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投資的那幾年,我常常陷入慌張。
股價一漲,就想著是不是還會更高;股價一跌,又害怕跌不回來。於是一次次「抱上抱下」,結果漲跌一輪,帳面回到原點,等於白忙一場。
回頭看,自己走過的冤枉路真的不少。
投資心魔圖
我第一次買的金融商品,是銀行理專推薦的「平衡型基金」;第一張股票,則是電視節目上大力宣傳的「飆股」。當時完全沒有研究,只是聽了別人的建議就下手。短時間內確實賺了一些,但很快又因波動而慌亂出場,最後沒留下任何成果。
那時候我才體會到一句話:
「會買股票的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傅」
因為真正難的,不是進場,而是如何面對波動。更現實的是,要理解個股漲跌,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財報、追蹤新聞、盯籌碼。對我這種一邊上班、一邊投資的人來說,實在壓力太大。
直到後來接觸到 ETF,我才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ETF 幫我分散風險,讓我不必天天盯盤,也不必糾結何時賣出。投資從一場情緒過山車,逐漸轉變為穩定累積資產的旅程。
投資心魔,往往比技術更難克服
投資技術並不難學,ETF 怎麼挑、定期定額怎麼設,網路上都有很多教學。
但真正決定成敗的,往往不是技巧,而是我們能不能穩穩抱住。
很多人不是輸在市場,而是輸給自己:
- 市場下跌時,不敢再持有;
- 市場上漲時,忍不住追高;
- 朋友績效比自己好,就急著換策略。
投資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而是心魔。
投資新手常見的 7 大心魔
以下整理出 7 個最常見的陷阱:
1️⃣ 害怕虧損:帳面一見負數就急著出清,結果往往錯過後續的反彈與配息。
2️⃣ 追高殺低:新聞喊漲時忍不住進場,跌了又慌張出場,長期下來註定高買低賣。
3️⃣ 盯盤焦慮:一天打開 App 十幾次,情緒完全被股價綁架。投資原本應該是被動收入,卻變成精神壓力。
4️⃣ 過度依賴別人:照單全收理專或媒體建議,沒有自己的研究。短期靠運氣,長期卻無法累積判斷力。
5️⃣ 和別人比較:朋友大賺 30%,自己只有 5%,心態馬上失衡,結果換來換去,反而走不穩。
6️⃣ 無法長期持有:三個月沒成效就放棄,錯過時間複利的威力。
7️⃣ 目標不清晰:沒有想清楚「為何而投資」,只是盲目存錢,最後容易半途而廢。
我的教訓與轉折
我自己就曾掉進這些陷阱。
像是「害怕虧損」,第一次買進 電視介紹的名牌沒多久就跌了,我立刻賣掉,結果後來賣掉又漲起來,後悔不已。 又像是「盯盤焦慮」,當時一天打開股票 App 不下十次,投資幾乎把生活情緒綁架。
真正的轉折點,是當我開始轉向 ETF。因為 ETF 不需要天天盯盤,它讓我把注意力放在「長期目標」,而不是「短期漲跌」。
如何與心魔共處?
- 先認識:找出自己最常遇到的心魔。
- 找到解法:用定期定額、資產配置或 ETF 工具降低壓力。
- 建立紀律:讓規則取代情緒,時間久了,自然能穩定。
結語
回想起剛開始投資的那些年,從理專推薦的基金、電視上的飆股,到一次次抱上抱下卻回到原點,我才明白:投資最難跨越的,不是市場,而是心魔。
也正因如此,我才選擇 ETF 作為主要工具。因為它幫助我不必天天擔心「要不要賣」,而是能安心專注在長期累積。從焦慮到穩定,投資終於走上了更長遠的道路。
👉 下一篇,我會先談「害怕虧損」:為什麼越怕輸,反而越容易做錯決定?
你覺得自己最常遇到的投資心魔是什麼?可以跟我分享喔,
或許,你的故事會成為下一篇文章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