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狂想曲:跟著人文地理學家的腳步,見證島嶼的升起與消逝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The Age of Islands: In Search of New and Disappearing Islands》是英國新堡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 Alastair Bonnett 的著作,後來才發現臺灣在 2021 年即已出版繁體中文版,名為《島嶼時代:從軍事人造島、農莊島嶼、隔離島、漂浮城市、避世勝境到即將消失的天然島,探尋島嶼之於人類的意義,帶來的夢想與夢魘,並思索島嶼的未來面貌》,透過更具體的副標,揭開本書將帶領大家穿梭的各種島嶼樣貌。 

「何謂島嶼?」是作者撰寫本書伊始最先需要定義的問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第 121 條第 1 項,「島嶼是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平面。」第 121 條第 3 項又補充:「無法自主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活動的礁岩,不應擁有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棚。」 

這揭示,當國家擁有島嶼,便可主張其在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棚的權利,因此各個國家無不為了擴張自身經濟與戰略考量,使出渾身解數試圖證明某些「礁岩」是「島嶼」,以及積極宣稱對於島嶼的主權。南海長年來的爭議便是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然而,法理上的定義,總是難以追上現實的變化。氣候變遷、人口擴張、永續需求乃至於天然現象(如火山爆發、地震、颶風、淤積)皆不斷重塑地貌,也讓島嶼來來去去。所以最終,作者以更宏觀的角度,將本書討論的島嶼分成三大篇章:抬升中的島嶼(人造島&天然或偶然出現的島嶼)、消失中的島嶼、未來的島嶼想像。 

作者指出,島嶼從古至今扮演了多重角色,包含人類為何熱衷於建造人工島的背後動機:戰略上的防禦與攻擊堡壘、家園農莊的新天地、隔離他者的空間、宗教與傳說的聖地、燈塔、海防與觀光景點,以及因應新興能源需求而生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設施。 

在人類極力創造島嶼的同時,大自然也從未缺席。海平面上升使得許多國家或島嶼面臨生存危機:諸多小國或島嶼思考著撤離或重遷(relocate)方案、低地國(如荷蘭)建立人工島嶼作為屏障,與海爭地。大自然帶來的覆滅危機與人類奮力的時間賽跑形成一個永不停歇的循環,也是當今國際社會在討論氣候永續議題時,永遠無法得出結論的議程。 

然而有趣的是,大自然並非只帶來消逝。火山噴發後形成的一方土地,可能帶來蓬勃生機,甚至其實從更寬泛的整體角度而言,還增加了國土面積(當然,也可能在一次颶風後,曾經的小島只剩沙洲寂寞,最後依舊沉寂海底)。另一方面,在地球人口已突破 80 億的當今社會,不僅居住正義是個問題,衍伸的廢棄物汙染也意外成為形成島嶼的契機。漂浮在各大洋上的「垃圾島」就是這樣的「偶然之喜」,也為人類試圖要落實海洋永續的清單,再添增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書中,作者走遍世界各地,用親眼所見留下諸多案例故事,也為島嶼未來的樣貌提出省思。人工島的建築,成本高昂,盤根錯節的政商考量,加上全球環境與生態規範的評估,都是影響建設案成與不成的關鍵。環保倡議人士提出的漂浮島嶼,或許是個創新構想,但若要大規模的廣泛應用,技術可行性及各國政府的監管政策,都還言之尚早。但可確定的是,人們對於島嶼的追尋故事會持續書寫,不論是為了生存、為了安全,還是為了心裡那個想遺世獨立的烏托邦渴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安小室
94會員
98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喬安小室的其他內容
2023/11/09
現今全球高教市場競爭激烈,大家都在爭取更多的資源、更優質的人才,期望能因應變化迅速的環境趨勢,提升本國競爭力。然而,無論是學生或是研究人員,往中、大型國家聚攏,以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是現實,這對於微型國家或海外領土的高等教育,無疑是人才流失危機。 
Thumbnail
2023/11/09
現今全球高教市場競爭激烈,大家都在爭取更多的資源、更優質的人才,期望能因應變化迅速的環境趨勢,提升本國競爭力。然而,無論是學生或是研究人員,往中、大型國家聚攏,以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是現實,這對於微型國家或海外領土的高等教育,無疑是人才流失危機。 
Thumbnail
2023/05/15
2019年2月25日,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發布法律意見書,駁斥英國對查哥斯群島(Chagos Islands)的主權宣稱。
Thumbnail
2023/05/15
2019年2月25日,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發布法律意見書,駁斥英國對查哥斯群島(Chagos Islands)的主權宣稱。
Thumbnail
2023/05/12
歐陸多年來因移民問題,使民族情緒與排外聲浪不斷尖銳化。但除了歐陸,在遙遠的印度洋上,目前為法國海外大區的馬約特(Mayotte)則是另一道移民前線,衝突與憤怒在這座小島上逐漸升溫。
Thumbnail
2023/05/12
歐陸多年來因移民問題,使民族情緒與排外聲浪不斷尖銳化。但除了歐陸,在遙遠的印度洋上,目前為法國海外大區的馬約特(Mayotte)則是另一道移民前線,衝突與憤怒在這座小島上逐漸升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這是陳彤昀詩集中的〈神聖之島潮汐詩〉,描述了海岸潮汐的生態景象,以及其中的生物物種。詩中用圖像化的文字呈現了潮汐的動力感,吸引讀者親近海洋生態。透過解釋詩中生物物種的豐富性,詩人讓人們認識到海洋生態的複雜性,並透過音節和意象的對應,讓詩作展現出多重閱讀的意義路徑。
Thumbnail
這是陳彤昀詩集中的〈神聖之島潮汐詩〉,描述了海岸潮汐的生態景象,以及其中的生物物種。詩中用圖像化的文字呈現了潮汐的動力感,吸引讀者親近海洋生態。透過解釋詩中生物物種的豐富性,詩人讓人們認識到海洋生態的複雜性,並透過音節和意象的對應,讓詩作展現出多重閱讀的意義路徑。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每逢旺季,離島們又開始活絡了起來,千里迢迢來到了蘭嶼,早知道就...。 蘭嶼,位在台東東南外海,鑲嵌在太平洋上的第二大離島,共分為六大部落:東清、野銀、漁人、紅頭、椰油、朗島。褪去了想對綠島的觀光化,多了一些原始風貌和文化底蘊,島嶼周圍黑潮流經,魚群豐富,也是世界少數的天然潛點
Thumbnail
每逢旺季,離島們又開始活絡了起來,千里迢迢來到了蘭嶼,早知道就...。 蘭嶼,位在台東東南外海,鑲嵌在太平洋上的第二大離島,共分為六大部落:東清、野銀、漁人、紅頭、椰油、朗島。褪去了想對綠島的觀光化,多了一些原始風貌和文化底蘊,島嶼周圍黑潮流經,魚群豐富,也是世界少數的天然潛點
Thumbnail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Thumbnail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Thumbnail
蘭嶼的地下屋、拼板舟、飛魚文化,只是聽說的故事們。
Thumbnail
蘭嶼的地下屋、拼板舟、飛魚文化,只是聽說的故事們。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Thumbnail
臺灣,四面環海的美麗之島。歷經億萬年的歲月積累,有著高山、丘陵、平原、湖泊與海灣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涵蘊多元的人文與物產風貌。   長年在南台灣臺南、高雄、屏東從事社區工作的我,在決定籌設工作室時,腦海中想著如何將多年來所接觸到的美好事物,用具有畫面感與內涵的名字,來做為人生事業與志業的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