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生活在他方》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涉及劇透,斟酌閱讀。

共產政權之下詩人如何生活?《生活在他方》給了讀者一個不尋常的答案。

之所以說不尋常,是因為這本小說不以常見的「反抗威權」悲劇英雄為主人公,而是創造了一個蹩腳滑稽的詩人。這個詩人狂熱地支持共產政權,將愛人送入牢獄也在所不惜。

但要說這本小說是藉以諷刺那些投降詩人,也是不對的。要講清楚這一點,還是先讓我們看一下故事在說什麼。

與《玩笑》不同,《生活在他方》在起點就打下了穩固地基,從詩人出生講起,以時間順序鋪展,讀起來很安心。詩人的母親想要把孩子生下來,父親卻計畫著墮胎。母親恨透了丈夫,向阿波羅祈禱,詩人也不負所望,自出生起就有一股陰柔之美。這也成了詩人一生的夢魘。他一輩子都試圖擺脫這種陰柔。

詩人之成為詩人,源於童年時的偶然啟發。有一次,外祖父答應給詩人一塊巧克力麵包,事後忘了,讓詩人很生氣。他那時還小,反覆說著:「爺爺不乖不好,偷吃我的麵包。」大人們覺得這個句子的音韻很有趣。從此,他發現了語言的力量。

人在成長途中總索求著力量,好改變外部環境,以實現自我。對詩人來說,語言是他最早發現的力量。他不斷精進語言技藝,母親收錄著他一句句名言,掛到牆上,聲稱他是天才。待他年紀更長,他又因為狗頭人身的畫作而得到畫家讚賞。畫家說這個孩子展現出了「極具原創性的內在世界」。他被「內在世界」四個字深深打動,並決定追隨自己的偶然想法。

然而當讀者回溯這些事件背後的真正成因,不難發現喜劇的種子早已種下。詩人之所以自小擅長押韻,不是天賦使然,而是外祖父偷偷教授的蹩腳詩。這個務實的老男人正是詩歌的死敵。另一方面,詩人大量繪製的狗頭人身,不源於潛意識能量,而是他不會畫人臉。

詩人生活在錯位之中,一邊是外部形象的偉大,一邊是內部原因的實在。這種錯位,是昆德拉在處理這部小說,尤其是歷史部分時最典型的特徵之一。

對詩人來說,語言至少有兩種效果,它不僅證明了天賦與力量,同時也收納了無法言明的事實。譬如說,他愛上了女僕,遂擬定周全計畫,只為偷窺她洗澡。他把這段經歷寫成詩,詩裡描述著「融化成水的悲傷」,水面「升高又升高,一直升到我的雙眼」,於是「我跟隨,追隨,穿越無垠的水際」。

這首詩就像一個飛機杯,包裝華麗,內裡猥褻。母親被詩句感動得落淚,對兒子作出種種思索,但每種思索都遠遠偏離了原意。

母親的無條件吹捧是第一棒,第二棒則是畫家。詩人到畫家處學畫,接觸了大量現代主義思潮與畫作,開啟了詩歌新紀元。在畫室一頭,詩人努力創作,僅一牆之隔的另一頭,詩人母親與畫家肉體交纏。母子兩人深陷畫家的迷幻巢穴,以不同方式撞入了現代。

在此,讀者遭遇了母親自身的錯位。母親發現自己無法應付畫家的性愛遊戲,太強烈,太詭異了,不是她本性中的保守所能承擔。於是,她被迫離開畫家,但她給自己的理由是:她是為了孩子才決定分手。陣陣悲傷襲來,這悲傷不僅濃稠,而且高貴,富有悲劇性,使得她偉大起來,光亮起來。她因愛情的死而抬高了,昇華了。她用毀滅祭拜自身。

在日後年月中,我們不僅能在詩人和母親身上多次目睹這樣的錯位,還會發現他們的錯位都是為了變得偉大。詩人在青少年時期認識了多位女性,在每段關係中,他努力表現出成熟、性經驗豐富和男子氣概,然而實際上,他稚嫩、緊張兮兮又陰柔多疑,導致每段關係都以失敗告終。他思考太多,等行動起來後,又扭扭捏捏,無法大方出擊。一系列挫敗進一步促成了他的三個世界的形成:童年世界、人造世界、成人世界。

童年世界是鄉愁的根據地,他只能回望那段美好。在那裡,他自然而然地生活,與自己沒有距離,每一個動作都只是動作本身,以至於那種幸福是童年時期的他無法體會的。在這裡,他是他本身,永恆地在家,永恆地處於母親的懷抱。

成人世界,是隨年月增長不得不進入的世界。在這篇小說中,則是社會主義的世界。統治這個領域的建築是:男子氣概、寫實主義、絕對現代。代表人物是門房的兒子(岔開說一句,幾乎每個世界都有代表人物,在童年世界裡是母親,而在人造世界裡是薩維耶)。門房的兒子是詩人童年好友,成年後當上警察,為社會主義服務。可見,他對詩人來說充滿了男子氣概:已婚,信奉黨,孔武有力。可惜詩人無能進入這個世界,於是他便無能於生活。成人世界的另一個真相則是相對性,此不在詩人構築的成人世界中,但卻是他的真實處境,即被迫在成年過程中放棄他的絕對性。他不想。

既然詩人既無法停駐於童年世界,也無能進入成人世界,他就只好建造起自己的人造世界。人造世界是溫柔鄉。在這裡,他穿著童年的服飾,假裝著邁入成年。在這裡,建築的原材料不再陌生(如同成人世界),而是散發著夢想的光芒,把無能照耀得失去了輪廓。在這裡,空間由多重鏡像映照出的自身構成,提供輕飄飄的安全感。所以他在面對紅髮女孩時(她是他最後的戀人,他們已經成功構築了一段長期關係),他希望把對方溶解了,他無法忍受紅髮女孩喋喋不休家人的瑣事,因為那些事物使她陌生。透過溶解戀人,他與對方合一,將對方變成了自己。在人造世界中,一切都只能是鏡子,映照的是詩人,拿著「詩歌」這把神兵利器,吹捧新時代,吹捧社會主義,彷彿身在群眾之中(成人世界),同時又用詩歌同化異質元素,得到安全感(童年世界)。

由此說來,比起將這部作品視為政治小說,更首要地我會視之為成長小說。要知道在小說結尾時,詩人尚且不滿20歲,他仍在成人的門檻前徘徊。正如我早先提到,錯位是本書處理歷史的方法之一。詩人之推崇社會主義,不在於他深思熟慮過制度優勢,而是透過這種相信,他得到了認同,得到了力量,提前進入了未來(共產政權的世界總是未來的,他們瘋狂地往目標邁進,彷彿已經得到答案,欠的只是行動)。透過行動操控外部世界,是人自小時候起就擁有的本能,如孩童摔打玩具,是為了確認自己成為事物的因。他透過信奉社會主義使得自己偉大起來。

有一段很有啟發性的情節,是詩人與姨父的對峙。他始終仇恨姨父一家人,藉著戈特瓦的革命,他終於能反擊姨父,對他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剝削者,工人階級總有一天會扭斷你的脖子。」小說在此處這樣寫道:

「在某個狂熱的時刻,雅羅米爾放棄了自己的語言,他寧可選擇別的可能性,成了另一個人的靈媒。而且他不只是這麼做,他這麼做的時候還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他覺得自己加入了一個千百顆人頭湧動的團體,他是這條千頭龍裡面的一顆頭,這是整個民族在行進,這光景讓他覺得偉大而壯麗。他突然有一種強壯的感覺,他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公開嘲笑這個人了,而昨天,他在這個人的面前還會靦腆臉紅呢。」

詩人講出的那句話,來自刻板的革命用語,是身為詩人的他絕不會使用的。所以說他是真的相信嗎?還是說那只是手段?在這裡我們看到,所謂歷史的錯位處理方式,指的是歷史在小說中總是一個手段,它擦過人物的行為的邊邊,它不在核心之中,卻在日後的歷史詮釋裡成了中心意義,而個人消失在這個篡位中。《生活在他方》想呈現的似乎就是這種現象:許多人為了私人理由而偉大。偉大是個幌子。

這樣的錯位到了後來,就成了詩人寫俗套詩的原因。在他還保有現代主義美學觀的時候,他將作品寄給一位大師,希冀對方理解他,甚至可能提拔他。大師遲遲沒有回信,激起了他的憤怒。在一場活動中,他在台下大聲斥責大師意圖讓人們相信社會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能配成一對,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唯一絕對現代的東西,就是打造社會主義的人民。」他後來就是以所謂的社會主義詩歌進入詩壇,詩中都是通俗易懂的句子,讓品味不佳的母親很是喜歡。

在這段情節中,偉大的歷史進程(所謂寫實主義,所謂人民大眾能讀懂的通俗)當然也是幌子,其真正緣由是詩人無法進入詩壇的挫敗。但詩人後來的成功不是沒有代價的,最後甚至帶來了死亡。詩人在告發了紅髮女孩的哥哥後,參與了美麗女導演的派對。在這裡,他想盡辦法引起女導演的注意,卻屢屢失敗,直到他跟別人爭執起來,他才成功。雖然這個成功是可怕的。對方告訴他,當年教他畫畫的畫家,因政治成分不佳,只能去做苦工,但他沒有放棄,仍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反觀詩人,倒是對新社會適應得很好,寫出一坨坨美好的大便。

美好的大便的確是非常精準的用字,用以形容媚俗的創作。昆德拉曾經說過,偉大藝術的真正敵人是輕鬆的藝術,第二線的藝術,他指的或許就是這些美好的大便。它們假裝嚴肅,實則討好讀者,在真正的行家眼裡沒有價值。詩人面對這個指責,決定以身體反擊,好展現他的男子氣概。小說在此處以複調的方式同時展示了另一幅場景:萊蒙托夫的決鬥。萊蒙托夫因榮譽而與他人決鬥,最後身受重傷死去。詩人則是被一手提起丟到陽台,在女導演面前丟盡臉面,思考著是否要跳樓自殺,又想到若沒能死去,就會變成一個笑話,看起來非常滑稽。小說的這個設計揭示了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它寫道:

「自殺不論成功或失敗,永遠都是同樣的一個行動,我們都是因為同樣的理由和同樣的勇氣才被引領到那裡去的啊!那麼,在這裡,悲劇與可笑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只在於成功的偶然性嗎?區別卑微與偉大的又是什麼?萊蒙托夫,你說!只在於搭配的道具嗎?一把手槍或是踢上一腳?只在於歷史加諸人類冒險故事的背景嗎?」

這個可怕的質問使讀者開始懷疑何謂偉大?偉大是否是空心的,徒具外表,徒具偶然性,打開後與滑稽的失敗是一樣的呢?在生活中,許多人會嘲笑懷抱夢想之人,認為他們天真,但同時,對於那些同樣懷抱夢想卻最終出頭的人,又認為他們很偉大。我們是否無能辨別事物的價值,只能透過華貴的衣物判斷?還是說,事物本就處於價值的中空,價值只是衣物?又或是(這似乎是最可能的),偉大從來不偉大?若是如此,我們是否應警惕一切不可動搖的根基,越是深信不疑的價值,越是需要受到質疑?

在《玩笑》和《生活在他方》裡,似乎都存在著這種思索。這裡頭當然可讀出對共產政權的批判,但更深一層,那是藉著整個時代的狂熱,對狂熱本身進行批判。當今我們也擁有許多價值是沒有討論餘地的,面對這些,昆德拉的做法總是大笑,笑聲或從小說人物的口中發出,或藉著滑稽的場面從讀者口中拉扯出來。

另一方面,小說的另一個重要人物——詩人的母親——與詩人的關係又意味著什麼?母親看著兒子一步步長大,討厭他的每一任女友,想讓他永遠停留在乖巧的形象上,顯然有一種和詩人重新融為一體的欲望。詩人呢,他雖想著脫離母親,但每每遇到困境,又想起她。他就是在這種回望中無法踏出成長的步伐。事實上,母親想溶解詩人的傾向,正是詩人面對外界的態度。他們都試圖將異質的世界同質化,變成一個大子宮,裡頭每一面鏡子映照的都是自身。

最後,我想稍微提一下小說的組成。昆德拉曾對《生活在他方》的構連做過說明。小說的七部(又是七)皆使用了不同的敘述方法,第一、五、六部是連續的敘述,第二部是夢幻式的敘述,第三部是不連續的敘述,第四、七部是複調的敘述。以樂曲的觀點來看,七部分別是中板、小快板、快板、極快、中板、柔板、急板,這種分法是以每一部的長度與事件所經歷的真實時間之關係所決定的。這七部裡最「異樣」的是第二部(標題:薩維耶)和第六部(標題:中年男人),至於其他幾部,命名方式皆以「詩人」開頭(詩人誕生、詩人在跑、詩人死了⋯⋯)。

第六部的時間在詩人死後三年,紅髮女孩出獄,與舊情人碰面。畫外音將這個部分稱為「亭閣」,讓讀者停下來休息,把詩人的死亡稍稍推後。這個似乎與主故事不相干的部分,正因它的偏離而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暗示著紅髮女孩在與詩人相戀時一直都保有另一段關係。藉著這段情節,她逃離了詩人的目光,這目光只會把她塑造成醜陋、愚蠢又喋喋不休的形象。

第二部講述了薩維耶這個角色穿梭於不同夢境之中:1.與女人偷情;2.與老女人做愛;3.地下組織的名單;4.金髮女孩的死亡;5.混雜的夢。一些共通元素穿插在不同夢境,如書包這個物件,就出現在第一個和第三個夢中,分別用作不同用途;金髮女孩這個人物,在第二個夢中目睹薩維耶與老女人做愛,在第四個夢中死去。薩維耶穿梭於不同夢境時,記憶由相同物件喚起,但都是片段,無法連成具有因果關係的整體。這些夢幻式敘述對小說的作用是什麼呢?在我第一次讀到這裡時,產生了很多困惑。首先,我不知道薩維耶是誰,他跟詩人的關係是什麼。其次,薩維耶穿梭夢境之間,與第一部的寫實氛圍差距很大,似乎原本穩固的地基一下就被抽走了。但是若讀到後面,得知薩維耶是詩人的創造物後,我就明白了這些不同夢境的意義。它們都事關一些重大的主題,不外乎愛情、死亡、戰鬥、革命。這些東西的性質是暴烈的,是絕對的,是對自身貧乏的對抗。透過薩維耶這個分身,我們看到了詩人的掙扎:他想過一種真正的生活,然而現實是,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人造世界中。人造世界是不穩定的世界,他所做的行動(譬如寫詩),與現實效用不相稱。寫詩僅僅是手段(他誤認那是本真的他),其目的(融入新時代)未能帶來踏實感。他的生命太輕了,無能承載意義。

這種輕,是後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處理的主題之一。最後,我想以書中的這段話作結:

「雅羅米爾有時會做一些可怕的夢:他夢到他得把一個非常輕的東西拿起來,一個茶杯的底盤,一支湯匙,一根羽毛,可是卻做不到,東西越輕,他就越弱,他被這東西的輕給壓垮了;這些夢都是惡夢,醒來的時候他渾身是汗;這些夢似乎都和他柔弱秀氣的臉有關,這臉輕得宛如蕾絲,他一直努力要把它拿起來,把它丟掉,卻是徒然。」


寫於2024.03.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鹽詞的壞書評產生器
5會員
62內容數
雜食,讀小說、理論、社科類書籍和怪書。分享誠實閱讀心得。 獲鍾肇政文學獎,桃城文學獎,作品曾刊登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不知道壓縮的人是可恥的。無可奈何地延長自己卑微的人生,這樣的人同樣可恥。 金英夏.漫遊者文化出版.2018/09初版五刷.薛舟、徐麗紅譯. 推薦給: ❦ 覺得想來點超新奇刺激的想像世界的人 ❦ 覺得厭世的人 上次發文讀書心得,是今年2月的事,【🔮小昕藏書】是被我棄耕的園地,有一點故
Thumbnail
不知道壓縮的人是可恥的。無可奈何地延長自己卑微的人生,這樣的人同樣可恥。 金英夏.漫遊者文化出版.2018/09初版五刷.薛舟、徐麗紅譯. 推薦給: ❦ 覺得想來點超新奇刺激的想像世界的人 ❦ 覺得厭世的人 上次發文讀書心得,是今年2月的事,【🔮小昕藏書】是被我棄耕的園地,有一點故
Thumbnail
《以詩之名》收錄的一篇獨白,描寫了目前內心的掙扎和尋找真正自我的旅程。
Thumbnail
《以詩之名》收錄的一篇獨白,描寫了目前內心的掙扎和尋找真正自我的旅程。
Thumbnail
感受得到自己的付出,卻好像遠遠不夠,可是要否定自己是更難的事。
Thumbnail
感受得到自己的付出,卻好像遠遠不夠,可是要否定自己是更難的事。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是一本跟我想像中有點不一樣的書籍,沒有那麼多的心靈雞湯,本書從作者的角度帶我們重新認識「自由」這件事,而這份自由也非我所認知的這般單純。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作者同樣丟出了世俗無法造出的「理想世界」的概念,但留給讀者去決定,這到底是不是個「美好世界」?
Thumbnail
多年後再看一次,還是一樣喜歡作者的文筆和獨特之見。 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吧!
Thumbnail
多年後再看一次,還是一樣喜歡作者的文筆和獨特之見。 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吧!
Thumbnail
詩享家深夜點播: 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 「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我很喜歡的芥川龍之介,在他的遺作〈某傻子的一生〉,開篇寫下的這一句話,夜燈下讀到時,有那麼個瞬間,觸動了心弦。
Thumbnail
詩享家深夜點播: 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 「人生不如一行波特萊爾。」 我很喜歡的芥川龍之介,在他的遺作〈某傻子的一生〉,開篇寫下的這一句話,夜燈下讀到時,有那麼個瞬間,觸動了心弦。
Thumbnail
嘿,這裡絕不是什麼有古典氣質的文章,只是愚婦我想「重拾」本來就沒怎麼在讀的古詩古文,運用網路上現有的素材,搭配我個人獨特的理解,實踐「數位閱讀」一事。所以我不「解」當然無法「析」,只是像看電影或聽歌一樣,覺得感動到了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如果有要考試的,千萬不要繼續讀下去,我怕你會混淆。
Thumbnail
嘿,這裡絕不是什麼有古典氣質的文章,只是愚婦我想「重拾」本來就沒怎麼在讀的古詩古文,運用網路上現有的素材,搭配我個人獨特的理解,實踐「數位閱讀」一事。所以我不「解」當然無法「析」,只是像看電影或聽歌一樣,覺得感動到了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如果有要考試的,千萬不要繼續讀下去,我怕你會混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