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出的小丑電影,因為世界觀跟地點都一樣是建立在跟蝙蝠俠相同的高譚市,可以解釋成小丑的誕生與前傳,但我認為這是一步可以被另外看待的獨立電影。裡面所建構的小丑和《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在本質上還是有差異的。
華納兄弟將該片描述為「探索一個被社會忽視的人,不僅是角色研究,而且是一個更廣泛的警示故事」。
這次的JOKER,雖然名字不一樣,但融合了《黑暗騎士》中的精神病患,還有《致命玩笑》中的喜劇演員身份,講述一個來自於美國低層社會小人物對命運的掙扎與扭曲。黑暗騎士的小丑他沒有信念、沒有原則、甚至沒有一般人的物欲,所做的就是挑戰人性,撕開偽善的面具,把一切血淋淋的展現出來,喜歡看到別人照著自己的劇本墮落,還有社會因此而陷入混沌狀態的樣子。(啊怎麼跟某心靈白毛有點像。)
忍不住放一張希斯萊傑,表情真的好狠......

而我自行腦補的黑暗騎士小丑過去,會覺得他是在一個虐待(嘴巴上被劃的疤痕)、暴力、不堪的環境下長大的存在,造成了他暴戾而報復心極強的反社會人格,應該從小時候、青少年時期就十分叛逆並瘋狂慘忍、精神亢奮、無法克制衝動、不會帶有同情心和善惡觀的人。
但是JOKER中的小丑,我們看見的是一個因為被精神病折磨而疲憊消瘦,鬱鬱寡歡的成年男子。縱然自己有個不快樂的一天,嘴角都垂掛著,但還是很細心的在照顧年邁的母親,甚至在公車上試圖逗不開心小孩笑,奉行著媽媽告訴他要笑著面對生活的原則。

光是電影開頭亞瑟一出場的笑,那種笑中帶著絕望、痛苦、難過、喘不過氣的樣子,彷彿在心中吶喊「拜託,讓我停下來」般的卑微請求,就令人幾乎要難過到窒息。
笑到無法克制,因為無法克制而笑,試著讓自己開心而笑,笑到難過卻無可奈何,交交錯錯的行為讓一切都變得諷刺起來,這樣的笑實在是過於揪心,特別是電車那一段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飾演小丑的演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對於這個演員我不是太熟悉,去搜尋才發現之前看過他演的《雲端情人》(Her),我當下真的是嚇死了,因為我怎麼都想不到,在《雲端情人》中眼神憂鬱又內斂敏感的大叔,會跟這個小丑是同一個人(☉д⊙),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氣質甚至長相(菲尼為這部戲瘦了23公斤)。
我太敬佩你了菲尼!我完全被你的演技嚇死了!奧斯卡會來敲門的( ͡° ͜ʖ ͡°)!!!(題外話:當初看雲端有被男主前妻魯尼馬拉煞到,美到無法移開目光,沒想到他們現實之中在一起了)另外導演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我也不是很熟悉,比較有名的《一個巨星的誕生》,之前拍的片子好像都比較偏喜劇,這個導演能寫能導還能自己跳下去演,也是很全才。
亞瑟接受著政府補助的心理跟藥物治療,但卻了解到治療師根本沒有在聽,而治療師也很坦白的說像他們這樣的小人物(兩邊都是)沒有人會在意的。

亞瑟被欺負的場景,扮成小丑的樣子拿著“Everything Must Go”的牌子,但是被人搶走,狼狽的追悼小巷後被打倒在地,牌子碎裂。

Everything Must Go 可以有幾種解釋,樂器行在拍賣東西所以全部的商品都可以(低價)帶回家,或是勢在必行,但我覺得也可以解釋成Everthing Must(let it )go,最後牌子碎了,也就暗示亞瑟最後的轉變,無法let it go,他要放飛自己,報復社會。

不斷拉扯的鞋子,還有骨瘦嶙峋的背影,好像隨時都會斷裂一般,處在一個非常緊繃的狀態,只要再有一個小事件,就會成為最後的那一根稻草,就像小丑的名言:「你只需要一個糟糕的一天。」一個心情、一個想法就足夠將你毀滅。

小丑的身份帶給亞瑟的,就像是另一個人格,在這個人格中他可以盡情的放任自己的想法遊走並付諸實行,就像他自己說的“I have nothing to lose“,在沒有籌碼也沒有顧忌之後,膽子反而大起來了。狂笑症有點像是亞瑟的防禦機制,他難過、害怕、緊張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大笑,但在這些情緒都揮散而去後,狂笑症也因為不去壓制而無藥而癒。
是我想太多,還是這世界越來越瘋狂?
對於亞瑟的吶喊,包括最後脫口秀的控訴,造成的共鳴是很大的(雖然我覺得脫口秀講的有點太坦白太自我了,只看那段會讓人覺得那你過的不好就開槍殺人?唯一的小小缺點)。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一般人的觀點:誰不希望自己傾國傾城又多才多藝?誰不希望自己既優秀聰明魅力滿點有錢,人生勝利組生活無憂無慮?
而對於精神病患來說:面對的社會壓力就更大了。誰不希望健康無殘缺,能開心面對生活,腦袋中都是正面想法?誰不希望能振作起來,忘記自己是一個病人?誰不希望自己在社會中成為一個「正常」的存在?

這部電影不只劇情,在分鏡、運鏡、色彩、配樂上都很優秀,真的是看一眼字幕都覺得浪費享受,整體帶著滿滿的諷刺感、黑色幽默、淒美、可憐、慢動作暴力,可惜我注意力都在劇情跟畫面上,當中還有非常多的小細節,沒有片源就無法回味,只能靠預告片的一些片段回憶。
以下爆雷小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樓梯與光影
關於這個上下階梯的心境變化已經很多人有討論了,我跟同學看電影的時候也有注意到,雖然痛苦無力無助,但亞瑟還是努力的爬上階梯,雖然遊走在崩潰邊緣,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

跟穿著大紅西裝跳著舞走下來的畫面呈現極大對比,跳舞在電影中不斷反覆的出現,代表的是亞瑟的幻想以及慢慢的接受自己的心境變化。牽著媽媽跳舞時是愉快的沈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所帶來的好心情,殺了人後的慢舞是在平緩自己的心情並試著接受事實,最後才是這個豪放不羈、從從樓上跳下來解放自我的爽快舞動。這裡是我跟我同學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相信也是觀眾在前面的凝重後,暫且抒了一口氣的爽快。


有沒有殺掉蘇菲?
對於亞瑟跟蘇菲的戀情,從最後的劇情可知,頭到尾都是自己的幻想,但我覺得跟蹤那段有可能是真的,這是亞瑟以自己的身份出場的片段,在講笑話、餐廳的約會、還有去他的屋子親她,包括醫院這幾段都是有JOKER(講笑話的人)的身份在,是幻想的。
仔細看旁邊還有一個Don't Walk的燈,不要再前進也不要再幻想了,真的是很諷刺。至於亞瑟最後有沒有殺掉蘇菲,是一個開放式題目,我覺得可能沒有,因為那時是亞瑟以自己的身份闖進她屋內的,那時他的身分還沒有跟小丑完全合一,跟蘇菲沒有糾葛仇恨,不過背景有救護車(警車)聲音,我想他可能有掐他或是搞一點破壞吧。

小丑殺人是幻想?

我覺得不是,第一次在地鐵殺人時是小丑的身份,內心的抵抗被激發、全然爆發,但那時還是害怕又緊張的,但殺掉媽媽的時候是用自己的身份悶死的,代表接受了自己的過去並決定殺掉讓自己的命運如此痛苦的牽絆,殺掉藍道的時候也是正畫著小丑妝,但沒有畫完,象徵一半的自己跟一半的小丑慢慢融合了,兩種身份已經合而為一。
完完全全地接受自己後,小丑穿著西裝被警察追趕,逃到地鐵後抓起了隨便一個小丑的面具戴上,在逃離後將面具丟棄,象徵他的精神層面已經從一個對社會不滿的低階暴民,上升到覺得自己成為被注意、烘托、發聲的存在了。
最後在節目上時,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義無反顧直接ㄅㄧㄤ掉主持人也是可能性之一。





亞瑟真的是被領養的?
我覺得倒不一定,有權有勢的人能做的事情超乎你的想像,領養書有可能是偽造的,亞瑟還是有可能是韋恩的兒子。不然以一個低下的員工,阿福為什麼聽到消息就馬上反應過來而且要這麼緊張?韋恩也是馬上反應過來,如果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應該要想一下「喔,好像有這麼一回事跟這樣一個員工。」吧。照片的事情也說不清楚。
不過最打動我的點,是亞瑟媽媽在監獄的表情,那是一個失望失落又無法放下的執著的臉,媽媽對於領養的事情一直不願意承認,到後來也依然念念不忘這件事,但對於男友毆打小孩的事卻沒有反駁,只說了他永遠是我的開心寶貝,間接承認了造成亞瑟腦袋缺陷的原因。
這張表情好像漢尼拔TAT眼神嚇到我。

也許這一切全部都是幻想?
最後跟精神科醫師的對話還有離開的血跡都是意味深長,但這樣開放性的結局也很呼應主題JOKER。
亞瑟想說一個笑話,但說:「我怕你不懂。」不管是亞瑟的一生,還是進戲院看的我們,世間的人事物,有可能我們以為看懂了,卻完全沒有理解,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社會的循環不會停止,誰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是壓死別人的那一根稻草,而良善的無心之舉卻有可能將一個人從深淵中拉回。
「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但卻是個喜劇。」一切都是一個玩笑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