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 IBM Q 的量子電腦系統核心。運作時,稀釋製冷機能降溫到 -273.135 °C(幾乎接近絕對零度),用來維持超導 qubit 的穩定狀態。這樣的極低溫環境,確保電流在晶片上無阻傳輸,避免量子訊號因熱擾動而退相干。
大家早安,今天我們來談談量子電腦。這個主題經常被描繪得神祕又高深,讓人覺得它遙不可及。但若能先抓住幾個核心概念,就能快速建立理解的基礎,也能避免常見的誤解。本文的目標不是去追逐最前沿的技術細節,而是先打開一扇入口,從最基本的語言開始認識量子計算的邏輯。
六個關鍵字
要進入量子電腦的世界,可以先掌握六個詞彙,它們就像是整個領域的地基。
- Qubit(量子位元):量子電腦的最小資訊單位,可以是 |0⟩、|1⟩,也可以是兩者的疊加。
- Superposition(疊加):qubit 能同時處於多種狀態,這不是同時完成所有運算,而是提供演算法設計干涉機制的空間。
- Entanglement(糾纏):兩個 qubit 之間能形成強烈的關聯,測量一個就能立刻決定另一個的結果,無論它們相隔多遠。
- Quantum Gates(量子邏輯門):操作 qubit 的工具,用來旋轉或翻轉量子態,例如 Hadamard 或 CNOT。
- Measurement(測量):當 qubit 被觀測時,它的疊加態會隨機坍縮成 0 或 1,機率由量子態本身的數值決定。
- Decoherence(退相干):環境干擾會讓疊加或糾纏迅速消失,這是目前量子電腦工程實作的最大瓶頸。
但在量子電腦裡,n 個 qubit 就好比這些開關可以同時半開半關,於是能夠同時攜帶 2ⁿ 種組合的可能性。這讓量子電腦不再只是單一路徑的選擇,而是進入一個多重舞台一起存在的空間,演算法就能在這些舞台之間設計干涉,讓正確答案被放大、錯誤答案互相抵消。
Dirac 表示法與 ket

Bloch 球(Bloch sphere)是用來視覺化 qubit 狀態的一種工具。 在數學上,一個 qubit 的狀態可以寫成: ∣ 𝜓 ⟩ = x ∣ 0 ⟩ + y ∣ 1 ⟩ 。 這個條件代表 qubit 的所有可能狀態可以被想像成單位球面上的一個點,這個球就是 Bloch 球。
要理解 qubit 的數學形式,必須先認識 Dirac 表示法。這是一種由物理學家 Paul Dirac 創建的數學語言,用來描述量子態。
- Ket |ψ⟩:代表一個量子系統的狀態向量。
- Bra ⟨ψ|:是這個向量的共軛轉置。
- 內積 ⟨ψ|φ⟩:代表兩個狀態之間的關聯。
在量子電腦裡,最基本的 ket 狀態是 |0⟩ 和 |1⟩,它們對應於 qubit 測量後可能的結果。但 qubit 並不是只能存在於這兩種基礎狀態,而是可以處於 X|0⟩ + Y|1⟩ 的組合態,其中 X 和 Y 是複數,並且滿足 |X|² + |Y|² = 1。這些複數的大小和相位決定了 qubit 被測量後輸出 0 或 1 的機率。
bit 與 qubit 的比較
傳統電腦的 bit 和量子電腦的 qubit 在符號上看似相似,但本質差異極大。
- bit:只能在某一時刻是 0 或 1。
- qubit:在未測量之前,處於 X|0⟩ + Y|1⟩ 的疊加態,測量後才隨機坍縮成 0 或 1。
當系統擴展到 n 個 qubit 時,它不只是單純的 2ⁿ 種組合,而是這些組合的線性疊加。換句話說,量子電腦的計算並不是在單一路徑上前進,而是在一個高維度的狀態空間中設計干涉與旋轉,最終把解導向更高的測量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