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理解了「賽道」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如何系統性地「尋找」賽道。今天,我們將探討更高階的課題:當你已經找到一個成功的賽道後,如何經營它,並將利益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揭示決定那 5% 成功者與 85% 炮灰的最終分野,到底是什麼。
第二階段策略:深耕、拓展與批量放大
當你已經找到一個成功的賽道後,策略重心應轉向如何最大化收益並為下一個增長點做準備。
第一步:初期深耕(鞏固賽道) 當你透過某個主題(如案例中的「哈利波特」)獲得第一次流量爆發後,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深耕該內容,將頻道的細分賽道固定下來。如果在流量爆發後馬上更換賽道,很可能會因為觀眾群體不匹配,導致流量迅速回落到原有水平。
第二步:後期拓展(尋找新機遇) 當一個賽道已經遇到瓶頸或天花板(例如,流量雖穩定但不足以達成營利目標),就應該積極拓展新的賽道。此時的測試是有策略性的:以主幹內容維持基本盤,穩定頻道的基礎流量與權重,再在其中穿插發佈一些其他熱門IP或主題的影片,目的是挖掘下一個可能爆發的新賽道。這與初期「沒頭蒼蠅一樣的亂測」有本質區別。
第三步:批量做號(利益最大化) 一旦驗證了一個高流量賽道(如案例中的「木棍人」),最快速且標準化的利益最大化方式就是批量做號。直接開設多個頻道,專門製作同一主題的內容。 為什麼要這麼做?
- 應對賽道短生命週期:熱門IP賽道的生命週期可能非常短,批量操作是一種在賽道紅利期內,用最短時間搶佔市場、最大化收益的有效方式。
- 搶佔先發優勢:由於AI生成內容的可複製性極高,一個爆款賽道幾乎無可避免地會被大量模仿。與其被動地讓同行瓜分市場,不如自己主動進行批量操作,搶佔時間上的先發優勢。
殘酷的真相:成功的入場券,是超乎常人的毅力
技術、工具與策略固然重要,但這場戰爭最核心的分野,是毅力與執行力。
案例中的頻道主,花了整整 202天(超過五個月),發佈了 272個作品,才最終找到那個讓他頻道起飛的爆款賽道。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未能達到YPP的獲利門檻,面對的是無盡的迷茫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YouTube Shorts 的現實是:
- 大約 85% 的參與者在發佈幾條影片後就放棄了,成為了「炮灰」。
- 只有約 5% 的人能透過批量操作賺得盆滿缽滿,另外 10% 的人可以靠單一帳號養家糊口。
這種在看不到任何獲利希望的前提下,依然能保持近乎一天一更的付出,正是其毅力的最佳體現。越是沒有門檻的事情,拼的越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最終結論:你的Shorts成功藍圖
想要在 YouTube Shorts 領域取得成功,空有技術和想法是遠遠不夠的。創作者必須具備:
- 戰略決策能力:能夠識別高天花板賽道,並在必要時果斷調整。
- 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和機會,準確歸因流量變化。
- 高效的執行力:能夠快速學習模仿,並利用AI工具保持高頻率的內容產出。
- 超乎常人的毅力:能夠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卻依然堅持不懈。
這四者,共同構成了通往成功的、最艱難也最重要的一道門檻。
最後的感謝與反思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這一切的靈感來源——YouTube 頻道「氪學家」的這支影片。
是他用不同角度的深度分析,讓我們得以窺見 Shorts 殘酷的現實面,也正是這份現實,才讓我們在規劃與執行時,能更有方向性。本系列三部曲,便是我消化、吸收這份寶貴內容後,為大家整理出的學習筆記與行動藍圖,希望它能為你,也帶來同樣的啟發。
截幾張我在【Shorts 成功藍圖】深度報告裡的截圖搶先看






想要完整內容,快加入我的付費會員,裡面有更詳細的如何實作的內容唷。
感謝您追完本系列!您認為自己具備在一個頻道上堅持 200 天的毅力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您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