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的三仙台,是台灣東海岸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座離岸小島以其獨特的八拱跨海步橋、壯麗的海蝕地形與悠久的傳說故事,吸引無數旅人前來探訪。無論你是熱愛自然風光、追尋人文歷史,還是單純想來場輕鬆的健行之旅,三仙台步道都能讓你收穫滿滿的感動。準備好一同踏上這段清幽的旅程了嗎?
🌊 三仙台簡介:巨龍橫臥的東海岸地標
三仙台原本是一處岬角,經過海水長年侵蝕,斷開了與本島的連接,成為一座離岸小島。為了讓遊客能輕鬆抵達,當地興建了著名的「八拱跨海步橋」。這座橋梁以波浪般的造型,宛如一條巨龍伏臥海上,氣勢磅礴,成為東海岸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走上拱橋,腳下是清澈湛藍的海水,珊瑚礁岩與悠遊的熱帶魚清晰可見。過橋後,沿著環島步道,你將邂逅三大巨岩、合歡洞(海蝕洞)、仙劍峽(海蝕崖)、飛龍灣(海蝕溝)與水晶井(海蝕地形)等自然奇觀。更令人振奮的是,你可以登上東台灣第一座燈塔,俯瞰太平洋的壯闊美景,以及遠方的都歷山、新港山與成廣澳山,感受天地間的浩瀚。📋 步道基本資訊
🗺️ 地理與步道概況
- 所在縣市:台東縣成功鎮
- 里程:單程1.1公里
- 步道類型:郊山步道(需原路折返)
- 海拔高度:2~18公尺
- 高度落差:16公尺
- 路面狀況:木棧道,平緩舒適
- 所需時間:約1小時30分鐘(往返)
- 難易度:低,適合各年齡層
- 所屬園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 最適季節:全年皆宜
- 申請入山/入園:無需申請
- 基點:三仙台(7公尺,一等三角點)
🚗 交通方式
自駕
從國道5號經雪山隧道,於蘇澳交流道下,沿台9線南下至花蓮富里,接台23線再轉台11線,經過烏石鼻、石雨傘,至台11線111公里處即可抵達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位於遊客中心旁,停車方便。
大眾運輸
- 北上:從台東火車站搭乘鼎東客運、花蓮客運或台灣好行海線班車,於「三仙台站」下車。
- 南下:從花蓮火車站搭乘花蓮客運或鼎東客運海線班車,於「三仙台站」下車。
🛤️ 路線地圖與步行指南
🏞️ 路線規劃
- 起點: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
- 路線:
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 →(0.3公里,10分鐘)→ 八拱跨海步橋
八拱跨海步橋 →(0.8公里,20分鐘)→ 休息涼亭
原路折返 →(1.1公里,30分鐘)→ 三仙台遊客服務中心 - 總計:往返約1小時30分鐘,輕鬆愜意
📌 注意事項
- 三仙台基石:不在主要步道上。過八拱橋後約200公尺,離開木棧道,沿草地步行約80公尺,於林投樹叢旁可見「一等衛星控制點」不鏽鋼告示牌(座標:經緯度23.12508, 121.41642)。
- 燈塔安全:三仙台燈塔地形險峻,通路狹窄且風力強勁,天候不佳時請避免前往。
- 自然保護:三仙台島區為自然保護區,嚴禁採集任何動植物,以免觸犯法規。
📽️三仙台即時影像
🌴 人文與生態之美
🏝️ 三仙台的傳說
三仙台原名「PiSiLiAng」,在原住民語言中意為「養羊的地方」。過去,部落居民利用潮汐的天然阻隔,將羊群放養於島上,防止其四處亂跑。相傳呂洞賓、李鐵拐與何仙姑三位仙人曾在此島休憩,留下三雙腳印,因而得名「三仙台」,增添了神秘的傳說色彩。
🌉 八拱跨海步橋
這座近400公尺長的步橋,由李華東先生設計,橋身以八段起伏的階梯呈現,兼顧美觀與生態保護。狹窄的橋身限制車輛進入,減少遊客對島上生態的干擾,完美串聯陸地與小島,成為三仙台的經典象徵。
🏜️ 海蝕地形奇觀
三仙台的地層由中新世至上新世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組成,堅硬的火山集塊岩造就了多樣的海蝕景觀。島上有三座高達80公尺的「海蝕柱」,壯觀無比;還有直徑5公尺、深4公尺的「壺穴」,以及長58公尺、寬3公尺的「隧道型海蝕門」,這些地形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三仙台燈塔
位於第二岩峰的呂洞賓岩上,這座燈塔建於日治時代(1915年),是東海岸最早的燈台。塔高7公尺,燈高61.5公尺,1999年改用太陽能充電後成為無人看守的燈杆。站在燈塔平台俯瞰,壺穴、海蝕柱與太平洋的湛藍交織成一幅絕美畫卷。
🐦 生態寶庫
三仙台是海洋性鳥類的棲息天堂,常見岩鷺、東方環頸行鳥、黃足鷸與燕鷗。島嶼周邊魚類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漁場與磯釣地點。植物方面,這裡擁有國寶級的白水木、台灣海棗與濱龍吐珠,被譽為「三寶」。此外,珍稀的蘭嶼木蘭僅在三仙台與蘭嶼可見,還有林投、濱刀豆、水芫花等濱海植物,構成重要的海岸生態研究據點。
🌅 為何造訪三仙台?
三仙台不僅是東海岸的自然奇觀,更是人文與生態的完美結合。清晨,你可以在此迎接台灣東部第一道曙光;午後,漫步步道,感受海風與浪濤的交響;夜晚,仰望星空,聆聽海洋的低語。這裡的每一處風景,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你是否也心動了,想來一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旅程?快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三仙台健行計畫,或告訴我們你最期待的景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