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IE梗
牡羊座(E 人)「我不是 E 人,我是 EOD 人」
(衝第一,快一點跟上來)
這裡的代碼是限時
金牛座(想變 E 的 I 人)
「我不是 I 人,我是 VIP 人」
(愛享受、講究品質,VIP 才配得上牛)
雙子座 ( 又E又I人 )
「我不是 E 也不是 I,我是 Wi-Fi 人。」
(訊息交換、連線、到處串門子)
巨蟹座(I 人)
「我不是 I 人,我是 DIY 人」
(安全感來自於親手打造的溫暖)
獅子座(E 人)
「我不是 E 人,我是 CEO 人」
(自帶王者氣場,天生領導)
處女座(I 人)
「我不是 I 人,我是 BID 人」
(精算派,什麼都要比價、競標到最好)
天秤座(想變 I 的 E 人)
「我不是人,我是 FAQ 人」
(永遠問問題、比較選項中)
我這麼優雅,肯定不是在罵你
天蠍座(I 人)
「我不是 I 人,我是 CIA 人」
(神秘、收集情報,不輕易打開內心,三不五時就要EOD)
這裡的代碼是拆彈
射手座(E 人)
「我不是 E 人,我是 ETA 人」
(探索世界、奔放、不受拘束)
摩羯座(I 人)
「我不是 I 人,我是 KPI 人」
(目標導向、責任感、拼事業)
水瓶座(不 E 也不 I 人)
「我是 E 也是 I,我是 AI 人」
(前衛、理性、跳脫框架)
雙魚座(又 E 又 I 人)
「我不是 E 也不是 I,我是 TMI 人」
(感性、共情、情緒氾濫、矛盾)
若用上升+太陽+月亮+水星
小編組合起來的關鍵字是
CEO +TMI +Wi-Fi + AI, 雖然小編現實內向,但在網路世界和私底下都被朋友說像 住在ISS的「E.T.」 "extra-terrestrial"(地外生命)
「星盤裡的內向 / 外向傾向」其實不是單一指標,需要端看整體結構的展現。內外向更多反映一個人「能量的流動方式」:是往外表達,還是往內沉思。內向型(I人)的人來說,很需要獨處、保障專屬於自己的空間;外向型(E人)則透過和他人相處、對話來增進關係或解決問題。
一、宮位結構的觀察
東西半球(ASC–DSC 軸)
行星多集中在 東半球(ASC 左邊) → 傾向「自我為主」,主動、內收、自己決定,常被歸類比較內向。
行星多集中在 西半球(ASC 右邊) → 傾向「以他人互動為主」,需要環境和他人回饋,表現更外向。
南北半球(IC–MC 軸)
行星多集中在 北半球(下半部,IC 上方) → 注重內在感受、家庭、隱私,較內向。
行星多集中在 南半球(上半部,MC 下方) → 注重外在表現、社會參與,較外向。
二、行星落宮
外向宮(火象宮位/風象宮位):1、3、5、7、9、11 宮 → 偏外向、需要互動。
內向宮(土象宮位/水象宮位):2、4、6、8、10、12 宮 → 偏內向、專注內在。
(例:如果太陽、月亮、水星都集中在 4、8、12 宮,那個人往往比較內收;若集中在 1、7、11 宮,則喜歡往外連結。)
三、行星本質
太陽、上升
太陽 / 上升落火象、風象 → 通常較外放。
太陽 / 上升落土象、水象 → 通常較內斂。
月亮
月亮落水象(巨蟹、天蠍、雙魚)或 4、8、12 宮 → 內在取向強,偏 I。
月亮落火象或 1、5、9 宮 → 情感表達直接,偏 E。
水星
水星落在風象 → 偏健談、思緒往外。
水星落在土/水象 → 偏內省、比較慢熟。
四、相位與能量流動
內向傾向:
合相、自刑多 → 能量聚焦在自己身上,沉浸式、反覆內耗。
月亮、土星相位強 → 情感保守、自我保護。
外向傾向:
對沖、拱相位多 → 能量容易往外流動,對他人/世界有回饋需求。
木星、金星相位強 → 擅長社交與表達。
五、綜合來看
內向盤:
行星集中北半球/東半球,水象宮位強,月亮或土星能量明顯。
→ 世界在內心運作,需要內化再行動。
外向盤:
行星集中南半球/西半球,火風宮位強,木星金星活躍。
→ 世界在外部展開,需要透過互動去成長。
重點提醒:
「內向 / 外向」在占星裡不是絕對的二分,而是一個 光譜。很多人其實會出現「場合性」的切換,比如雙子、雙魚就容易有「又 E 又 I」的狀態。就像MBTI中的INFJ號稱是I人中的E人,雖然開頭本質是I人, 可是因為他們是觀察者很擅長照顧別人的感受,那麼在冷場的時候就可能跳出來活絡氣氛,成為那個看似E人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