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澄懷園文存》张廷玉 撰,卷十四,第15-27頁
奉敕撰和碩怡賢親王行狀
張廷玉
和碩怡賢親王諱胤祥,聖祖仁皇帝第二十二子也。生秉粹質,至性過人。幼偕諸王侍聖祖於宮庭,嘗隨行,以稚弱未能前視。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如此。及長,祗服慈訓,先意承志,聖祖鍾愛甚篤,省方巡幸,恒命扈從,恩寵優渥。而王謹度循禮,恪慎有加。所屬人眾,承奉約束。公私政事,一無擾累,同儕中有以詐術煽誘諸王者,王獨不為所動。皇上肇登宸極,恭己以臨,特授封怡親王,命總理事務。蓋稔知王忠孝純摯,故也。當是時,國家休養蕃息,民物康阜,成賦歲入既多,經費浩毓,薄籍益冗,纛弊叢集。
上念國儲為民命所關,命王領戶部事。王稽核精密,出納有經,徑竇為之肅清,府庫歲有餘羨。國用益饒。皇上宵旰勤勞,日以四海蒼生,安樂富壽,物各得所為念,撫財用之豐,實足以覃敷闔澤。凡良法美意可加恩中外者,百務俱舉 江南、浙江、江西浮糧,聖祖屢欲減除,以廷議異同,未果。王推本聖祖德意,仰體皇上宏仁,斟酌奏請 上大嘉悅。
命歲減江南正額,蘇州三十萬兩,松江十五萬兩。浙江之嘉興湖州,江西之南昌,亦次第減除。通計歲減六十一萬兩有餘。直省正供遞行蠲免者,亦數百萬。他若興大役以廣惠利,建大工以資捍禦,膏澤普于黎庶,優賚遍於臣工,疊沛德音,湛恩周洽。王親見皇上痌瘝弗釋懷之至意,又適當可以有為之時,凡聖心所欲施行者,矢竭公忠,贊成盛治。王之為國推恩有裨于國儲民生者至矣。
京畿不講水利,旱潦無蓄泄之備。王建議興修,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畝,經畫溝塍。複躬親巡曆,往返輒經旬月。櫛風沐雨,寒暑靡間,務成萬世永賴之利。期年,粳稻豐年稔,民益趨事。甸服以內,數千里之沮洳汙萊,悉成沃壤。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淺塞。王所屬李淑德,官江南久,熟諳水利。王詢訪形勢,奏請修復。上初欲俟畿輔工竣,命王親往相度,王亦身任不辭。後因江蘇巡撫之請,王奏以東南水利所關甚重,不可稽緩,乃按圖指授,窮源競委,因勢利導,工以有成,東南數十郡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王雖未身履其地,而億萬生靈,永受其福矣。兩淮鹺政,官吏徵求不已,商以重困。自王總理戶部,浮費大省,商力益裕,輸將以時。準噶爾逆天犯順,窺我邊陲。
皇上欲中外乂安,敉寧疆宇,不得已而用師,王參預密議,洞屬機宜,遠近險易,了若指掌。衣資芻粟,馳馬甲兵,計日轉輸,從無稽誤。軍需數以千萬計,一出於庫帑,絲粟不以及民。挽輸數年,而海內未嘗知有用兵之事,由王管度支而儲蓄充裕,調度得宜也。
王資性精敏,忠勤弗怠。初視部事時,案牘壅滯累積。王滌除宿習,獎勵曹司。於展限四十日中,舊案數千,悉經理就緒,部務於是一清。自議政及戶部三庫而外,特命王察核議覆之事,不可勝計。王事事准協情理,允愜聖心。餘若內殿營造,舊邸諸務,宮中府中,事無钜細,一以諮王。王綜理微密,事必躬親,竭力抒誠,精詳周協。既在病中,而部案紛紜,披閱不倦。詩曰,夙夜匪懈,惟王有焉。王沖懷樂善,扶佑賢良,公忠為國。
與同事諸大臣共矢寅恭協心籌度所保薦 封疆大吏多克稱任遇下人恕人樂為用部
曹賢能者善待之含容小過能改則已舉劾 悉秉大公未嘗以喜怒有所偏向至訓飭侍
衛練習禁軍拔擢材勇鼓舞成就之以備 國家之用孜孜好善之意無在不然也至於事
關軍國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青海用兵隆 科多以私怨撓軍計王力言專閫之道不容
掣肘 上用王言蕩平旋奏部帑虧空積有歲年 上命王清釐寶數王以年久數多典守者眾請大
沛恩澤概予保全乃一一核奏為數至二百五十餘萬又請經理代償 上以侵國帑而長子孫不懲無以示後未允所請 然數年中王以庫入之羨代償者已十之八 九也王為國為民濟人利物因事效忠曰有獻納而惟恐人知 上或偶一宣布則惶悚不可名狀 上不欲違王意不以宣示廷臣及王身後上追思弗釋 諭旨屢頒於是入告之嘉謨昔所造膝密陳者始 顯著中外如寬免雍正三年以前積逋開復 詿誤皆自王發之至今誦繹 溫綸王生平至誠愷惻之意尚流溢於言辭之表 啟沃之功為用宏矣王承 命訛鞫大獄數十事詞所連引甚眾王平心研究 以至誠感格愚頑以情理折服虛誕不待加刑而人自吐實奏讞條上一歸平允蓋王存 心忠厚聽斷公明實能仰體 皇上如天好生之心以成
國家刑期無刑之治嘗奏於 上日聽訟之道求諸辭色以察情偽設誠以待之 據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情者惟大猾狡獪 不得已而施之敲搒若概用重刑鍜鍊成獄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折獄之未免有冤抑也 上深歎以為仁人之言 命天下有司刻木榜置堂皇時時省覽焉雍正四年七月 上親灑宸翰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賜王條 析王善行宣諭中外謂八字皆王實蹟無分 毫過量至王居心之方正秉性之和平待人 之寬厚遇下之仁惠八字尚未能備舉前後屢頒 諭旨敘述王嘉謨懿行不下數萬千言 上曰若有一言失實則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非 以獎王乃厚誣以譏王矣朕不忍也玉音渙發朝野傳誦咸謂 上深知王之德洞悉王之心故言之親切周詳而 王德業之崇隆勳勤之表著實足當之無愧云 上自聞王之嬰疾醫禱備至每欲 親往臨視王再三懇辭旬月間必力疾入見以慰 上思念迨病勢浸劇恐貽 上憂移西山養疴至夏四月始返邸第 上適以禱雨還宮雨王屢奏請上幸 圓明園迨 上聞王疾革即 命駕往視而王己脫然逝矣始則不欲以病狀煩 睿念繼則不欲以永訣傷 聖懷而於己身之生死毫無顧慮非具慧覺之性 去來自主而一息不忘忠愛者其孰能之王薨 上震悼輟朝三日 親行奠醊特於宮中持素服匝月自移殯攢廬月 遣官致祭及葬期已屆 上自製祭章率 宮眷及諸王皇子以家人禮致奠考周禮大烝之典配食 廟庭復憶曩時與王同事 皇考友愛之情宛然如昨凡告 廟典禮應書名者仍書王原名以誌永念又以古 有大功者錫之顯謚復申之美號以褒揚之宜以所 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之謚法之上王靡善不臻易名之典宜謚曰賢以包眾美廣集廷議僉云合禮 上滴淚研珠以書之中外臣僚感德慕義者皆得請 旨叩奠或遣使致祭十五省之人民請建祠崇祀者遠近相屬不謀而同 特允於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報 每當邸第告奠之日滿漢文武諸臣皆悲痛 失聲及啟殯宗室王公舉朝紳士步行哭送 即道傍耆民走卒靡不焚香泣拜婦孺亦洒 涕欷歔鳴乎王之懿德矣行入人之深者如 此斯豈人力所可強致哉王操履廉節謙讓一出於至誠 上屢加錫赉王必懇欵固讓初欲準分封之例賜 以所應得則辭繼欲準裕親王例令支官物 六年則又辭繼命增加儀仗一倍則又辭繼 加賜親王俸萬金辭之不允則封識所賜而 藏之卜葬之地塋域之制務循儉約預贖遺言先是王奉
命相地泰寧山山勢聯絡有中吉次吉之地 上欲以中吉者賜王王驚懼色變固辭語至悚切 自於淶水擇平善之地以請及病恐復以前 所欲賜者賜之也請益力 上不得已從之王欣喜不自勝即遣護衛啟土取小塊吞之日若是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矣 又按會典成式繪墳園圖示王妃暨諸子月曰毋違吾言而越往制至王身後邸中司事者以聞 上鑒王平日退讓誠切不忍不從而於崇德報功之典慮有未稱 詔廷臣集議僉謂王賢不世出宜斟酌舊章增廣崇廓 上採納焉以雍正十年九月葬淶水縣之水東村從王志也惟王八載以來精白一心光輔大 業本聖賢之學問措之為名世之事功勳庸 繫社稷德澤被生民在 列祖為功臣在 聖祖為令子在 皇上為心膂股肱之佐所謂葢代之英應期而出 蒼穹靈秀之所鍾萃 祖宗慶澤之所留貽用能偉績著於旂常徽聲流 於竹帛美報隆於俎豆元祀配於烝嘗令德 鴻名顯耀於萬年永永無極
上嘗曰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安天 下夫聖主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 具於本支 帝胃之間得之何其盛也數年來 上加恩禮於王及王恭代行禮之日天氣必融和 晴霽以夏五月移殯而清和涼爽無炎歊之 氣自發引至葬風和日朗徒役懽忻冥冥中 福佑我賢王者甚著當大殮時 上將臨視望東南雲氣宛若神人聳立層巒與王 惟肖俄幻為虎適當王邸第之上虎於十二 辰為寅王之生年也語曰申呂自嶽降傅說 為列星王其乘箕尾而適帝所無疑矣王功 德隆盛其大者既卓卓在人耳目即小節亦多人所不能及 聖祖在熱河偶遣中使回宮玉迎問 起居墜馬脫脛手自抑按仍齊集請 安不自知其足之傷也奏牘呈進 御前者筆札必致精謹微至縹囊緹篋一一經心王事 上之心毫不敢苟如此嗚乎此其誠敬恪恭皆忠 孝之所流露則平日之殫心竭慮贊襄密勿 者可以識其所本矣王精於騎射發必命中 馳驟如飛嘗從獵猛虎突出林間王神色不 動手利刃剌殺之見者服其神勇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而自以未能度越古人不欲以 此自見亦不自料僅止中壽遺藳遂至散失間有吟吥曾經 御覽者吉光片羽 上珍愛存錄藏之宮中嘗 諭廷玉曰朕暇曰編集詩文當錄王所作附見卷 中以傳永久王生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 朔歿於雍正八年庚戌五月朔有四日享年 四十有五子五人 昌暾晈昑曉 暾初冊為世子與昑皆早歿暾之歿 也其所聘傅察氏年甫十七慟哭截髮至王 邸堅請守制王以其未成婚不許乃於母家 持服矢志靡他及聞王薨又踵門哀請 上鑒其苦節至誠命王妃納為子婦 暾身後典 禮視貝勒以親姪一人為嗣襲封貝勒令傅察氏撫之以旌節孝 昌封貝子 昑封寧郡王 曉襲封怡親王俱醢謹能守王道訓王妃氏族及公主婚降詳 玉牒中狀不具載廷玉自承乏地官即親炙王休 光遇事往復咨商王懇欸謞請篤相信最深獎許最厚及備員政府承 肯密議與王晉接之時為多迄今追溯王生平大節歷應猶在心目
上知廷玉與王共事之久王之公忠誠敬德業盛美略能窺測一二 特命撰述王行事謹列敘實蹟約舉梗概俾國史秉筆之臣有所依據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