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將解釋市場最受關注的加密資產「比特幣(BTC)」與「穩定幣(SC)」之間的決定性差異,以及它們各自擁有的巨大可能性和潛在風險。
第1章:比特幣(BTC)在「神話」與「現實」之間搖擺的核心貨幣
曾被稱為「虛擬貨幣」的數位資產,如今已正式被認可為區塊鏈上的「加密資產」已有一段時間了,而其中比特幣已確立了作為「核心貨幣」的絕對地位。
比特幣擁有壓倒性的市場參與者數量,加上ETF化使機構投資者能夠輕鬆參與,因此被稱為「數位黃金」。然而,專家認為這個「數位黃金」的表述僅僅是一種比喻,用來表明其在加密資產中的核心地位,與實際黃金的直接關聯性較弱。
2. 分散投資的「幻想」:與股價命運與共的現實
雖然有人將比特幣視為「分散投資的對象」,但專家斷言「與其他資產的分散效果有限」。

這是因為比特幣的價格(紅線)與納斯達克股價指數(綠線)呈現極高的相關性。相關性越高,就意味著在買入股票的同時購買比特幣,將面臨與股票一同暴跌的風險,這樣就無法實現分散投資的目的。
3. 「黃金」更勝一籌:明確的故事性
若比較投資吸引力,專家評價「黃金」的故事性更加明確。
- 黃金的明確防禦線:作為防禦資產,保護資產免受法定貨幣大量發行導致的通貨膨脹(法定貨幣貶值)影響。此外,隨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各國央行購買黃金作為儲備金,提供了堅實的需求支持。
- BTC未來的不確定性:儘管BTC曾被期望成為儲備金,但其前景變得不明朗,故事性減弱成為一大挑戰。
第2章:穩定幣(SC)顛覆全球支付的「巨獸」崛起
與價格相對法定貨幣波動的比特幣相反,穩定幣設計為與法定貨幣1:1掛鉤。「穩定性」是其最大特點,作為交易、國際匯款和支付手段,在加密資產市場中實現了驚人增長。
1. 超越Terra崩潰後建立的信任堡壘
2022年Terra幣崩潰引發了「SC是否真的穩定」的重大質疑。然而,現今主要SC通過持有支持資產(美元存款和短期國債)並進行定期審計和信息披露來恢復信任。美國「Genius Act」的通過規定了儲備金的持有方式,為穩定性奠定了監管基礎。

2. 驚人事實:交易額超越Visa和Mastercard總和
SC市場總值已達40萬億日圓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交易活躍度。去年SC的年交易金額超過了Visa卡和Mastercard的年度總交易額。這表明SC作為加密資產交易的中介被頻繁且猛烈地使用。
3. 煉金術:流向發行機構的「巨額利潤」結構
穩定幣流行的一大原因是為發行機構帶來巨大利益。
以最大發行商Tether(USDT發行方)為例,他們收取客戶的法定貨幣(如美元)並發行SC。將收到的法定貨幣作為儲備金投資於高收益資產(年收益率4-5%),而SC本身不支付利息,因此這些利息收入全部成為發行機構的利潤。

Tether公司去年僅憑少數員工創造了約2萬億日圓的利潤,與擁有20萬名員工的花旗銀行相當,這種利潤結構強烈吸引新發行機構(如USD1)進入市場。
4. 打破SWIFT的國際匯款革命者
SC最大的期望在於國際匯款。目前通過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匯款手續費昂貴,但如果有海外接收機構,利用SC可能會成為企業間匯款的低成本選擇。

第3章:日本的挑戰—拯救日元未來的「記軸貨幣」策略
日本率先制定了穩定幣相關法規(資金結算法),但在國內普及仍面臨挑戰。由於國內已有各種電子支付方式發展成熟,SC要在個人使用領域擴展,需要提供比現有數位支付更突出的優勢。
JPYC瞄準「數位薪資」基礎
日元穩定幣(JPYC)成功的關鍵在於以下用途:
1. 國際匯款:建立廉價、快速的海外匯款手段。
2. 加密資產交易入口:在帳戶數量已超過外匯交易的加密資產交易中,提供便捷的訪問方式。
3. 數位薪資的「記軸貨幣」:若能成為不同數位支付(各種支付工具、點數系統)之間低成本轉移的「中央基礎貨幣」,可能作為數位薪資的接收手段普及。
然而,考慮到日元在國際結算市場長期下降的地位,通過穩定幣提升日元的國際地位被認為相當困難。
第4章:專家的「最終警告」—當前市場應注意什麼
追蹤加密資產市場時,專家最關注的趨勢和對投資者的切實警告。
1. 市場監視重點:大額交易與防欺詐
未來應關注機構投資者和企業等大額交易的增長,以及防止可能損害市場信任的資金外流和詐騙的措施。
2. 最大危機:高回報引發的「詐騙循環」
專家強烈警告,當前股價等投資回報率上升的環境,正是詐騙最容易發生的循環。
「無風險獲得年化30%或50%回報」的承諾,在NVIDIA股價等高漲的背景下可能看起來「合理」,使人更容易落入詐騙陷阱。
投資時,不應輕信「無風險獲利」的說法,而應仔細核實信息來源(一手信息),這一點極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