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2025/06/19-06/2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演出團隊
江蘇大劇院,導演黎星、李超。
|劇評
流傳百年的經典被無數人改編、演出,然而如何在古典與新潮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代藝術重要的課題。曾被翻拍成電視劇至今也令人回味無窮,從選角至劇情的細膩,唯有觀眾方能一一品味。如今經典再現,不僅有多年前的作品供眾人觀賞以外,隨著藝文世界的多元發展,《紅樓夢舞劇》隨之躍出視野。
從《入府》至《歸彼大荒》,舞劇挑選了十二舞段且各有題名,將劇情濃縮於賈寶玉、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的情愛。且在團隊來台開演前,許多人從中國社群平台感受到該舞劇的宣傳力道,提高潛在客人的觀劇慾望,目標客群除了原先喜愛戲劇藝術的客群以外,更是希望藉由社群力量拓展潛在客源。既是如此,舞劇的定位偏向通俗易懂,無論是熟讀紅樓夢之人抑或是普羅大眾,皆能感受來自經典與新創之間的魅力。
然而,舞劇的缺點隨之被輕易發覺,仔細觀劇時能明顯感受到:彷彿在看一齣普通連戲劇的感覺。缺少了太多經典作品的留白與懸念,單單只將劇情照本宣科搬於檯面,僅靠著華麗的服裝、道具與舞者的演藝功力支撐場面。尤其以《含酸》一段,更讓人有此之感,單指將賈寶玉三人的情誼塞進「三角戀情」中,顯得過於粗淺而失了美意,有些可惜。即使如此,仍能看見導演在設計舞台時的巧思,當幽微燈光緩緩轉暗,落下的如薄紗的布幕映上看不清的文字,昭示著紅樓夢本就只是半紙荒唐言。
但,一齣戲劇本就有起承轉合,起始於《幻境》的美好,卻在《省親》一幕間如雷貫耳,揭開繁華世家沒落的序幕。元妃省親的震撼令人膽寒,當賈元春回到賈府,身上的華服如一件僵硬的「棺服」,而眾人看見得哪裡是賈家兒女,拜得分明是元妃、天朝。
不得不讚場執導團隊對《省親》一段的編排,舞者將賈元春一角的無奈、幽怨與困惑等層層疊疊的情緒,藉由編曲與舞蹈完美演繹。隨著高掛的燈籠、金黃華服與燈光,帶領觀眾的感官推至高潮,再轟然而下,最後留下一抹五味雜陳的嘆息。彷彿《遊園》一幕只是曇花一現的美好,結束於《花葬》和《歸彼大荒》的一紙辛酸。
最後,戲劇映射現實生活。
《紅樓夢舞劇》在舞台上表演百年前的女性悲劇,如今依舊上演。一則與性別相關的爭議於台北場開演前被爆出。舞台背後對女性觀眾的凝視,又何嘗不是一場時代下未能避免的悲劇呢?百年前虛構的一場悲劇,放到今日儼然成為另一齣更身歷其境的「紅樓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