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真修行,真解脫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這個娑婆世界的滾滾紅塵中,我們每天被各種煩惱、焦慮所困擾,心中常常充滿憂愁苦悶。若是真的來到觀音山修行,每一個真心跟隨道場腳步修行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體驗:不用一兩年,自己心裡就明白了。這種明白不是頭腦的理解,而是身心的真實感受——肩頭業障的重擔輕了,頭腦清醒了。

修行者的生活變得格外充實有意義。今天要去發佛書,明天有打齋,後天還有法會。每一天都有具體的善事可做,每一天都在積累功德,每一天都在與佛法結緣。

你的人生變這樣高興心安,這種改變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滿足感。當生活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意義時,當每一個行動都在為解脫而努力時,那種喜悅是世間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比擬的。

生命無常,明天和無常誰先到,我們都無法預知。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今生能夠遇到如此殊勝的修行因緣,能夠在具德上師的指導下實修強而有力的法門,這是累世修來的大福報。

🎧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YC2lvEipy00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真修行,真解脫

👑觀音山 佛陀天降日系列活動

✦我要參加▸https://www.fazang.org/buddhasday_to_the_earth/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40會員
4.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10/04
在數位時代,越來越多佛弟子透過網路平台參與共修,這為修行帶來了便利,但也產生了關於如法性的疑問。一位虔誠的弟子就此向上師請示,得到了既實用又深具智慧的開示。弟子的虔誠請示。一位參與觀音山網路共修的弟子,懷著恭敬心向上師請示:參加觀音山網路共修,將直播所修誦的教法儀軌抄錄下來
Thumbnail
2025/10/04
在數位時代,越來越多佛弟子透過網路平台參與共修,這為修行帶來了便利,但也產生了關於如法性的疑問。一位虔誠的弟子就此向上師請示,得到了既實用又深具智慧的開示。弟子的虔誠請示。一位參與觀音山網路共修的弟子,懷著恭敬心向上師請示:參加觀音山網路共修,將直播所修誦的教法儀軌抄錄下來
Thumbnail
2025/10/03
在修行路上,動機決定了方向,也決定了結果。許多人踏入佛門時懷著對神通的渴望,希望能獲得超凡的能力。然而,這樣的起心動念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正道,可能將修行者導向危險的歧途。在修戒定慧的過程中,業消福生,他有持戒他有修禪定,甚至他有發大慈悲心、大菩提心的時候,得到上師三寶加持,他神通會顯現。
Thumbnail
2025/10/03
在修行路上,動機決定了方向,也決定了結果。許多人踏入佛門時懷著對神通的渴望,希望能獲得超凡的能力。然而,這樣的起心動念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正道,可能將修行者導向危險的歧途。在修戒定慧的過程中,業消福生,他有持戒他有修禪定,甚至他有發大慈悲心、大菩提心的時候,得到上師三寶加持,他神通會顯現。
Thumbnail
2025/10/02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為何要超渡祖先?當我們面對親人的離世時,內心的思念和不捨是人之常情。然而,真正的孝順不應該停留在悲傷中,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繼續關愛已故的親人。超度法事不僅是對逝者的幫助,更是生者獲得心靈慰藉和修行增長的珍貴機會。當我們真正理解了超度的深層意義,不僅是對逝者的幫助,對生者巨大利益。
Thumbnail
2025/10/02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為何要超渡祖先?當我們面對親人的離世時,內心的思念和不捨是人之常情。然而,真正的孝順不應該停留在悲傷中,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繼續關愛已故的親人。超度法事不僅是對逝者的幫助,更是生者獲得心靈慰藉和修行增長的珍貴機會。當我們真正理解了超度的深層意義,不僅是對逝者的幫助,對生者巨大利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觀音山 桃園 財寶天王佛法中心6月22日,全球逾千人參加實體及線上共修,聆聽開示。觀音山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 慈悲應允觀音山 桃園 財寶天王佛法中心請法,6月22日口傳珍貴密法暨主法吉祥薈供,並開示契機佛法及修學提問。
Thumbnail
觀音山 桃園 財寶天王佛法中心6月22日,全球逾千人參加實體及線上共修,聆聽開示。觀音山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 慈悲應允觀音山 桃園 財寶天王佛法中心請法,6月22日口傳珍貴密法暨主法吉祥薈供,並開示契機佛法及修學提問。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是 恰美仁波切開示的金剛句,非常適合末法的眾生來受持。末法時期,很多的災禍劫、天災人禍、疾病苦惱,每天都在發生,「人」實在要有一個究竟安樂的去處。我們在人世間受苦,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這個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
Thumbnail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是 恰美仁波切開示的金剛句,非常適合末法的眾生來受持。末法時期,很多的災禍劫、天災人禍、疾病苦惱,每天都在發生,「人」實在要有一個究竟安樂的去處。我們在人世間受苦,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這個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將來 彌勒菩薩降生到地球上的時候,大家自動都很發心,很多人壽命也很長,很容易修就成就道業,到處都是一片榮景,欣欣向榮。現在末法時期劫障很重,自己不懺悔發心惕勵精進,在等什麼呢?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無形的因素你看不到,讓你提不起勁,提不起正念,想法負面偏差。學佛修行的人不進就必退!
Thumbnail
將來 彌勒菩薩降生到地球上的時候,大家自動都很發心,很多人壽命也很長,很容易修就成就道業,到處都是一片榮景,欣欣向榮。現在末法時期劫障很重,自己不懺悔發心惕勵精進,在等什麼呢?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無形的因素你看不到,讓你提不起勁,提不起正念,想法負面偏差。學佛修行的人不進就必退!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勝妙安樂,是一個永恆圓滿的故鄉,這個地方連「苦」這個字都沒聽過,更何況會發生? 希望大家立定「志向」,修行要有志向,短期的志向、中期的志向、長期的志向,都要把它訂定出來,往志向勇往直前,排除萬難。 西方極樂世界「極樂淨土的願文」這個法門很重要,收錄在《佛王誓約》這本書裡面。
Thumbnail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勝妙安樂,是一個永恆圓滿的故鄉,這個地方連「苦」這個字都沒聽過,更何況會發生? 希望大家立定「志向」,修行要有志向,短期的志向、中期的志向、長期的志向,都要把它訂定出來,往志向勇往直前,排除萬難。 西方極樂世界「極樂淨土的願文」這個法門很重要,收錄在《佛王誓約》這本書裡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