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整理台灣黃芩照片時, 突然想到珠寶盒!
萼為盒, 果為寶—隨意聯想一下!

第一回遇見台灣黃芩就在前陣子到大漢山賞鳥的途中
當時覺得這植物上有一個吸引我的特殊構造
近看像是一個個的小畚斗(或稱為畚箕)

鳥友呂喬幫忙在附近找到花與果~

花超小, 不過想盡力拍一張清晰些照片,屬唇形花科的植物
由於不能脫隊太久, 所以現場只能草草拍幾張照片
離開時採了兩三個樣本…回家後問了校友季耕才知是台灣黃芩

樣本回到家時花已乾枯!
這特殊的花萼造型結果時會增大閉合,曾經一度讓我認為它是果實!
若是不查資料還真的就會判斷錯誤!

花冠剖開看雌雄蕊, 雄蕊4( 2強), 雌蕊單一

將花冠拆除,可以較清楚看看花萼的構造, 還可以看到深四裂的子房

花萼(A), 分上下萼(A1+A2), 上萼上還有一個小突起(A3), 圖中的B 為花冠

結果過程中花萼之上下萼會閉合成盒狀, 連同上萼上的小突起還會一起增大

打開盒子,可以看到裏頭有小小的果實

換個角度

這樣的花萼不知有沒有特殊的名稱, 算不算假果!? 不得而知

特寫一下

去除上萼與上頭的突起, 這突起長得比上下萼還大!
若是真要把它形容為珠寶盒, 那這巨型突起即為珠寶盒上的大拉手(家具木製品之配件)
珠寶盒內多了4粒果實, 一般文獻將這果實稱為小堅果
不過第一個直覺我會把它歸為瘦果!
問了一下校友訓銘, 訓銘提供以下說明:
瘦果與小堅果(nutlet)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差別在於果皮的硬度與厚度(又厚又硬的稱為小堅果)
只是研究唇形花科的學者習慣上偏好稱為小堅果, 而研究蓼科的學者習慣上偏好稱為瘦果
但是名詞的原意來看唇形花科的果實應稱為瘦果, 蓼科的果實應稱為小堅果 (有一些學者是這樣用的, 我個人也支持蓼科的果實應稱為小堅果)
大部分蓼科植物的果皮是又厚又硬, 連唇形花科的果實(分果)都可以稱為 “小堅果" 了, 蓼科的稱為 “瘦果" 實在說不過去…
莎草科的果實和蓼科的果實非常相似(不是專家幾乎是分不出來有何差異), 但是大部分莎草科的學者習慣上是用小堅果, 只有少數學者用瘦果
說得我真想找機會好好比較一下這三科的果實!( 果實好像都超級小顆) 不過玩玩比較看看也無妨!

看這巨型的珠寶盒拉手與盒內的珠寶

不同角度看上下萼

已拆與未拆

取出果實(屬小堅果)

乾掉的下萼 與盒狀花萼(內含未熟小堅果)

下萼與果柄組合在一起我覺得有點像畚斗(不過角度不對..這樣好像很難收集垃圾!)
也有人覺得像耳挖, 所以有稱為耳挖草(不過角度也不對..這樣好像會挖不到耳屎, 而且容易受傷!)
上下萼打開後果實散出, 剩下下萼與果柄對生於花序軸上
前幾天貼在FB上邀請大家一起聯想…..得三個有趣聯想: 樹枝衣架、造型路燈、希望之樹

解剖組合圖1
花萼(A), 分上下萼(A1+A2), 上萼上還有一個小突起(A3), 圖中的B 為花冠 C為小堅果

解剖組合圖2(置首圖)

解剖組合圖3
圖中標示: A1. 花萼下萼 A2.花萼上萼 A3. 上萼上之突起 B.花冠 C.果實

草本, 葉對生 葉片卵形至菱狀卵形,長15 -30m m ,寬 10 -20m m ,基部截形至鈍形,先端漸尖至鈍形,鈍齒緣

相關資訊:
中文名: 台灣黃芩 (Labiatae 唇形花科)
學 名: Scutellaria taiwanensis C. Y. 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