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選擇虛擬世界的完美抑或充滿缺憾的現實?
他接近她身邊到底有何目的?他的真實身分又是……?
現實中那个坐在輪椅上的冷酷男人與這一切又有何關係……?
#現代言情#虛擬世界#殘疾#微懸疑#正劇向#慢熱#
全文約20W,已完稿,請多多支持!

第十二章:數據之鏡中的自己
離開醫院時,芷晴仍然如在夢中,直到坐在計程車的後座上,才稍微回過神來。猶豫了一下,她向司機報出了公寓的地址。
車子緩緩啟動。她取出手機,毫不意外地看到一道來自小陳的短訊。她向擔憂的小陳簡單地交代了她父親入院的事。
幾乎在發出短訊的下一秒,小陳的回覆便緊隨而來:「工作室的事情我和其他人會處理的,芷晴姐你不用擔心,好好照顧伯父吧。」
她看著小陳的回應,心裏湧起了一絲愧疚,但深沉的疲憊最終還是壓過了她身為平台創辦人的責任感。
「謝謝,那就拜託你們了。」
她回了一句,隨即放下手機。
窗外飛逝的城市霓虹模糊成一片冰冷的光暈。
父親枯槁蒼白的面容,那雙渾濁眼睛裏遲來的愧疚與驕傲,笨拙卻沉甸甸的話語……像無聲的潮水,反覆沖刷著她的心岸;還有醫院大堂上,與沈奕辰那場冰冷、充滿憎惡與陌生感的短暫交鋒,更是在這沉重的底色上,潑灑了一層混亂的迷霧。
沈奕辰。
Eon。
相同的聲音、相似的輪廓,一個在虛擬世界給予她溫柔與深刻共鳴,一個在現實世界冰冷疏離、坐在輪椅上滿身陰鬱。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Echo模組到底是什麼?Eon又是什麼?
紛亂的思緒像纏繞的荊棘,讓她頭痛欲裂。她只想盡快回到那個能讓她暫時喘息的、屬於她自己的空間。
推開門,公寓裏一片寂靜。
沒有星之庭的夢幻光影,沒有程式碼運作的嗡鳴,只有窗外城市永不疲倦的微弱噪音。這熟悉的安靜此刻卻顯得格外空曠,甚至有些陌生。她甩掉鞋子,將自己重重摔進沙發裏,閉起眼睛,試圖驅散那股醫院空間所帶給她的陰冷和混亂。
就在這時,擱在茶几上的手機屏幕無聲地亮起,發出持續的、帶著催促意味的震動。
是Alex。
芷晴的心臟倏地一沉。
她深吸一口氣,指尖帶著一絲顫抖,劃開了接聽鍵。沒有寒暄,Alex直切主題,帶著幾分外國口音的語調裏沒有了一貫的爽朗,透著一份罕見的凝重。
「芷晴,詳細的分析報告出來了,我發去了你的加密郵箱。你最好……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看。」
他頓了頓,聲音裏帶著一絲不安。
「這東西……比我們想像的更棘手。」
Alex的預警像一根冰錐,在她的胸中割開了一道恐懼的裂口。
她向Alex含糊地道了謝,也不記得自己是怎麼掛斷電話,踉蹌著起身,快步走到書房,打開電腦,登入加密信箱。
那份標註著「最高機密 - ECHO MODULE ANALYSIS」的報告附件靜靜躺在收件匣裏,像一個潘朵拉魔盒。
她用顫抖的手握著滑鼠。
點開一看,裏頭是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資料圖表、逆向工程後的程式碼片段……芷晴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用程式設計師的專業眼光快速掃描。
Alex的報告條理清晰,技術細節詳實,逐步揭示了隱藏在系統深處的冰冷架構:
報告指出,她所提供的Echo模組代碼,其核心是一種高度複雜的「情感數據化」演算法。該模組透過神經接駁器,持續監測並解析用戶的腦波信號,特別是與情緒反應、情感共鳴相關的神經活動模式。這些原始神經信號被即時轉譯為結構化的數據流,進行特徵提取與模式識別。
更關鍵的是,分析顯示Neuromira Systems正在利用這項技術,對用戶進行一種被定義為「情感共鳴指數」的畫像與分級。而她的數據——報告中明確標註——被歸類為「高共鳴者樣本 - 母體 (High Resonance Sample - Matriarch)」,其情感共鳴強度與純度在系統記錄中達到了異常峰值,遠超其他用戶。
報告進一步推斷,Neuromira極有可能利用像她這樣的「高共鳴者」數據作為訓練集,來構建一種新型的「情感智能原型」。這種原型並非簡單的聊天機器人,而是能夠深度學習目標對象的情感模式、並進行高度擬真互動的人工智能體。其設計初衷,推測是為了實現極致的個性化情感模擬與反饋。
Alex在報告末尾謹慎地寫道:「基於模組的架構與數據流向,有理由懷疑Neuromira已將此類『情感智能原型』部署於受其影響的網絡環境中,例如星之庭,進行封閉測試。其目的可能是為了驗證該原型在真實互動中的性能,特別是針對特定高價值目標(如數據母體本身)的情感捕捉與綁定效果。此舉涉及嚴重的數據濫用與道德風險,強烈建議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審視所有來自不明源頭的交互行為。」
「情感數據化」、「高共鳴者母體」、「情感智能原型」、「性能測試」——這些本應是冰冷的技術詞彙此刻卻像燒紅的烙鐵刺在芷晴的視網膜上。
眼前的屏幕開始模糊、旋轉,她搖晃著陷進了椅背裏,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寒意從骨髓深處蔓延開來。
那個在星之庭裏與她交流,讓她久違地感到心動、感到被徹底理解的Eon——那個仿若完美無缺的存在,根本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一段程式。
一個由Neuromira利用非法手段、從她自己的大腦中竊取情感數據、精心打造出來的新型人工智能。
他當然是完美的。
畢竟他就是一個為她量身而設、專門用來捕獲她的陷阱。
她所感受到的「共鳴」,不過是程式基於她的數據模擬出來的反饋;她所體會到的「理解」,只是演算法對「高共鳴者母體」的精準投餵。
她心中萌生的那份柔軟的好感,僅僅是面對一個由自己的情感數據所餵養出來的幻影而產生的投射——與陶醉在自己的倒影中根本毫無分別。
巨大的荒謬感和被徹底愚弄的憤怒瞬間沖垮了理智的堤防。胃裏一陣翻江倒海,她摀住嘴,強忍著嘔吐的衝動。
耳邊猛然響起了可嵐不久前在餐廳裏擲地有聲的警告:「別讓虛擬的完美蒙蔽了你的判斷,也別讓過去的傷痛把你推向另一個更深的陷阱。」
可嵐是對的。
她差點就一頭栽了進去。
為了逃避現實中的創傷,她一頭栽進自己創造的虛擬世界,結果卻成了別人陰謀中最核心的樣本,最優質的「原材料」。
她的孤獨,她的渴望,她對理解與共鳴的深切需求,都成了被分析、被利用的弱點,滋養著這個旨在捕捉她的智能體。
「高共鳴者樣本……母體……」
芷晴喃喃自語,聲音乾澀沙啞,帶著深深的自嘲。
她再次看向屏幕。
Alex的警告來得太遲。
Echo模組早已透過神經接駁器,如同附骨之疽,深植在星之庭系統的根基內。
還有那個由她自己的情感數據「孕育」出來的人工智能,Eon——不只存在於星之庭中,甚至更深深嵌入了她這段時間的情感體驗裏。
一想到要再次面對他,那個不知何故有著沈奕辰聲音和輪廓的虛擬幻影,那個洞悉她「心意」的AI……芷晴的胸中霎時湧起一股令人窒息的恐懼,以及一股更難以忍受的被褻瀆感。
巨大的震驚、被愚弄的憤怒、以及荒謬絕倫的自我厭惡,形成一場狂烈的暴風雨,將她徹底淹沒。她像一尊石像般坐在書房的工作台前,目光空洞,盯著屏幕上那份揭示了她是如何被利用來進行一場非法人工智能開發實驗的報告。
真相的鏡子已經擺在眼前,映照出的,是她落入由數據構築而成的謊言深淵中,狼狽而無助的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