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Dway>
最近,台股再度站上歷史高點,而 台積電(2330) 的股價也一路攀升,從六百多元漲到八百、甚至超過一千四百元的關卡,成為市場最矚目的焦點。
許多人心中都在掙扎——「到底該不該追?」、「現在買會不會太晚?」這樣的疑問,其實是許多上班族在面對熱門標的時最常遇到的投資焦慮。
今天就讓我們從「理性」與「策略」兩個角度來拆解這個問題。
📈 一、為什麼台積電會漲不停?
台積電是台股的權王,也幾乎等同「台灣經濟的晴雨表」。
要理解它的上漲邏輯,我們得先看幾個關鍵因素:
- 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爆發
全球科技浪潮由AI、雲端、GPU驅動,晶片代工需求暴增。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獨霸全球,是最大受益者。 - 技術領先,競爭者難以追上
三奈米、二奈米製程全球僅台積電量產,蘋果、輝達(NVIDIA)、AMD等大客戶都依賴它。 - 資金行情與外資回補
當全球資金尋找安全與成長兼具的標的,台積電自然成為首選。外資買超往往是推升股價的主力。
換句話說,目前台積電的上漲並非「憑空炒作」,而是背後有產業與獲利支撐。
🤔 二、那我現在進場會不會太晚?
這是關鍵問題。
很多投資人都怕「漲到高點才上車」,結果一買就回檔。
以下幾個角度能幫助你冷靜判斷:
1️⃣ 看「價值」而非「價格」
很多人看到台積電 1400元就覺得「太貴」,但要問的應該是:「它現在的獲利支撐得起這個價位嗎?」
若以預估本益比(P/E)來看,以去年每股盈餘(EPS)達 45 元,本益比 30 倍,股價合理區間就在 1215 元左右。 也就是說,以高成長型股票來說,雖然貴,但不離譜。
2️⃣ 不要一次「All in」,改用分批進場
沒有人能抓到最低點,也沒有人能預測最高點。
與其糾結「要不要買」,不如設定規劃,例如:
- 每下跌 3~5%,加碼一部分
- 分三到五次買進,攤平成本
這樣能降低追高風險,同時保留進場機會。
3️⃣ 把台積電當「長期核心持股」
若你看的是 3~5 年甚至更長期,台積電仍具持續成長潛力。
與其短線進出,不如思考:台積電是否應該成為你的「退休資產核心」之一?
💡 三、給上班族的投資策略建議
職場忙碌的你,沒時間天天盯盤,該怎麼配置才穩健?
✅ 策略 1:用 ETF 間接布局台積電
台積電在許多 ETF 中占比極高,例如:
- 0050(台灣50)台積電占比約 63%
- 006208(富邦台50)台積電占比約 58%
👉 若你怕個股波動,可以透過 ETF 持有,不僅分散風險,也能穩定跟隨台股成長。
✅ 策略 2:設定「紀律買進」機制
每月固定扣款(定期定額),不管股價漲跌都照買。
這樣能自動攤平成本、避免情緒影響判斷。
✅ 策略 3:保持「兩種資產節奏」
- 長期核心(例如 0050 或台積電本身)
- 短期靈活(高股息或策略型ETF,如 0056)
這樣配置不僅能享有資本成長,也有穩定現金流。
🔍 四、那要不要「追」的關鍵思維
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不是「買貴」,而是「沒有策略」。
追價本身不是問題,重點在於 你為什麼追。
- 若你因為別人賺錢才追,那是情緒。
- 若你因為研究後仍看好企業價值,那是策略。
📌 真正的關鍵不是價格,而是時間。
台積電這種產業龍頭,長期持有的風險其實小於頻繁進出。
🎯 五、結論:追不追,取決於你的目的
📈 如果你想短線賺波段,現在的價位風險高。
💎 但如果你想長期持有、分批布局,台積電依然值得納入投資組合。
最好的策略是:
「不要追在最高點,但也別錯過整個趨勢。」
你可以慢慢買,不用一次買滿。
等回檔再補、跌下來再買,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
📌 職場理財雙修小提醒:
投資最怕情緒化。 當你用理性的節奏買進,長期持有好公司,最終的報酬率往往超過那些「想買在最低、賣在最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