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研究股票的技術分析,但研究到後來,卻覺得頭昏眼花,找不到方向。於是我暫時放下圖表,轉而去翻投資理財的書。這次讀的是黃大仁的《4帳戶教你逆襲致富》。
這位作者的背景其實滿震撼的:他的父親因資金周轉不靈,最終留下高達 1,200 萬元的債務。但作者在短短三年內就還清了這筆龐大的債務!不僅如此,他在 30 歲前累積千萬資產,35 歲時更達到完全財務自由。如今他在理財教育領域深耕,開課、出書,分享自己的經驗。

保命帳戶:基本安全網
這部分很好理解,就是建立緊急預備金。它的作用是確保基本生活、應對突發狀況,不讓人生因一次風險就全盤崩潰。這一點我自己也已經落實,靠著節約生活方式,存下一筆能讓自己安心的資金。
保值帳戶:守住本金與生活水準
保值帳戶的重點,在於保護本金並維持消費力。透過穩健的資產配置,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讓生活不會因通膨或波動而被影響。這個帳戶必須遵守三大原則:保本、低波動、穩定被動收入。投資配比上,書中建議可達 90%,標的以防守型工具為主,例如:高股息 ETF、電信類股、金融類股、債券,甚至收租型房地產。這點的投資跟我的觀念及作法也類同。
高投報帳戶:小錢搏大錢的加速器
這個帳戶的定位,是利用槓鈴策略,加速財富累積。大約是閒置資金的 10%,目標是「用小錢換大錢」。特性是高波動、高槓桿,不能長期放著不管,更不能「躺平」不理。標的包括股票、期貨、選擇權、外匯、加密貨幣等高風險投資工具。
我自己目前就在嘗試這個部分,但老實說還在實驗階段。市場上有許多聲音警告現在股價處於高點,泡沫隨時可能出現。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資產似乎都在增值,反而是現金逐漸貶值。這種矛盾的狀況,讓我更想透過分析找出規律,並從中找到機會。
學習帳戶:投資自己才是根本
最後一個帳戶是「學習帳戶」。作者特別提醒,我們常以為只要靠網路上的免費資源就能學到足夠的知識,但這些免費資源往往背後帶有商業利益,深度與系統性都不足。真正的學習,往往需要付費,因為這代表你對自己的投資。
理財領域尤其如此。如果僅靠炒股票、基金、期貨等金融商品就能達到財富自由,那麼這些會賺錢的高手就不會出來授課了。像巴菲特的「共用晚餐拍賣」動輒上百萬美元,卻仍然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就是因為大家明白學習的價值。 我自己目前也投入在學習帳戶上,像是讀這本書、上技術分析課程,都是在強化自己。
我的反思
這本書的核心,其實不是告訴你「哪一檔股票能暴漲」,而是幫助你用四個帳戶的思維,把資金分門別類,建立安全、穩健又能增長的理財架構。
回頭檢視,我的保命帳戶、保值帳戶、學習帳戶,基本上都已經做到。但最具挑戰的高投報帳戶,仍需要我持續探索。未來不論市場如何震盪,我希望能夠從中看出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對於正在追求財務自由的人,我認為《4帳戶教你逆襲致富》這本書雖然偏重觀念,但非常值得閱讀。畢竟,很多時候不是缺乏致富的工具,而是缺乏正確的心態與規劃。這也是我推薦大家可以細細品味的原因,若有興趣的也許也能購買來看看,提升自己的理財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