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睡前在眼瞼邊緣塗抹凡士林,或許能有效減少蠕形蟎蟲,進而改善乾眼、睫毛炎、皮膚炎或過敏等惱人症狀,並減少藥物使用。

「蠕形蟎蟲(Demodex spp.)」是一種生活在我們皮膚毛囊與皮脂腺中的微小節肢動物,尤其在睫毛、眼瞼邊緣與面部皮膚中最常見──這些寄生在我們身上的蠕形蟎蟲,絕大多數時間與我們和平共存,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免疫力低下、青春期或皮脂大量分泌時,它們數量會失控,過度繁殖,可能引發毛囊炎、酒糟鼻、眼瞼炎或乾眼症等多種皮膚或眼部問題。
相關非正式的研究也表明,若能抑制蠕形蟎蟲的繁殖,可助改善相關病症,並且能減少抗過敏藥物的需求──暗示著蠕形蟎蟲與皮膚或眼部發炎性病症,有著高度關聯。
- 早在1967年,Tullos D. Coston(M.D.)就曾提出觀察:讓患者在睡前,於眼瞼邊緣塗抹藥膏過夜,對於瞼緣炎的療效特別好──他推測這是因為蠕形蟎蟲會在夜間黑暗中,從睫毛毛囊中鑽出進行交配的生活週期,恰好被藥膏嚴重干預抑制,使蠕形蟎蟲數量下降而強化藥效。
假說性研究:用凡士林抑制蠕形蟎蟲,改善乾眼、睫毛炎、皮膚炎或過敏
根據Diana E. Senior-Fletcher的報告《Reducing ocular Demodex using petroleum jelly may alleviate dry eye syndrome, blepharitis, facial dermatoses, ocular and respiratory allergies, and decrease associated prescribing: a hypothesis》表示:
研究採取的不是典型的臨床實驗設計,而是一組回顧性的病例報告+假說建構:
- 共招募了16位(涵蓋從小孩到老年人)患有乾眼症、眼瞼炎、鼻炎、過敏、痤瘡或氣喘等病史的志願者──被要求:晚上就寢前,取一粒豌豆大小的凡士林,用指尖輕輕塗抹在眼瞼邊緣的睫毛根部,沿著睫毛邊緣形成黏性環境,以期「困住」夜晚出來交配的蟎蟲,不讓牠們自由移動或交配。可於白天時清除洗去凡士林。至少連續使用 28 天(因為蟎蟲生命周期通常約 14–21 天)以打斷其生命週期。
調查受試者的反饋發現:
- 在乾眼或瞼緣炎的病例中,幾乎所有志願者都報告解決或大幅緩解症狀,只有一例例外。
- 4名有嚴重過敏性眼部症狀病史的志願者,其中一人患有復發性血管性水腫,也報告完全緩解。
- 有 5 位與眼部症狀共存的鼻炎或慢性鼻塞者,在使用該方法後,其鼻部症狀也有改善或消失。
- 更令人訝異的是,有 5 位原本有氣喘病史的志願者(併存眼部症狀者)在使用後亦有改善,其中一例(V13)甚至停止氣喘用藥後仍維持良好狀態。
- 在皮膚方面,有人報告脂漏性皮膚炎減輕、臉部皮膚狀況好轉,甚至痤瘡部分病人改善。
- 志願者常提到一種「症狀與應用關聯性」——即使用得好,症狀好;若中斷或順從性不好,症狀容易反彈。
- 至少有11名志工報告稱,處方藥和購買藥物的需求減少──其中三位志願者(V1、V2、V13)中,作者取得了其過敏相關全科醫生開立的處方紀錄,發現使用此療法前後5年的發藥次數(抗過敏 / 抗菌 / 眼科 /氣喘等藥物)顯著下降──對 V1 而言,年均處方從 15.6 次下降到 1.8 次(降低88.5%);對 V2、V13 兩人而言,原本有 5.8 次、14.2 次的年均處方紀錄,幾乎降為零(即基本不再需要相關處方)。
*作者強調,這些結果雖然驚人,但需謹慎以待──因為這些都是志願者自報與回顧性資料,沒有實際檢測他們的蠕形蟎蟲數據,無法有效判定蟎蟲水平與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直接關聯。
研究結論:作者根據這些病例觀察提出一假設,試圖串接睫毛蟎蟲與眼部、呼吸道與皮膚過敏/發炎之間的關聯。
- 當蠕形蟎蟲在眼瞼或睫毛根部生存之代謝產物或當其死亡時,釋出的發炎性蠕形蟎蛋白和其他過敏性碎屑,可能會隨著淚液或眼部分泌物流向鼻腔(藉由涙道),進而被吸入呼吸道或刺激鼻腔黏膜。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或加劇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發炎反應。這或許可以解釋眼部發炎和呼吸道發炎之間的既定關聯。
- 夜間塗抹凡士林來阻止交配,從而消滅眼部蠕形蟎蟲,可能為乾眼症、瞼緣炎、鼻炎、氣喘和其他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種新方法,同時能減少藥物需求、處方成本和門診時間,有效改善生活品質。
總結:
- 利用凡士林對抗蠕形蟎蟲的夜間應用療法,有望緩解乾眼症、眼瞼炎、臉部皮膚病、眼部和呼吸道過敏,並減少相關處方用藥。
- 優點是方法簡單、成本低廉、不需處方、不屬於藥物治療,因此副作用風險低。
- 但沒有嚴謹的實驗數據作支撐,目前仍屬假說階段,必須透過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驗證其安全性與有效性。
*免費[試閱]索取→電子書《保養品DIY入門教戰手冊》
*My Skin My Forum, MSMF 【護膚保養品diy交流】 FB粉絲頁 &Youtube頻道
*成功配方=20%理論+80%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