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若只用一種色調,臉會像彩色雕塑、乾淨卻僵硬。雕塑的美在於單純的線條與質地可那畢竟是石頭、不是人。自然的妝必須容許膚色的深淺、血色的滲透,甚至一點不均勻,那才是活的。
藝術曾經也是如此。早期的畫家,用單一的金色、藍色去標誌神性與永恆。後來,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見陰影不是死板的黑,而是藍、紫、甚至帶著溫度的紅。臉龐不再是一種顏色,而是被光、血液、空氣混合出的層次。那一刻,藝術才真正靠近了人。
做人亦然。單一的形象雖然純粹,卻像雕像一樣遙遠。唯有讓別人看見細微的色差與陰影,才顯得真實、才像一張臉,而不是一塊石。
做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少有問題只因為單一元素,更常見的是多方面的交織——環境的限制、人的情緒、隱藏的動機。若只抓住一條線去解釋,答案或許乾淨,卻未必貼近真相。承認複雜、看見差異,反而讓我們更能完整地理解,也更穩妥地處理。
因為生活從來不是單色的。它是一張被光影覆蓋的臉,一幅混合著細節與層次的畫。願我們都有耐心去看清那份複雜,也有勇氣去擁抱它的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