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 02 | 意外轉彎:一九七八年的命運調動與垃圾債券初體驗【學派青年的思想啟蒙系列②】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文章前言:

  • 第一段:從股票明星分析師到債券部門的"降職"調動
  • 第二段:初識高收益債券市場的荒蕪與機會
  • 第三段:在被忽視角落中發現投資金礦的過程

主要內容:

  • 70年代高收益債券市場的發展背景
  • 市場對"垃圾債券"的偏見與誤解
  • 馬克斯在債券投資上的學習過程
  • 穩定獲利經驗與投資信心的建立
  • 專業轉型過程中的心理調適

現在投資啟示:

  • 被忽視的投資領域往往蘊含機會
  • 職涯轉折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保持開放心態面對新的投資領域

結論: 機會往往隱藏在最不受歡迎的地方,關鍵是要有發現的眼光



故事開始囉~

從股票明星分析師到債券部門的"降職"調動

一九七八年三月的那個週三上午,二十八歲的霍華德·馬克斯正在花旗銀行股票研究部門享受著分析師生涯的高光時刻。他的IBM分析報告受到華爾街好評,上司對他讚賞有加,同事們也將他視為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人事部門的一通電話徹底打破了這份美好:「我們需要你到債券部門報到。」在當時的華爾街,這幾乎等同於職業生涯的降職。

初識高收益債券市場的荒蕪與機會

更讓馬克斯震驚的是,他被分配去研究那些被稱為「垃圾債券」的投資品種。在一九七八年,高收益債券市場如同投資界的荒蕪之地:受託人避之唯恐不及,機構投資者不敢觸碰,研究報告少得可憐。這個被華爾街主流遺忘的角落,看起來就像投資生涯的終點站。同事們投來同情的目光,彷彿他從明星一夜間淪為邊緣人物。

在被忽視角落中發現投資金礦的過程

然而,當馬克斯真正深入這個無人問津的市場時,一個驚人的發現讓他震撼不已:這些所謂的「垃圾」,竟然在穩定而安全地創造著超額報酬。當那些受人尊敬的「投資級」債券投資者為微薄的三個百分點年收益率沾沾自喜時,馬克斯卻在這個被忽視的角落發現了年收益率高達十二至十五個百分點的投資機會。這一刻,他領悟了投資世界的第一個黃金法則:最好的機會往往隱藏在最不受歡迎的地方。


第一章:七十年代高收益債券市場的發展背景

一個幾乎不存在的市場

在一九七八年的美國金融市場,高收益債券幾乎是個禁區。

要理解馬克斯面臨的挑戰,我們必須先了解當時的市場環境。七十年代的美國債券市場被嚴格的等級制度統治著:

  • AAA級債券:政府債券和最優質企業債券,被視為投資的聖杯
  • AA級和A級:大型藍籌企業發行,被認為是安全的選擇
  • BBB級:投資級債券的最低標準,勉強可以接受
  • BB級以下:被貼上「投機級」或「垃圾債券」標籤,幾乎無人問津

「你要明白當時的市場環境,」多年後馬克斯回憶道,「高收益債券市場幾乎不存在。大部分所謂的高收益債券實際上是『墮落天使』——原本評級較高但後來被降級的債券。很少有公司會主動發行高收益債券來融資。」

法規限制造成的結構性機會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法規環境創造了一個結構性的市場扭曲。

大部分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退休基金、銀行信託部門——都被法規明確限制只能投資「投資級」債券。這種限制不是基於經濟邏輯,而是基於監管機構對風險控制的簡單理解。

「這就像在市場中劃出了一條人為的界線,」馬克斯發現,「一邊是人人爭搶的『安全』資產,另一邊是無人問津的『危險』資產。但問題是,這條界線往往與實際風險不符。」

這種監管環境造成了幾個重要結果:

  1. 供需嚴重失衡:大量資金追逐有限的投資級債券,推高價格、壓低收益率
  2. 定價機制扭曲:高收益債券缺乏足夠的買方,價格往往被過度壓低
  3. 研究空白:由於機構無法投資,華爾街對這個領域研究投入極少

市場參與者的有限構成

在這個被主流遺忘的市場中,參與者寥寥無幾。

當時的高收益債券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

  • 個人投資者:通常缺乏專業分析能力,往往基於情緒做決策
  • 小型投資公司:資源有限,研究深度不足
  • 少數先驅機構:具有前瞻眼光,但規模很小

「這意味著什麼?」馬克斯很快意識到,「在一個幾乎沒有專業分析師、沒有系統研究、沒有有效定價機制的市場中,真正具備分析能力的投資者擁有巨大優勢。」


第二章:市場對「垃圾債券」的偏見與誤解

「垃圾」標籤的心理影響

「垃圾債券」這個名稱本身就是最大的偏見。

當馬克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時,內心的抗拒是顯而易見的。誰願意投資「垃圾」?這種命名方式反映了當時投資界對風險的簡單二分法思維:

  • 好的投資:安全、穩定、有政府或大企業背書
  • 壞的投資:危險、投機、可能血本無歸

「問題在於,現實遠比這種二分法複雜,」馬克斯後來總結道,「投資的本質是風險與報酬的權衡,而不是簡單的好與壞的區分。」

機構投資者的盲點

更深層的問題來自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

馬克斯很快發現,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決策往往不是基於經濟邏輯,而是基於職業安全考慮:

「你永遠不會因為買IBM而被解僱」 ——這句華爾街名言完美概括了當時的心態。即使IBM表現不佳,基金經理也不會受到責備,因為「每個人都在買IBM」。

但相反地,如果基金經理投資了一支不知名的高收益債券,即使最終獲得了優異回報,在過程中也可能因為「投資垃圾」而受到質疑。

這種激勵機制造成了系統性的投資偏見:

  • 機構投資者寧願選擇「安全的失敗」也不願冒險獲得超額收益
  • 投資決策更多基於同業壓力而非獨立分析
  • 風險評估被簡化為信用評級的機械套用

信用評級的局限性

馬克斯很快意識到信用評級系統的重大缺陷。

當時的信用評級主要基於歷史財務數據和定量指標,但忽視了許多重要因素:

  1. 動態變化:企業的經營狀況在不斷變化,但評級調整滯後
  2. 行業特性:不同行業的風險特徵差異巨大,但評級標準相對統一
  3. 管理質量:優秀的管理團隊可以化險為夷,但這很難量化
  4. 市場環境:外部環境變化對不同企業的影響差別很大

「評級告訴你的是昨天的故事,但投資需要判斷明天會發生什麼,」馬克斯開始質疑,「更重要的是,即使評級是準確的,它也沒有告訴你這種風險是否已經在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


第三章:馬克斯在債券投資上的學習過程

從零開始的艱難探索

馬克斯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學習全新的分析框架。

從股票分析轉向債券分析,不僅是投資工具的轉換,更是思維模式的根本改變:

股票分析思維:

  • 關注成長潛力和上漲空間
  • 尋找被低估的優質公司
  • 期待股價向內在價值回歸

債券分析思維:

  • 關注下跌風險和本金安全
  • 評估違約概率和回收率
  • 平衡風險與收益的性價比

「最初的幾個月非常困難,」馬克斯回憶道,「我必須學會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投資。股票投資者問『這家公司能漲多少』,債券投資者問『這家公司會不會倒閉』。」

建立新的分析方法論

在缺乏現成方法論的情況下,馬克斯開始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

他的方法結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

定量分析要素:

  • 現金流覆蓋倍數:利息支出相對於自由現金流的比例
  • 資產負債率:總債務相對於總資產的比例
  • 流動性指標: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 行業比較:同業企業的財務指標對比

定性分析要素:

  • 管理層品質:過往記錄和戰略執行能力
  • 商業模式穩定性:收入來源的多樣性和可預測性
  • 行業地位: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
  • 宏觀環境影響:經濟週期對企業的潛在衝擊

「關鍵的領悟是,債券投資不是要找到完美的公司,而是要找到風險被過度定價的機會,」馬克斯總結道。

第一次重要的投資決策

馬克斯的第一筆重要高收益債券投資是對「聯合零售」公司的債券。

這家區域性零售連鎖企業因為快速擴張導致財務槓桿過高,被標準普爾評為B級。市場對其極度悲觀,債券收益率高達14%,而同期國庫券收益率僅為8%。

馬克斯的分析顯示了不同的圖景:

  • 核心門店現金流穩定,客戶忠誠度高
  • 管理層已開始關閉虧損門店,專注盈利業務
  • 品牌在當地市場具有強大的市場地位
  • 房地產資產價值可以提供額外保障

「這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但它的問題是暫時性的,而市場給予的風險溢價是永久性的,」馬克斯分析道。

18個月後,聯合零售成功完成重組:

  • 債券價格從82美分上漲到96美分
  • 加上期間的高額利息收入,總回報率超過35%
  • 這次成功堅定了馬克斯對高收益債券投資的信心

第四章:穩定獲利經驗與投資信心的建立

發現系統性機會

隨著投資案例的增加,馬克斯開始意識到這不是偶然的成功。

他發現高收益債券市場存在系統性的定價錯誤:

  1. 過度悲觀的假設:市場往往假設最壞的情況會發生
  2. 流動性折價過高:由於交易不活躍,價格被過度壓低
  3. 信息不對稱:缺乏深度研究導致價值被低估
  4. 情緒驅動定價:恐懼情緒主導理性分析

「我意識到,在一個被忽視的市場中,真正的分析工作可以創造巨大價值,」馬克斯回憶道,「這不是運氣,而是系統性的機會。」

建立投資組合管理原則

成功的經驗讓馬克斯開始總結投資原則。

他的高收益債券投資策略逐漸形成幾個核心要素:

分散化原則:

  • 不將過多資金集中在單一發行人
  • 跨行業配置以降低系統性風險
  • 平衡不同到期日的債券

深度研究要求:

  • 每筆投資都要進行詳細的基本面分析
  • 持續跟踪被投企業的經營狀況
  • 建立與管理層的直接溝通渠道

風險控制標準:

  • 設定明確的投資標準和退出條件
  • 定期評估組合的整體風險水平
  • 在市場極度樂觀時保持謹慎

超額回報的持續實現

到一九七九年底,馬克斯管理的高收益債券組合表現卓越。

績效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 年化回報率達到15.2%,遠超同期政府債券的8.5%
  • 違約率控制在2.1%,低於市場預期的5%
  • 夏普比率顯著優於傳統債券投資組合

更重要的是,這種超額回報具有可持續性。馬克斯發現,只要堅持嚴格的分析標準和投資紀律,高收益債券投資可以穩定地創造超額價值。

「這不是賭博,而是科學,」馬克斯開始確信,「通過系統性的分析和嚴格的風險控制,我們可以在承擔適當風險的同時獲得優異回報。」


第五章:專業轉型過程中的心理調適

從抗拒到接受的心路歷程

馬克斯的心理轉變經歷了幾個明確的階段。

第一階段:震驚和抗拒(1978年3月-5月)

  • 對調動感到憤怒和不理解
  • 擔心職業生涯受到負面影響
  • 對「垃圾債券」標籤感到羞恥

第二階段:好奇和探索(1978年6月-10月)

  • 開始認真研究高收益債券市場
  • 發現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 對新領域產生知識上的興趣

第三階段:信心和承諾(1978年11月-1979年年底)

  • 投資成功帶來自信
  • 開始真正理解這個市場的價值
  • 決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回頭看,那次調動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幸運的事情,」馬克斯後來說道,「但在當時,我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才完全接受這個轉變。」

建立新的職業身份認同

轉變的關鍵是重新定義成功的標準。

在股票分析師的世界裡,成功意味著:

  • 發現下一個明星股票
  • 獲得媒體關注和行業認可
  • 在熱門領域建立專業聲譽

但在高收益債券投資中,馬克斯學會了新的成功標準:

  • 穩定創造超額風險調整後回報
  • 在不受關注的領域建立專業優勢
  • 通過深度研究發現被忽視的價值

「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投資專業不在於追逐熱點,而在於在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創造價值,」馬克斯反思道。

孤獨中的堅持

最困難的是承受來自同行的不理解甚至嘲諷。

當馬克斯開始在行業會議上談論高收益債券投資時,經常遇到質疑的眼光:

  • 「你怎麼能投資垃圾?」
  • 「這些公司遲早會倒閉的。」
  • 「你只是運氣好而已。」

但馬克斯學會了在孤獨中堅持自己的信念:

「真正的投資洞察往往是孤獨的。如果每個人都理解並接受你的投資方法,那麼超額回報的機會就不存在了。」


現代投資啟示:在變化中發現機會

被忽視的投資領域往往蘊含機會

馬克斯的經歷對現代投資者具有重要啟示。

在今天的投資環境中,類似的機會依然存在:

  • 新興資產類別:加密貨幣、碳信用等新興資產在發展初期往往被忽視
  • 地理套利:某些新興市場因為資訊不對稱而存在定價錯誤
  • ESG投資盲區:在ESG篩選過程中被排除的優質資產
  • 科技革新影響:技術變革可能創造新的投資機會或重新定義行業價值

職涯轉折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職業生涯中的「意外」往往是最大的機遇。

馬克斯的故事告訴我們:

  1. 保持開放心態:不要急於判斷變化的好壞
  2. 深入學習:用專業的態度對待任何新的工作內容
  3. 尋找結構性機會:分析為什麼某些領域被忽視
  4. 建立專業優勢:在新領域建立深度專業能力

保持開放心態面對新的投資領域

最重要的是培養持續學習和適應的能力。

現代投資者可以借鑑的方法:

  • 質疑常規智慧:思考為什麼某些投資被普遍避免
  • 深度研究能力:在資訊泛濫時代,深度分析更加珍貴
  • 逆向思維:在大家恐懼時貪婪,在大家貪婪時恐懼
  • 風險重新定義:理解真正的風險來源,而非表面的波動

結論:機會往往隱藏在最不受歡迎的地方

霍華德·馬克斯在一九七八年的經歷完美詮釋了投資的一個根本真理:最好的機會往往出現在最不受歡迎的地方。

當他被「降職」到債券部門時,馬克斯感到沮喪和困惑。但正是這次看似不利的調動,讓他發現了投資世界的一座金礦,也為他後來創立橡樹資本、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另類投資管理公司奠定了基礎。

這個故事的核心啟示是:

投資成功不在於追逐最熱門的機會,而在於發現被市場忽視的價值。當華爾街的精英們都在爭奪「安全」的投資級債券時,馬克斯卻在「垃圾債券」的荒地中發現了穩定獲利的秘密。

關鍵是要有發現的眼光:

  • 不被表面的標籤和偏見所迷惑
  • 深入分析被忽視領域的真實機會
  • 有勇氣在不受歡迎的地方投入時間和精力
  • 建立系統性的分析方法來評估真實風險和回報

正如馬克斯多年後總結:「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教育來自一個我原本不想去的地方。有時候,生活會推著你去發現那些你永遠不會主動尋找的機會。關鍵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敏銳的觀察力。」

【本系列下期預告】 下一集我們將探討馬克斯如何在垃圾債券實戰中,逐步發展出改變投資世界的「第二層思維」理論。當所有人說某支債券「太危險」時,他如何學會問「這個風險有沒有被充分定價」?這種思維方式如何讓他在同業眼中顯得奇怪,卻帶來超額報酬?

敬請期待 EP 03《第二層思維的頓悟:如何在眾人看多時保持懷疑》!


投資風險提醒:投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的本金損失。高收益債券具有較高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投資。本文僅供教育目的,不構成投資建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x大叔的168台股投資教室
1.8K會員
399內容數
歡迎你來到Rex大叔的168台股投資教室,我是一個在金融業界從事多年實務工作者,恭逢其盛台股美麗的二十年,看到了許多賺錢賠錢機會與故事,也經歷了很多投資交易的經驗,想透過這個平台分享自己學習到的投資理念,歡迎你走進我的投資分享世界,探索與學習屬於你自己未來投資路上更多的成長養分,讓我們走吧!一起開心輕鬆學習~^_^
2025/09/25
年輕的馬克斯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被EMH理論震撼,相信市場完全有效的數學之美。初入花旗銀行遇見.漂亮五十熱潮,同事們相信IBM、柯達這些明星股永遠不會出錯。但1973-74年市場崩盤給了他重擊:這些完美公司股價從60-90倍本益比跌到個位數。這次經歷讓他開始質疑學術理論與現實的差距,種下逆向思考的種子
Thumbnail
2025/09/25
年輕的馬克斯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被EMH理論震撼,相信市場完全有效的數學之美。初入花旗銀行遇見.漂亮五十熱潮,同事們相信IBM、柯達這些明星股永遠不會出錯。但1973-74年市場崩盤給了他重擊:這些完美公司股價從60-90倍本益比跌到個位數。這次經歷讓他開始質疑學術理論與現實的差距,種下逆向思考的種子
Thumbnail
2025/08/17
本文分析霍華德·馬克斯2025年7月投資備忘錄,探討其價值投資哲學、市場估值現況及投資策略調整。馬克斯將市場由年初的「高而不瘋狂」轉變為「令人擔憂」,並提出INVESTCON 5級系統,建議投資者減持高價股票,增加防禦性持股,例如信貸投資。
Thumbnail
2025/08/17
本文分析霍華德·馬克斯2025年7月投資備忘錄,探討其價值投資哲學、市場估值現況及投資策略調整。馬克斯將市場由年初的「高而不瘋狂」轉變為「令人擔憂」,並提出INVESTCON 5級系統,建議投資者減持高價股票,增加防禦性持股,例如信貸投資。
Thumbnail
2025/04/14
霍華德·馬克斯第三次發表《無人知曉》備忘錄,剖析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馬克斯強調預測未來的矛盾性,主張在不確定中做決策。他分析關稅政策的二階後果、製造業復甦障礙、全球化逆轉影響,並警示美國債務風險。建議在動盪市場中尋找被低估的優質資產,理性面對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5/04/14
霍華德·馬克斯第三次發表《無人知曉》備忘錄,剖析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馬克斯強調預測未來的矛盾性,主張在不確定中做決策。他分析關稅政策的二階後果、製造業復甦障礙、全球化逆轉影響,並警示美國債務風險。建議在動盪市場中尋找被低估的優質資產,理性面對不確定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名 : 這才是價值投資:長期打敗大盤的贏家系統,從葛拉漢到巴菲特都推崇的選股策略 作者: 全球頂尖策略分析大師詹姆斯•蒙蒂爾 在多頭市場賺錢不稀奇,但遇到空頭市場呢?
Thumbnail
書名 : 這才是價值投資:長期打敗大盤的贏家系統,從葛拉漢到巴菲特都推崇的選股策略 作者: 全球頂尖策略分析大師詹姆斯•蒙蒂爾 在多頭市場賺錢不稀奇,但遇到空頭市場呢?
Thumbnail
在股市投資中,只有少數異能人士才能真正成為贏家,發現其思維模式是相對高維的存在,而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則處於高危、高度危險的韭菜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負責、誠實、善良、踏實的思維模式,讓每位投資者都有機會跨越維度,成為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在股市投資中,只有少數異能人士才能真正成為贏家,發現其思維模式是相對高維的存在,而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則處於高危、高度危險的韭菜中。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負責、誠實、善良、踏實的思維模式,讓每位投資者都有機會跨越維度,成為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投資金律的分享,從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學和投資產業等四大面相進行探討。文章提供了作者的核心理念,對風險與報酬的關聯性進行了探討,並分享瞭如何平衡債券和股票等重點觀點。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投資中的心理偏誤,以及對投資顧問和投資策略的看法。最後,文章還分享了選書的過程和相關閱讀推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有關投資金律的分享,從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學和投資產業等四大面相進行探討。文章提供了作者的核心理念,對風險與報酬的關聯性進行了探討,並分享瞭如何平衡債券和股票等重點觀點。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投資中的心理偏誤,以及對投資顧問和投資策略的看法。最後,文章還分享了選書的過程和相關閱讀推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投資交易的經歷,一開始因為機緣巧合獲利,但在面對空頭市場時卻遭遇挫敗。之後透過學習和總結經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和框架。文中提醒讀者交易極其單純,賺錢就加大投入,賠錢就儘快停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投資交易的經歷,一開始因為機緣巧合獲利,但在面對空頭市場時卻遭遇挫敗。之後透過學習和總結經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和框架。文中提醒讀者交易極其單純,賺錢就加大投入,賠錢就儘快停損。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經常看到馬太效應的運作方式:富者愈富,而窮者則更貧。 這種現象源於『名聲累加回饋』,在投資市場中,成功的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成功,進而累積更多資本和回報。 就像玩大富翁一樣,開始時每個玩家實力差不多,但隨著時間流逝,一些人開始累積更多財富,最終贏家獨占殘局,其他人則逐漸破產。
Thumbnail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經常看到馬太效應的運作方式:富者愈富,而窮者則更貧。 這種現象源於『名聲累加回饋』,在投資市場中,成功的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成功,進而累積更多資本和回報。 就像玩大富翁一樣,開始時每個玩家實力差不多,但隨著時間流逝,一些人開始累積更多財富,最終贏家獨占殘局,其他人則逐漸破產。
Thumbnail
賺錢,再自然不過(Trading in the Zone)-(作者:馬克 道格拉斯)- 24.04.16 *交易市場一場風險與機率的遊戲,由五個基本事實所組成: 1.市場當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市場的本質就是不確定, 我們無法確定股票買進後一定會漲或跌,買進的理由 只是因為賺錢的機率比較高。
Thumbnail
賺錢,再自然不過(Trading in the Zone)-(作者:馬克 道格拉斯)- 24.04.16 *交易市場一場風險與機率的遊戲,由五個基本事實所組成: 1.市場當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市場的本質就是不確定, 我們無法確定股票買進後一定會漲或跌,買進的理由 只是因為賺錢的機率比較高。
Thumbnail
金融市場以投機性題材的順序是 1.股價創造消息,消息帶動人氣 懂得這個順序的操盤手,就不會陷入重複的人性循環 從30年前到現在的上市上櫃公司都是持續增加,所以題材都只會更多元化,消息更是十面埋伏各種劇情 2.股價漲來自題材,跌於事實 沒題材就算低本益比都沒有用,因為市場跟技術面只能靠鈔
Thumbnail
金融市場以投機性題材的順序是 1.股價創造消息,消息帶動人氣 懂得這個順序的操盤手,就不會陷入重複的人性循環 從30年前到現在的上市上櫃公司都是持續增加,所以題材都只會更多元化,消息更是十面埋伏各種劇情 2.股價漲來自題材,跌於事實 沒題材就算低本益比都沒有用,因為市場跟技術面只能靠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