯化清單,改變自己的能量與信念,達到心想事成的目標。 🔮 吸引力法則 & 顯化是什麼? 吸
2025/09/13
第一章|你不會買錯書,因為…… 1. 人生有限,讀什麼書才對 選書的起點,應該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唯有讀自己喜歡的書,才能真正觸動內心,產生持久的閱讀動力。比起強迫自己讀「應該讀」的書,從「想讀」的開始,更能讓人走得遠,也讀得深。 2. 刻意閱讀與自己相反的見解 書籍是思考的素材,它不僅能鞏
2025/09/13
第一章|你不會買錯書,因為…… 1. 人生有限,讀什麼書才對 選書的起點,應該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唯有讀自己喜歡的書,才能真正觸動內心,產生持久的閱讀動力。比起強迫自己讀「應該讀」的書,從「想讀」的開始,更能讓人走得遠,也讀得深。 2. 刻意閱讀與自己相反的見解 書籍是思考的素材,它不僅能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退伍前1個月開始投履歷,寄了20家公司,2家通知面試。退伍第3天面試,面試後通知隔天上班,我的第一份正職工作開始囉。 這是一家專利商標事務所,公司業務內容是協助企業或個人對於專利、商標的申請、轉讓、授權、延展、變更、補證、質權設定等服務。 當時在高雄分公司一共才4個人,主管(面試我的人)、業務2
Thumbnail
退伍前1個月開始投履歷,寄了20家公司,2家通知面試。退伍第3天面試,面試後通知隔天上班,我的第一份正職工作開始囉。 這是一家專利商標事務所,公司業務內容是協助企業或個人對於專利、商標的申請、轉讓、授權、延展、變更、補證、質權設定等服務。 當時在高雄分公司一共才4個人,主管(面試我的人)、業務2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張偉被一家大公司錄取,成為了一名初級軟件工程師。這份工作對於他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機會,然而,公司內部正處於一個變革期,張偉需要學習如何適應這些變化。 一天,公司宣布將進行一系列的組織結構調整,張偉被調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部門。這個消息讓他感到不安和焦慮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張偉被一家大公司錄取,成為了一名初級軟件工程師。這份工作對於他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機會,然而,公司內部正處於一個變革期,張偉需要學習如何適應這些變化。 一天,公司宣布將進行一系列的組織結構調整,張偉被調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部門。這個消息讓他感到不安和焦慮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