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 在程式上處理就是不如 Claude?如果你用 AI 足夠久,你會發現這是真的,不過現正 OpenAI 準備要逆轉這件事……
身為一名科技觀察者,我們見證了人工智慧在軟體工程領域的快速演進,尤其隨著 OpenAI 推出 GPT-5-Codex 與強化後的 ChatGPT(搭載 GPT-5),這兩者雖然都源自 GPT-5 的核心架構,但在設計理念、功能特點及開發者工作流程中的應用上,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深刻影響著我們構建軟體的未來。
GPT-5-Codex:專為軟體工程打造的智慧代理
GPT-5-Codex 的問世,標誌著 OpenAI 的 Codex 系列從單純的程式碼輔助工具,躍升為一個具備高度自主代理能力的開發系統。它不再僅僅是提供自動完成或小片段程式碼的「助手」,而是旨在成為我們處理企業級專案、執行複雜任務、甚至進行 AI 驅動程式碼審查的「程式設計夥伴」。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GPT-5-Codex 最顯著的突破在於其對「程式碼庫級別的上下文理解能力」。過去,許多 AI 輔助工具只能「看到」幾百行的程式碼,導致在處理跨檔案依賴或大型專案重構時力不從心。但 GPT-5-Codex 能夠通盤理解整個專案的脈絡,即使我們要求它重構一個龐大的身份驗證系統、優化跨檔案的資料庫查詢,或遷移框架版本,它都能保持對整體專案狀態和文件內容的深刻理解。
在程式碼生成方面,它不再僅是提供最低限度的自動完成,而是能生成更接近生產就緒的程式碼。舉例來說,當我們請求它生成一個 API 路由時,它會主動加入驗證、錯誤處理和註釋,並能適應團隊現有的編碼模式,無論是異步/等待風格還是函數式程式設計。這種「智能程式碼生成」能力,顯著提升了我們在原型開發和樣板程式碼建構的效率。
而 GPT-5-Codex 最令人興奮的特性之一是其 AI 驅動的程式碼審查功能。它能進行初步審查,突出顯示邏輯錯誤、不安全程式碼,甚至建議性能優化,並強制執行編碼標準,捕捉 SQL 注入等安全風險。這意味著它能篩選出顯而易見的問題,讓人類審閱者能將精力集中在更高層次的設計決策上。OpenAI 的內部測試數據顯示,GPT-5-Codex 產生的不正確評論比標準版 GPT-5 少了 70%,顯著提高了程式碼審查的品質。
此外,GPT-5-Codex 在環境整合方面也實現了重大進展。它能無縫融入我們日常使用的開發工具,例如命令列介面)CLI)、VS Code 和 JetBrains 等整合開發環境(IDE)擴充功能,以及雲端環境和 GitHub。最棒的是,無論我們在哪個環境中工作,它都能持續追蹤專案進度與脈絡,確保開發流程的順暢性。例如,我們可以在 CLI 啟動重構任務,然後在 VS Code 中預覽或修改,最後切換到雲端版本進行複雜調整,而 GPT-5-Codex 始終保持對專案的全面理解。
GPT-5-Codex 的另一項核心技術突破是其「彈性思考時長」機制。與傳統 AI 工具固定反應模式不同,它能根據任務複雜度智能地分配運算資源,從即時生成簡單函數到持續7小時處理大型專案重構。這項功能使其在複雜的重構任務中準確率達到 51.3%,顯著高於 GPT-5 的 33.9%。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我們有了一個能「爆肝」且獨立運作的夥伴,處理那些耗時且複雜的基礎設施任務,使我們能專注於策略性工作。
透過 API 層面的新控制參數,如 verbosity
和 reasoning_effort
,開發者能更精細地調整模型的輸出風格和推理深度,以平衡成本、延遲與程式碼品質。這使得 GPT-5-Codex 在實際生產工作流程中更具實用性。儘管它仍然可能出現「程式碼幻覺」,例如虛構 API 或參數錯誤,但 OpenAI 強調透過嚴格的函數呼叫模式、預先檢查和沙盒環境,並結合人類審查,可以有效管理這些風險。
總之,GPT-5-Codex 是專為軟體工程師設計的智慧代理,它以深度理解、智慧生成、自動審查和無縫整合,旨在提升開發效率、程式碼品質,並將我們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能投入更多精力在設計、架構和創新上。
ChatGPT 是搭載 GPT-5 的多功能通用型智慧助理
與 GPT-5-Codex 專注於軟體開發不同,ChatGPT(目前已全面搭載 GPT-5)則是一個多功能的通用型對話式 AI 助理。對於開發者來說,即使我們主要使用 GPT-5-Codex 進行編碼,但GPT-5 在廣泛的知識查詢、跨領域問題解決和快速概念驗證方面,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GPT-5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統一的高級推理能力」、「多模態輸入」以及「更低的幻覺率」。這意味著 ChatGPT 現在能處理更複雜、多步驟的查詢,不僅能理解文本,還能處理圖像,甚至在語音交互中表現得更為自然流暢。Sam Altman 曾形容 GPT-5 的體驗就像是與一位「博士級的專家」交談,無論任何主題,都能獲得深刻且專業的回應。
GPT-5 在 ChatGPT 中帶來了多項改進,其中最關鍵的是「實時適應性推理」和「大規模上下文處理」。它內建的路由系統能智能判斷何時需要即時回答簡單問題,又何時需要進入「思考模式」,進行分步推理,處理複雜的查詢。這種「鏈式思考(Chain-of-Thought)」的過程,讓 GPT-5 在解決多階段的程式碼調試或商業分析等問題時表現更佳,而無需我們手動切換模型。
在上下文處理能力上,GPT-5 在記憶體中能保留約 256,000 個 tokens,透過 API 甚至可擴展至 400,000 個 tokens。這讓我們可以將整本書籍、數小時的會議記錄或大型程式碼庫輸入其中,而不會遺失任何細節。這種能力對於需要消化大量背景資訊的開發者來說,極具價值,例如快速理解一個新專案的文檔或回溯歷史決策。
此外,GPT-5 的多語言和語音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ChatGPT 現在能以更高的翻譯準確度和更少的上下文丟失來處理多種語言,使我們能夠用母語與AI流暢溝通,無論是西班牙語、印地語、日語還是阿拉伯語。對於參與國際化專案的開發者,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ChatGPT 也從單純的「聊天機器人」進化為一個「AI 代理」。透過應用連接器(native integrations),它能夠直接與外部工具、CRM系統、資料庫和生產力套件互動。這使得 GPT-5 能夠調度任務,例如將 API 呼叫路由到輕量級連接器,而非透過高成本的推理呼叫處理每一步,從而降低 API 開銷,同時保持複雜邏輯的可用性。
對於開發者而言,GPT-5 本身提供的多種變體,如 gpt-5
(深度推理)、gpt-5-mini
(更快速、低成本)和 gpt-5-nano
(超高速),使我們在透過 API 部署應用時,可以根據對知識、推理深度、速度和操作規模的需求,靈活選擇最適合的模型。這提供了極大的彈性,讓我們能夠在性能與成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開發者視角下的關鍵差異

筆者認為 GPT-5-Codex 是專業程式碼工具,而 ChatGPT 就更像千手觀音一樣,什麼都可以做,只要許願即可(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從開發者的實際需求出發,GPT-5-Codex 和 ChatGPT(搭載 GPT-5)之間的差異,並非簡單的優劣之分,而是體現了「專精」與「通用」兩種不同的設計哲學。
首先,核心用途與設計哲學大相徑庭。GPT-5-Codex 的誕生宗旨,是作為一個專門為軟體工程打造的「智能代理系統」。它的每一個功能都圍繞著如何更有效地協助開發者寫程式、審查程式碼、管理專案,最終目標是自動化開發流程,成為一個可靠的「編碼夥伴」。而 ChatGPT 則是一個「通用型對話模型」,其設計理念是提供跨領域的知識理解、複雜問題解決和自然語言互動能力,更像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無所不知的「智慧助理」。
其次,在上下文理解與專業深度方面,兩者各有側重。GPT-5-Codex 在處理程式碼時,展現出「程式碼庫級別的深度理解」。它不僅能理解程式碼的語法,更能洞悉大型專案中各個模組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檔案依賴。這種能力讓它在進行大規模重構、跨檔案修改時,表現出驚人的準確性與一致性。相比之下,ChatGPT 則提供「廣泛且深入的文本上下文處理能力」,雖然也能理解程式碼片段,但其核心優勢在於對長篇文件、複雜敘述、多模態輸入的整合理解,更適用於需要分析大量文字資訊、進行概念性探討的場景。
再者,主動性與代理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GPT-5-Codex 展現了更強的「主動執行與監控開發任務能力」。它能夠在被賦予複雜任務後,自主地規劃、執行、調試,甚至「獨立工作長達七小時」來解決問題,例如修正測試失敗或交付完整的實作。這使得它在 DevOps 流程中,能扮演更為自主的角色。而 ChatGPT(搭載GPT-5)也具備代理能力,能透過連接器與外部工具互動。然而,其「代理行為」更多是基於對話指令的延伸,以「對話式互動」作為其核心驅動模式,協助用戶完成各類資訊整合與生成任務。
談到程式碼生成與審查,這更是 GPT-5-Codex 的「主場優勢」。GPT-5-Codex 不僅能生成程式碼,更強調「符合團隊風格指南、具備高安全性、經過性能優化」的程式碼品質。其「AI 驅動的程式碼審查」功能,能夠在人類審閱前就捕捉到潛在的邏輯錯誤、不安全程式碼,甚至是團隊風格的不一致。雖然 GPT-5 在 ChatGPT 中也展現了出色的編碼能力,能夠「從單一提示生成完整的 Web 應用程式或遊戲」,但 ChatGPT 的程式碼生成更側重於「提供可運作的解決方案」,而較少涉及程式碼審查的「品質把關」與「風格規範」環節。
在整合與工作流程方面,兩者的設計理念也有所區別。GPT-5-Codex 致力於「無縫整合到開發者的工具鏈中」,無論是 CLI、各種 IDE 擴充功能,或是雲端環境,都能保持工作進度與專案脈絡的一致性。這種深層次的整合,使其能成為開發者日常工作中真正的延伸。ChatGPT(搭載GPT-5)則主要透過API接口或應用連接器來實現與外部系統的互動。雖然它也能將AI能力帶入不同的應用場景,但這種整合通常是應用層級的,不若Codex在「開發工具鏈」中直接與程式碼環境的深度結合。
最後,從性能與效率考量來看,GPT-5-Codex 針對程式開發任務進行了精細的優化。在處理簡單的編碼任務時,它會使用更少的 Token 來快速回應,以節省成本;而在面對複雜的大型重構或深度調試時,則會投入更多的思考時間,以確保輸出品質。GPT-5(在ChatGPT 中)則採用一種更通用的策略,透過內建的實時路由器,在「快速高吞吐模型」與「深度思考模型」之間動態選擇,以平衡速度與推理的深度,為廣泛的用戶請求提供最佳體驗。
協同作業的未來
無論是 GPT-5-Codex 還是 ChatGPT,它們的共同核心價值都指向了「人類與 AI 的協同作業」。GPT-5-Codex 旨在將開發者從重複性、機械性的編碼、測試和審查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更高層次的架構設計、系統優化和創新性的問題解決。微軟內部部署 GitHub Copilot(基於 Codex 技術)的經驗顯示,開發者生產力提高了 35%,程式碼缺陷密度降低了 31%,甚至新開發者的入職時間也縮短了 23%。
而 ChatGPT 則透過其卓越的知識理解和推理能力,賦能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它能夠作為一個「博士級別的專家」,協助我們快速學習新知識、分析複雜數據、撰寫報告草稿,甚至在跨學科領域提供深刻見解。這讓開發者在進行需求分析、技術選型或專案管理時,能獲得強大的智力支持。
最終,這些 AI 工具並不是要取代人類的判斷,而是要「放大」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正如微軟資深開發主管 Alexia Chen 所說:「我們的 AI 工具不會取代開發者的判斷——它們會放大它。」。未來的軟體開發,將是人類與 AI 精心編排的協奏曲,AI 負責效率與規模,而人類則貢獻創意、倫理判斷和對複雜情境的理解。
我的觀點
GPT-5-Codex 和ChatGPT 雖然都基於 OpenAI 最先進的語言模型,但它們服務於不同的開發者需求,並以獨特的方式推進著人工智慧在軟體開發領域的應用。
GPT-5-Codex 較貼近一個專業型的工具,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具備強大代理行為的軟體工程夥伴。它深入程式碼庫的脈絡,專注於提供精準的程式碼生成、智能的自動審查,以及無縫的開發環境整合,旨在將開發者從繁瑣的日常編碼任務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創新與設計。它的彈性思考時長機制和卓越的程式碼問題解決能力,使其成為處理複雜專案的「可靠隊友」。
而 ChatGPT 則更像一把萬用的瑞士刀一個功能更為廣泛的通用型智能助理。它憑藉高級的推理能力、多模態的輸入處理、超長的上下文理解和顯著降低的幻覺率,在提供跨領域的知識解答、語言翻譯、內容創作和通用問題解決方面表現出色。對於開發者來說,它是獲取資訊、學習新技術、進行高層次概念探索和跨領域協作的強大工具。
這兩者並非相互競爭,而是互補共生。開發者可能會使用 GPT-5-Codex 來自動化程式碼生成和審查,同時轉向 ChatGPT 來進行更廣泛的研究、構思或與非技術人員進行高效溝通。它們共同描繪了一個未來,在這個未來中,AI 在軟體開發的每個階段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既有專精於編碼的「手」,也有通曉萬物的「腦」,共同推動著軟體工程走向前所未有的效率與創新高度。作為開發者,擁抱並善用這兩種工具的獨特優勢,將是我們在不斷演進的 AI 時代中保持領先的關鍵。
所以,用白話文理解就是,如果你是開發者請直接用可以部署 GPT-5-Codex 的環境。如果你是一般使用者、偶爾會寫一點和技術程式有關的需求,ChatGPT 也內含 GPT-5-Codex,只要你的 Prompt 有一丁點和程式相關的描述,ChatGPT 會很聰明的幫你叫出 GPT-5-Codex 協助你寫 Code,你不用去擔心何時需要切換到 GPT-5-Codex 上。(反正付錢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