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從《KPOP獵魔女團》,看「跨文化成長者」在創作市場中的「巨大機遇」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今天想來聊聊,今年夏季在Netflix上,火透半邊天的《KPOP獵魔女團》這部電影。

其實想聊《KPOP獵魔女團》已經很久了,這部片從一開始在Netflix上映就狠狠地抓住了我的眼球。

然而考慮到這部電影背後所代表的文化產業、以及我想用「自身經驗」表達「文化多樣性」對創作的影響,其中所牽涉範圍極廣,因此花了較多時間進行整合。

raw-image

《KPOP獵魔女團》為什麼能在動畫電影紅海中獨領風騷?

《KPOP獵魔女團》有多火?

上線後不到兩天就登上歐美、亞洲等22個國家的 Netflix 觀看榜第一名。目前已成為Netflix歷史上觀看次數最多的動畫原創電影。

主題曲《Golden》更是蟬聯告示牌排行榜連續13週的冠軍。

創造出此IP原型的SONY Pictures Animation(索尼動畫)可能也沒想到,

當時因為「題材太過新穎、缺少現有IP保障」,而把「未來的搖錢樹」《KPOP獵魔女團》的發行權賣給Netflix,將會是一件多麼「痛心」的決定。

raw-image

搞笑的是,Netflix一開始也沒太重視《KPOP獵魔女團》。

6月底同期上映的熱播節目還有《魷魚遊戲第三季》,因此並未給這部動畫電影投入太多廣告資源。

前期宣傳全靠「觀眾口碑」。

從這裡也可看出,Netflix起初也認為《KPOP獵魔女團》是一部「高風險作品」,在為保證明顯的商業回報前,不願投入過多資金。

然而,這部「創新電影」就像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一路過關斬將,直到風靡全球。


《KPOP獵魔女團》有多新穎?

在看到街頭採訪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時,最多人提到的是:

「這部片和我過去看過的所有電影都不一樣。」
「過去,KPOP就是KPOP,與怪獸對決就是與怪獸對決。他們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品類,然而這部電影卻「出其不意」的融合了兩者,而且並不突兀。」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的當下,一個問題就不斷在我腦中浮現:

為什麼這麼棒的電影,如此悄無聲息的上線了?

一開始我被「動畫版的KPOP人物」所吸引,因為「好奇心」而點入;

接著我發現原來這不僅僅是「KPOP」,還疊加了「與怪物對決」的元素,而感到驚奇;

就在我以為這部電影就是「KPOP」和「怪物」兩者元素之間的創新融合,沒想到又出現主角因為「半人半獸」的身分,而產生的內在矛盾。

我才意識到這部片遠比我預想的更有深度。

不只描繪「外在的對抗」,還觸及「內心的矛盾與認同」。

最後,我又被一首首主題曲所折服,「為什麼如此貼合劇情,又好聽的音樂,只隱身於一部動畫中?」

太多的「驚喜」與「為什麼」,讓我在低預期中,莫名其妙把電影看完了,最後還意猶未盡。

為什麼「文化背景的多樣性」對當代創作是很大的加分?

我在記者對該部電影導演的訪談中,找到這部電影之所以「新穎」的原因。

該部電影的導演是瑪姬·康 (Maggie Kang),一個「韓裔加拿大人」。

她提到這部作品之所以「多元」,是因為這正是她文化背景的完美展現,既融合了北美的本土基因(英雄與怪獸間的對抗),也加入了韓國的原生文化元素(KPOP)。

擷取自Inquirer.net

擷取自Inquirer.net

「文化背景的多樣性」——我想這也是《KPOP獵魔女團》為什麼一開始就能「抓我眼球」的主要原因。

你無法將它歸類為某一個「品類」。

它太過特別,只能創造一個「新品類」來定義這樣的作品。這種「跨文化拼接」的魅力在於:它讓觀眾在熟悉的故事骨架裡,看見了陌生卻新鮮的符號

同樣作為一個成長於「跨文化背景」的第三文化小孩,我在此次《KPOP獵魔女團》的爆火背後,看到了「文化背景的多樣性」在創作市場中更大的機遇與可能性。

在「主流審美」已經疲勞的時代,需要更多「多元創新」的元素

隨著資訊爆炸,大眾已經漸漸對「主流審美」感到麻木。

過去單一文化主導的敘事套路,雖然在過去取得過成功,但在今天卻顯得過於「可預測」。

比如電影還沒演到一半,我們已經能推測「接下來劇情如何展開」。

同時,創意市場因為經濟壓力而走向「保守」,平台方更傾向於「炒作舊IP」,一再重置或翻拍。

這種做法,雖然能短暫拉回「熟悉感」,卻難以滿足大眾對「新鮮事物」的渴望。

也因此,當擁有「跨文化背景」的人,融合自身成長和生活經驗,創造出的作品,反而能在這個欠缺創新的時代,突破「審美疲勞」。

因為它提供的並非「熟悉的再製」,而是「陌生的碰撞」:一種讓人無法預測,但又覺得合情合理的新體驗。

擁有「跨文化成長背景」的人,有能力融合不同元素

融合不同文化元素,聽起來很難,但恰恰是「跨文化成長背景」的人的日常與強項。

作為第三文化小孩,很早我就發現,成年人與小孩在面對異文化時的「接收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成年人有能力分辨哪些是屬於「異文化」,哪些是屬於「母文化」。

然而,小孩在面對「異文化」時,則是像海綿一樣,全然吸收,變成自身的一部分。

因為未成年階段還正是形塑「身分認同」的時候,這個時期「自我分辨」能力還沒長全。他們所吸收到的,都會成為「形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因此,成長於多文化背景的人,大腦會自動調和「不同文化的元素」,將看似矛盾的地方,用某種全新的邏輯與視角融合在一起。

這也是《KPOP獵魔女團》的導演為什麼能把看似毫不相關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在同一個敘事中。

臨界狀態的「複雜性」與「不可預測性」,使其最富有魅力

最近正好看到一種說法:最有魅力的東西都處於「臨界狀態」。

比如心理上雌雄同體的人;即將落下的夕陽;快要抵達但還未抵達的目的地...

我覺得「跨文化成長者」也正處於某種臨界狀態。

他們同時站在多個文化中間,你難以預測這些不同元素,在他們的腦袋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距離我投身創作已經2年多,我發現創作不應該講求「最正確的套路和配方」,但是一定要足夠「特別」,讓人看了以後「難以忘記」。

我認為「跨文化成長者」最有能力創造足夠「特別的事物」,

請你們一定要用自己獨特的眼光與品味,去創造、去豐富這個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305會員
171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8/18
「如何讓人重視自己說的話?」大概是每一個開始做自媒體、經營個人品牌的人,想破腦袋都希望攻克的目標。 畢竟,「重視」才代表你寫得東西、發表的言論,有人閱讀、有人評論、有人收藏。你才開始從普通的「個人帳號」,晉升為有人追隨的「個人品牌」。 然而,我發現大部分人攻克這個目標的方式都是「錯的」。
Thumbnail
2025/08/18
「如何讓人重視自己說的話?」大概是每一個開始做自媒體、經營個人品牌的人,想破腦袋都希望攻克的目標。 畢竟,「重視」才代表你寫得東西、發表的言論,有人閱讀、有人評論、有人收藏。你才開始從普通的「個人帳號」,晉升為有人追隨的「個人品牌」。 然而,我發現大部分人攻克這個目標的方式都是「錯的」。
Thumbnail
2025/08/11
作者分享籌備新課程「出版寫作營」的過程,從籌備到產品發表的焦慮與反思。作者從中學習到享受過程的重要性,並體悟到過程比結果更為珍貴,期許能與學員共同創造寫作的歡樂時光。
Thumbnail
2025/08/11
作者分享籌備新課程「出版寫作營」的過程,從籌備到產品發表的焦慮與反思。作者從中學習到享受過程的重要性,並體悟到過程比結果更為珍貴,期許能與學員共同創造寫作的歡樂時光。
Thumbnail
2025/07/28
假如你有在經營「社群媒體」,你一定會發現: 現在的內容產出速度,已經快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人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AI,在同等時間內產出更多「內容」。透過「海量內容」的戰術,搶佔更多在市場上「被看見」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7/28
假如你有在經營「社群媒體」,你一定會發現: 現在的內容產出速度,已經快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人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AI,在同等時間內產出更多「內容」。透過「海量內容」的戰術,搶佔更多在市場上「被看見」的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近年來,youtube和各種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很多'素人'也可以成為網紅或流量明星。然而,影響力是好或壞?這是一個必須在目前的三次元世界中討論。本文探討了在停班停課期間,許多人討論要追什麼劇以打發時間的現象。最後,提出了在觀看影視作品時要思考要帶給他人什麼樣的啟發和感動。
Thumbnail
近年來,youtube和各種社交媒體的興起,讓很多'素人'也可以成為網紅或流量明星。然而,影響力是好或壞?這是一個必須在目前的三次元世界中討論。本文探討了在停班停課期間,許多人討論要追什麼劇以打發時間的現象。最後,提出了在觀看影視作品時要思考要帶給他人什麼樣的啟發和感動。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為魔起舞:TikTok 網紅異教大解密 這部紀錄片雖然只有3集, 結局也並不是那麼大快人心, 但至少可以讓大家知道, 在吸引眾多注意力的社群軟體底下, 發生了甚麼事。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為魔起舞:TikTok 網紅異教大解密 這部紀錄片雖然只有3集, 結局也並不是那麼大快人心, 但至少可以讓大家知道, 在吸引眾多注意力的社群軟體底下, 發生了甚麼事。
Thumbnail
有鑑於4月份周末都偏宅,所以完食了好幾部Netflix熱門影集,在此稍稍針對《淚之女王》、《絕廟騙局》、《馴鹿寶貝》做個簡單的短評,豐富一下差點又要疏於更新的影劇筆記本(除草...)。
Thumbnail
有鑑於4月份周末都偏宅,所以完食了好幾部Netflix熱門影集,在此稍稍針對《淚之女王》、《絕廟騙局》、《馴鹿寶貝》做個簡單的短評,豐富一下差點又要疏於更新的影劇筆記本(除草...)。
Thumbnail
這部電影滿夯的,在韓國討論度非常之高! 預告片第一天就破百萬人觀看了。 電影前面氣氛營造得非常不錯! 女主角他的神態都非常讓嵐嵐緊張了起來。 秉持著要有「反轉」的理念,前面也是一段非常開心快樂的互打互鬧情節。 一群熱血高中生就這樣開了一輛車出門玩了。 劇情直接強制開啟 然後......
Thumbnail
這部電影滿夯的,在韓國討論度非常之高! 預告片第一天就破百萬人觀看了。 電影前面氣氛營造得非常不錯! 女主角他的神態都非常讓嵐嵐緊張了起來。 秉持著要有「反轉」的理念,前面也是一段非常開心快樂的互打互鬧情節。 一群熱血高中生就這樣開了一輛車出門玩了。 劇情直接強制開啟 然後......
Thumbnail
疫後的韓國流行曲製作,又達到了另一個讓人艷羨的高度,幾位青澀少艾的姑娘,又再展現她們的創作天份,用電影形式去闡釋她們的意念,「咱姊妹們不是好惹的,千萬別開罪女人。」
Thumbnail
疫後的韓國流行曲製作,又達到了另一個讓人艷羨的高度,幾位青澀少艾的姑娘,又再展現她們的創作天份,用電影形式去闡釋她們的意念,「咱姊妹們不是好惹的,千萬別開罪女人。」
Thumbnail
前幾年,有好幾部翻拍成電影的音樂劇作品,都因為疫情的關係而無緣在劇院上映。這一陣子它們都陸續上架到串流平台,我因此就趁機補上,想看看這些電影翻拍,比之原版音樂劇如何。今天推薦三部我覺得很優秀的作品,如果大家有興趣,在Netflix可以收看。 〈紐約高地〉In The Heig
Thumbnail
前幾年,有好幾部翻拍成電影的音樂劇作品,都因為疫情的關係而無緣在劇院上映。這一陣子它們都陸續上架到串流平台,我因此就趁機補上,想看看這些電影翻拍,比之原版音樂劇如何。今天推薦三部我覺得很優秀的作品,如果大家有興趣,在Netflix可以收看。 〈紐約高地〉In The Heig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