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在經營「社群媒體」,你一定會發現:
現在的內容產出速度,已經快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人人都在學習如何使用AI,在同等時間內產出更多「內容」。透過「海量內容」的戰術,搶佔更多在市場上「被看見」的空間。根據最新研究,在 Medium 與 Quora 等平台,AI 生成內容比例已從 2022 年的不到 5%,快速上升到 37–39%;整體網站內容中,也有 30–40% 由 AI 所寫。

換句話說,過去完全由人創作的內容,現在超過 3 成可能是機器生成,資訊量與同質性急劇上升。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人以「生產內容」為生。
以美國為例,美國目前有 2,700 萬名內容創作者,其中有 1,200 萬人以全職經營個人品牌為職業。

也就是說,愈來愈多人開始在線上經營個人品牌。讓「內容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雖然這些數據以「美國」作為樣本,但是台灣也看見了相同趨勢。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會發現:
- 內容市場越來越陷入「海量」競爭:比誰每天產的更多,更容易在網路上被人看到
- 有專業知識的「專家」,也陷入流量焦慮:沒有時間沉澱輸出「長文」,反而與「小白」一起用AI產生批量短文,內容同質化嚴重。
- 個人品牌經營者與「網紅」無異:同樣是在網路上曝光,網紅存活靠的是「業配、廣告」,個人品牌靠的是「賣專業」,然而現在同樣一起進入「注意力競爭」。
為什麼現在的個人品牌經營者,反而更需要「寫書」?
1.增加「曝光度」來提升「受眾的信任感」
根據 哈佛商業評論 指出,隨著 AI 內容普及,人們越來越依賴「可信的象徵」來辨別一個人的真實專業,
比如:是否出版過書、是否曾被媒體採訪、是否有公開演講紀錄等。
神奇的是,出書通常是開啟「媒體採訪」及「演講邀請」的那把鑰匙。
也就是,「寫書」、「出書」是為自己增加「曝光機會」。
在寫書之前,我從沒想過自己能在26歲的年紀,我的作品就能被刊登在《商業週刊》、《遠見雜誌》上,
這是「寫書」賦予我的機會。

2.建立個人品牌「護城河」
在資訊氾濫、內容品質難以辨識的時代,一本書,就是你與 「AI 內容」、「專業小白」、「網紅」之間的分水嶺。
AI無法複製你的「專業經歷和故事」,專業小白也沒有足夠的「人生積累」來支撐寫完一本書,網紅缺乏耐心也不需要去「輸出長文」。
「寫書」需要花時間,花一筆錢,更需要「有真材實料」。
這些隱形成本勸退了大部分人,也奠定了你是提供「某專業領域服務」的領導者。
3.讓人深入認識你、觸發交易可能的內容形式
書籍作為長篇內容,比起容易被滑過的短影片或社群貼文,更容易吸引深度、有意願的讀者。
你可能會疑慮「我現在也可以讓AI幫我寫一本書啊」。
這取決你的「選擇」。
你可以選擇用AI寫一本書來「嚇唬人」,最後被人發現「很水」;
也可以選擇用「寫書」的過程,梳理自己的獨特經歷和洞見,加強你的個人品牌的「差異性」,以及受眾對你的「信賴與賞識」。
所以,如果你已經累積了不少專業經驗,卻還沒思考過「出書這件事」。我希望你可以開始思考——
出書不是為了成為作家,而是:
- 讓別人看見你背後的價值,
- 測試市場對你專業的真實需求,
- 更是在 AI 引發的內容紅海中,建立無可取代的個人定位。
這也是我打造「出版寫作營」的初衷。
我幫助有經驗、有故事的專業人士,即使從未寫過書,也能出版一本「代表自己價值」的作品,
讓個人價值被看見,讓影響力變現。
如果你也想知道怎麼寫、怎麼出版、如何用書這張信任牌脫穎而出,
現在是你最後的機會加入出版寫作營「優先名單」。
7/31
我將寄送那封帶有「報名連結」的Email給我的「
優先名單
」的成員。
因為名額有限,只有優先名單成員能收到。
如果你很明確想在2025-2026年「出版一本書」,放大的你的影響力,打開前所未見的機會之門。
來領取你的最後車票:
https://eve-life-strategy.kit.com/book_writing_camp_priority_list
📚出版,不只是完成一部作品,更是掌控未來的「最好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