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再創新高,台積電股價更是突破 1,400 元大關,令市場為之振奮。這樣的漲勢,固然反映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程上的領先優勢,但也帶來了值得深思的隱憂。
以基本面估值來看,台積電去年股利約 18 元,若以 20 倍本益比計算,合理價位約 360 元,即使拉高至 40 倍,也僅約 720 元,如今股價早已遠超此區間。市場的樂觀預期,主要來自於 AI 浪潮帶動的高效能運算需求。然而,AI 晶片需求是否真能持續數年高速成長,仍存在變數。隨著模型最佳化與軟體演進,未來的運算效率可能降低對先進製程的依賴,屆時台積電能否維持現有榮景,仍有待觀察。

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鏡。當年日本在半導體、電子產業登峰造極,但並未忽略文化軟實力的培養。日劇、動漫、文學、遊戲等文化輸出,不僅成為日本的國際名片,也為其經濟注入持續動能。相比之下,台灣至今仍缺乏能夠在全球市場立足的文化產業品牌。
因此,台灣的未來不能只寄望於台積電。當半導體產業站上全球舞台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投資於文化、藝術、人文創意,打造多元的國家競爭力。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科技與文化並重的基礎上,走向更為穩健的未來,而不只是仰賴單一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