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但不是這樣」
為了諷刺松平定信的選拔文武精進者的新政,耕書堂推出黃表紙「文武兩道萬石通」,以源賴朝、源義經、畠山重忠分別暗喻幕府人物(當年禁止故事作品指名道姓),講述主政者將武士分為文武兩派選拔人才,結果反而篩出更多無所事事的「閒人」……
原本以為這種程度的諷刺應該會遭到責罵,結果意想不到的反響熱烈!!好評大重版!!一時間,薄薄一本黃表紙洛陽紙貴,整座耕書堂人仰馬翻日夜趕工仍應付不及門外搶購的顧客。讀者們捧著書,紛紛嘲笑書中譬喻的田沼派人物,稱讚將軍及松平定信英明神武!
甚至,連松平定信自己都這麼想。

忠實讀者松平定信

以為自己被稱讚的定信?
始料未及的蔦重和作家們都傻眼了……看來對於陷入松平定信狂熱的“自担全肯定”粉絲來說,這種程度的嘲諷藥效過於輕微不起作用,反而像是在讚美他們心中完美無缺的少年英雄。
畢竟,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更偏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作品。
沒辦法,對這群被松平迷得暈頭轉向的群眾,蔦重決定加大劑量放點狠招。

蔦重決定出版更辛辣寫實的作品

春町為了作品銷量生悶氣

主公意外挺喜歡春町的作品
在主公松平信義的提點下,戀川春町發現剛接觸新政的人們雖然看不懂他們的嘲諷,卻也沒有真正理解定信的用意。
他們開始熱衷學習論語和弓術,街道上滿是帶著新弓箭和吟誦詞句的武士。但文學和武術都是需要持之以恆鑽研的學問,對於這些無所事事,連基礎都不紮實的武士來說,枯燥的學問很快就會退流行。而那些用弓箭欺壓平民、炫耀學問的半吊子新手,則不過是透過跟風增加自己莫名的優越感。
松平定信的「新政」,原意是透過提倡武術和儒學培養武家紀律、整頓社會風氣。但將過於純粹激進的理想強加於民眾的後果,便是讓政策在愚鈍武士的曲解下,反倒變得更加擾民。
想打造精通文武兩道的人才,卻催生出更多膚淺的蠢人。
戀川春町發現,年輕武士雖流行抄寫談論松平定信著作「鸚鵡言」中的「治國之道,如同放風箏之理」,但其本意是譬喻主政者需妥善衡量「時、勢、位」三者,如同放風箏一般。
而如此簡單的譬喻都能被誤解傳播成「放風箏就能讓國家安泰」,可見街上那些吊書袋的武士學問淺薄,卻還是「半瓶水響叮噹」大肆宣揚,甚至教導給剛啟蒙的孩童。
多虧這些呆子,原本因書籍滯銷悶悶不樂的春町腦子一轉,又有了調侃時政的新靈感。
帶著進諫般的決心,冒著被嚴厲責罰的風險,春町交出了新書稿「鸚鵡返文武二道」。

敏銳的阿貞擔心這本書會觸怒官府
而歌麿回歸耕書堂的大作「畫本蟲撰」做工華美、畫技精湛,花鳥蟲魚躍然紙上栩栩如生,看過的人無不讚聲連連,感嘆此等畫技與御用畫師有得一拼!因此即使價格稍高,「畫本蟲撰」依然熱銷。
但這次回歸耕書堂,歌麿卻有意外的邂逅。
他在從前精神崩潰憤而燒畫的地方與當初匆匆一瞥的神秘女子阿清重逢。阿清是替人浣衣的聾啞女,因收入微薄兼職賣身。歌麿偶然在下雨路過,見她收衣忙碌,便好心幫了一把。

聾啞女子阿清

阿清不會說話,卻讓阿歌萬般著迷
阿清不能言語,歌麿便用紙筆勾勒與她交流,而聰明的阿清總能在寥寥數筆間讀懂歌麿的意思,歌麿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和聯想力也能從阿清的表情手勢揣摩出她的想法。
或許是心意相通的快樂勾起歌麿的作畫欲望,歌麿開始畫起阿清。
畫她浣衣勞作,畫她開朗天真,隨著筆墨線條勾勒,阿清的溫柔笑貌深深刻進歌麿的心裡。他十分享受畫她的過程,投入到彷彿忘記了時間。

阿歌沉迷於描繪阿清的工作日常
生平第一次,歌麿有了想和一個人牽手一輩子的念頭。
他想出名、想賺大錢、想讓阿清穿好衣服、吃好東西,想讓她幸福。

阿歌阿清想成家
為了籌措獨立和結婚的資金,他拿出「枕繪」原稿售予蔦重。看著紙上旖旎風光和暗潮涌動的情愛慾念,蔦重想起原先被春宮圖折磨到崩潰癲狂的歌麿,明白正是阿清解開他的心結,讓歌麿走出不幸陰影,正視人類原始的本能欲望,重新提筆畫出那一幅幅讓人臉紅心跳的枕邊風景。
蔦重大手一揮,以100兩的高價收購這批畫稿。
他相信,這些畫將會是流傳後世的一代傑作!
----------------------------------------------------------------------------
花絮短評:
喜歡這段阿清和歌麿的戀情描寫,兩個曾經賣身的甘苦小人物跨越言語的藩籬愛上對方。原本對蔦重有別樣情愫的歌麿,在找到自己的繪畫風格後更加成熟穩重,見到蔦重和阿貞夫妻倆琴瑟和鳴後也淡然退場,並為了磨練自己的能力選擇結束和耕書堂的合作關係,接手已逝師傅鳥山石燕的工作室,在物質和精神上真正獨立。
雖然他和蔦重仍是親密無間的摯友,但他已經不是單純崇拜蔦重的唐丸,而是「知名畫師喜多川歌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