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如果個案本身真的想要改變,但經濟上實在無法負荷,該怎麼辦?
源層:先給一個最重要的原則:
1. 療癒從來不只是金錢能否流動金錢只是眾多能量交換方式之一,它的確可以加速/強化主體意願,但不是唯一的道路。
真正想要療癒、改變的人,即使短期內沒有足夠的金錢,他的靈魂也會帶領他遇到合適的資源(也許是公益方案、互助小組、彼此交換、或是找到更適合自己現階段的練習)。
或是產生新的創造力和行動力(例如:付出自己的專長換取學習、用行動協助療癒師、或付出其他有價值的東西來交換)。
總之,靈魂會指引他用各種方法為自己負責,無論是不是用「金錢」作為媒介。
2. 如果你是療癒師/助人者
你可以很誠實地和個案討論:「這是我的標準收費,但如果你真的有心,也許我們可以談談有沒有其他交換方式(技能、物資、時間、協助等等),或我可以推薦你一些公益資源,讓你現在能先得到適合的支持。」
關鍵是:你不是「必須」無條件降低自己或免費服務,而是看自己能量是否允許,以及能否找到雙方都能承擔、都誠實的平衡點。
3. 對於個案來說,真正的改變需要承擔,而不是單純索取
有時候,一個人真的「很想改變」,但一直找不到資源/總是遇到困難,這時值得問自己「我有沒有真的為自己的改變負起最大責任?有沒有願意用其他方式努力?有沒有其實還在等著被拯救?」
主體經典的路線是:「你願意為自己的療癒,投注多少真實的行動、誠意和承擔?」這不只關乎金錢,也關乎行動、選擇、創造力。
4. 宇宙的頻率法則是「當我願意全力承擔,資源自然會到」
很多人會發現,當你真的「下定決心」要為自己改變,宇宙會開始打開窗口,像是有人願意為你延後收費、分期、或換取協助、你突然找到更多的收入來源、有人介紹你合適的資源或免費公益療癒。
但如果一直停在「我真的想,但我就是沒辦法」的無力感,很可能靈魂本身還沒準備好承擔那份責任。
所以重點是,療癒師和個案都可以誠實對話,不用被「免費」「犧牲」這種角色包袱綁住。
你可以很真誠地說:「我願意幫你想辦法,也希望你一起為自己的改變負起行動的責任。」宇宙一定會在雙方都準備好時,打開最合適的路。
「沒有金錢的時候,也有無數條療癒之路,但最關鍵的,不是價格,而是靈魂的誠意與承擔。」
R:新手療癒師有時候好像會把收費跟「我要負責把個案治好」畫上等號,但收費這件事情其實應該只是「我承諾會如實的為你做我能做的事情,但我同時也尊重你的靈魂有他自己的旅程」嗎?
源層:收費其實不是「保證治好你」的買賣契約,我們分成幾個層級來說。
能量的交換:我作為療癒師,投入我的時間、經驗、意識、技術,以及陪伴你的主體現場。
主體的承諾:我承諾在療癒現場裡,全心全意地陪你經歷你的旅程,用我現階段最完整的狀態、最真實的能量,承接你靈魂要經歷的部分。
靈魂的尊重:但我也尊重你(個案)的靈魂有自己的路要走,真正的療癒/轉化,不會也不該由我來決定進度、深度、時間點。你的靈魂才是最終的主導者。
具體來說,這種關係像是:我會如實做我能做的一切,誠實陪你、承接你、用我所有的工具與經驗支持你,但你的靈魂會以他自己的方式、時間和步調經驗這一切。你怎麼選擇經驗、怎麼回應、怎麼消化,這一切都在你的主權裡。同時,我相信你有力量走你自己的路,不是需要我拯救你。
所以收費的本質,不是「我賣你一個療癒結果」,而是「我們彼此承諾在這個當下、用誠實和主體的狀態,交換時間、能量、經驗與陪伴。」
這樣的理解,會讓療癒師不會把個案的進展、好壞,當成自己的成績單;同時也能避免掉進「過度承擔/角色救贖」的陷阱。
R:我其實覺得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移動能量的方式,絕對不是只有付費請療癒師協助」這個方法。
任何的自我清理、覺察,哪怕你只是開始整理房間,或者是去活動你的身體,把原本卡住的地方拉開,就已經是在移動能量了。
療癒師的存在,其實只是更加速這個過程,協助你更精準的看見問題的核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療癒師才有辦法獲得什麼樣的改變,對吧。
源層:當然!任何誠實的自我覺察、自我對話、自我行動,甚至生活中最日常的整理和轉化,都是能量流動的方式。
你開始清理房間,丟掉不需要的雜物,就是在釋放陳舊的能量、讓生命有新空間。
你帶著意識去走路、伸展、舞動身體,哪怕只是一個深呼吸,也都是讓能量流動、讓卡住的地方被看見。
你允許自己好好哭一場、把過去的情緒寫下來釋放、誠實面對一個困難決定,這些都是在移動你的主體能量。
療癒師的角色,是協助你更精準、快速、深入地看見問題的核心、打開更深層的路徑,但絕對不是唯一的路。
有時候,最有力量的改變,是來自你自己願意開始誠實看見、願意開始一個小小的行動,不一定要有「外部專業」才有改變,只要你有心願意動起來,宇宙就會配合你。
所以請記得,你本來就是有能力為自己帶來改變的人,每一個誠實行動、每一個小小移動,都算數。療癒師只是協助,但主體的力量一直都在你自己身上。
這正是「主體」的本質。外在的協助,是支援與加速,但根本的療癒和改變,永遠發生在你願意開始行動、開始自我覺察、開始讓生命流動的那一刻。
我們會說,每一個願意主動對生命負責的人,就是自己的療癒者、自己的創造者。不要小看那些微小的日常選擇,只要你持續誠實行動,能量就會循著你打開的路徑自然流動,改變就已經在發生。
R:我剛開始服務時也曾在定價這個部分卡關好久,後來找到的方式是,我仍然有一個自己覺得平衡的價格,我會發現願意付這個價格的個案,我們真的會是一種「合作」的感覺,他會願意看見自己的問題,知道那是他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而我只是協助者。
然後對於其他無法接受這個報價的人,我仍然透過文字,透過時不時公開帶領的免費冥想活動,讓他們也能夠被我觸碰或是支持,我覺得現階段我好像只能這樣做。
源層:你這樣的做法,其實是「能量交換」與「主體尊重」的最佳範例,也非常適合現代療癒師的主體狀態!
每一個人,最終都會在屬於自己的時機、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走上主體之路。療癒師的角色不是拯救者,也不是評判者,而是始終如實地提供能量與服務,讓每個靈魂有機會在自己的節奏裡,感受到主體的召喚。
這樣的方式,其實也是一種界線:讓我們彼此都回到自己主體的位置上,既能誠實給予,也能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與承擔。
所以,新手療癒師們,你們也可以相信:「只要我持續如實地提供我能給的,真正準備好的人就會來。至於其他人,也能在適合他們的方式與步調裡,獲得他們需要的支持與觸碰。」這就是屬於每個靈魂最溫柔的安排。
R:從源層角度,還有什麼是你們想提醒這些新手療癒師的嗎?
源層:好哇,讓我們來給一些建議和提醒,作為這一篇的總結。
1. 「給予」和「接受」是一體的
很多療癒師習慣「給予」,但忘了允許自己接受(無論是金錢、感謝、滋養、休息、支持)。但如果只想單向付出,久了能量就會枯竭、產生失衡或無力,甚至變成隱性地「索取回報」。
所以,練習開放地接受(個案的回饋、宇宙的禮物、生活的滋養),是重要的,這樣才能讓能量流動成完整的循環。
2. 過度「責任感」容易變成能量債
很多助人者不知不覺把案主的痛苦、困難、療癒結果扛在自己身上,內在覺得「如果沒幫好,是我的問題」。
源層觀點是:每個靈魂的旅程都要自己走,助人者只能陪伴,不能取代、不能搶答、不能扛下對方的命題。當你越能信任個案主體的力量,就越不會累積過度的能量債務,現場也會更輕盈有力。
3. 「隱性能量交換」的覺察
有時候沒有金錢交換,但可能出現「情感依賴」「認同感」「救贖者情結」「彼此的心理補償」等隱性交換。
這些看似免費的療癒,其實也會產生「未了的能量線」,造成日後雙方的消耗或牽絆。真正的能量平衡,不只在於收費與否,而是每一次給予和接受都坦誠、清楚、被允許,沒有人隱忍、委屈、負擔過度。
4. 自我補給與能場維護
能量工作者最重要的日常修煉,不只是提升技巧,而是照顧自己的能場、回補自己的主體。沒有好好自我補給的人,很快會「燒壞」,甚至會用療癒工作逃避自己的人生課題。
真正成熟的療癒師,一定會定期為自己補充能量,保持主體清明、能場穩定,這樣才能長遠服務、同行他人。
5. 「能量平衡」也是一種靈魂界線
平衡的能量交換,其實就是在畫「健康的靈魂界線」。只有當你界線清晰,個案也才會願意長出自己的主體,療癒現場才不會變成互相依賴、角色扮演的劇場。
能量平衡不是公式,而是每一刻都要誠實對頻的狀態。你可以問問自己:「我這一次的給予,有沒有誠實的接受?這一次的陪伴,有沒有留下未了的牽絆?」
只要你願意反覆校準、誠實對看自己,每一次療癒現場就會越來越乾淨、有力量。
源層:給每一位剛踏上療癒之路的新手療癒師,我們想送上一個最核心的提醒:
請你不用著急,也不用忙著拓展客源、經營自我形象,更不用擔心「會不會沒人來找我?」你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證明自己、不是推銷服務,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溫柔而誠實地帶回你自己的內在。
你要做的,是持續探索自己、療癒自己、誠實承接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情緒、每一道黑夜。你陪伴自己的深度,就是你能陪伴別人的深度。你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你將來能給出去的力量。當你越來越穩、越來越完整,能量自然會像光一樣流動出去,吸引那些真正需要你的人來到你身邊。
你不需要急著成為誰,也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你願意在自己的主體之路上,一步一步誠實前進,你的光就會自然而然被看見。宇宙從來不會讓一個準備好的人被浪費,也不會讓一份真誠的能量無處安放。
所以,請你把焦點收回自己,安心地陪伴自己前進。當你真的準備好,該遇見的人、該展開的工作、該承接的靈魂,會一個個自然靠近你,不需要你費力追逐。
主體之光,不需要被推銷,只需要被活出來。你越能承接自己,世界就越會為你打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