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程式測試時,常常遇到這些困擾:
- 問題一大堆,卻不知道哪些已修復、哪些進行中、哪些未處理?
- 測試人員跟開發人員溝通時,總是「你修好了沒?」「這個是哪個版本?」
一頭霧水? - 每次專案進行到一半,大家都搞不清楚 流程怎麼解、BUG修完了沒 的處理進度?
為了提高每一項的掌握度,我用一個簡單的方法 —— Excel 測試問題管制表,
讓整個測試到上線的過程清晰透明,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口頭追蹤」了。
一、為什麼要用 Excel 做測試問題管制?
- 可追溯:每個問題有完整的記錄下來(誰提出、何時提出、問題分類、解法...)
- 優先順序:能標記出哪些是嚴重影響問題要優先安排處理、哪些是小問題往後排
- 進度管理:避免「明明修復過,忘記告知提出者,當提出者問的時候,又不清楚修復
過了沒,又多花時間確認問題」的混亂 - 透明化:所有人都能清楚看到 Bug 清單和狀態
二、跟我一起實際設計測試問題管制表
1.先把標題列填上(第一列往右邊輸入)
- A欄-編號:流水編號依序往下編問題項目量,唯一值,避免重複
- B欄-提出人:誰提出
- C欄-提出日:提出日
- D欄-問題描述:建議列出程式編號、單號、操作、顯示的錯誤訊息等清楚的資訊
- E欄-類型:分析問題種類,例如流程、BUG
- F欄-優先等級:影響整體的排優先處理,可以簡單用A(緊急)/B(一般)/C(不緊急)分類
- G欄-負責人:可能是顧問/客服/IT/開發人員/哪單位人員等
- H欄-進度:建議列出「處理日期:處理什麼」,累積撰寫在同一儲存格中
- I欄-完成日:此項問題結束日
- J欄-備註:可以寫上相關資訊,或此項得到的其他實際面概念等
一份 基本的測試問題管制表 設計出來的樣子:

2.使用流程(操作教學)
①測試人員發現問題
(補充:不一定是單一人,可能同時多單位多人測試,可由一位統一填表)
→ 新增一筆紀錄
(填寫編號依最大號+1、提出人是誰、提出日哪一天、問題描述看提什麼問題)
②開發人員接收問題
→ 先分析問題屬於哪一種類型(例如BUG、流程等),再由該類型的人員去填寫資料
▸若為BUG,由開發人員填寫紀錄
(類型填BUG、優先等級哪一級、負責人由誰處理此項、進度為何、
完成日寫處理完成的日期)
▸若為流程面,則轉問題給負責流程的人員處理及填寫紀錄
(類型填流程、優先等級哪一級、負責人由誰處理此項、進度為何、
完成日寫處理完成的日期)
③測試人員複測驗證
→ 問題被回報處理完成後,測試人員需要重新測試確認確實已被解決,
才算本項已完成,並在完成日寫處理完成的日期
④測試人員進行結案
→ 建議可以把整列填滿顏色,例如用綠色表示此項「已完成」
※ 不建議整列刪除,之後提及相關問題時,也能搜尋當時所調整、討論等記錄
範例:

三、進階技巧
- 篩選與排序:快速找出「相關問題項」、「待處理」或「特定負責人」的問題
- 條件格式:設定公式判斷緊急優先問題自動標紅,方便一眼辨識
- 樞紐分析表:可以統計一段時間內,總共有多少 Bug、新增數 vs 解決數,方便管理者檢視。
✨最後輕鬆聊聊
做程式測試,最大的痛點不是Bug本身,
而是不知道測試的每一個問題項目到底處理進度到哪裡了。
我用了Excel測試問題管制表,就是把「混亂變成秩序」的最佳起點,
讓整個專案的進度及溝通效率大幅提升。
我的建議是:
- 一定要有唯一編號,避免問題重複或遺漏
- 記錄要清楚(誰提出的、問題是什麼、進度到哪裡等),讓每個人一眼就能明白
- 善用顏色或條件格式,掌握整體進度、高風險問題也能凸顯出來
「一份好用的管制表,不只是工具,更是專案成敗的關鍵。」
✨如果你也曾經有過相同經驗,也不妨跟我分享
✨若你有想了解的主題或疑問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唷,
我會將我學到/研究的分享出來,也會用實用角度給予建議😉
最後最後~若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