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思考一個邏輯性的問題:如何和別人不一樣。
所以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就是,你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就學他們,你就會和他們一樣。
所以在投資這條路上,你如果和別人一樣聽明牌買低賣高,小額投資沾醬油賺價差,那你的績效就會和賭博差不多,有時候贏有時候輸。
如果你和別人一樣進行指數投資,那你和那些指數投資者就會得到相似的市場報酬。
那怎樣才能得到主動投資的超額報酬?
指數投資可以讓他人複製,而主動投資這件事情,目前沒有固定的投資方法來讓其他人複製。這個觀點我之前從哲學的知識論當中提過,大家可以看這篇文章複習一遍。
所以今年你想得到超額報酬,想要複製喬飛2019年投資台積電從250元到現在1450元的過程,或是你想再次尋找比特幣上萬倍的投資報酬...這件事情肯定是沒有方法可以讓你複製。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投資台積電的過程。我連我自己投資的過程都是一再的隨著市場而改變,那未來又如何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讓別人照樣執行就能複製成功經驗?
所以在投資的路上,和別人一樣進行指數投資,你就能賺到市場的平均報酬。而你現在不進行指數投資,和別人不一樣,肯定是想要比市場平均報酬賺更多對吧?沒有人想自己研究半天結果還低於市場平均報酬吧?
學習有一部分來自於模仿,而模仿的對象來自於對方值得信賴。喬飛的投資法如何得到你的信賴?就好比我當年2019年投資台積電,那時候沒有任何的投資績效,如何得到你的信任?所以當時間來到2025年台積電股價上千元的時候,喬飛投資台積電的績效得到肯定,於是這個方法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其他人開始想要學習模仿。可是喬飛的這個方法可能還要歸功於2023年異軍突起的AI革命,所以未來是否還能複製,令人懷疑。
所以大家學習模仿的對象,都是過去成功的例子。這在知識論中有提到,過去成功的方法不見得未來會成功,所以一味的複製過去方法未來不保證可行。
所以成功的人他的方法,永遠都是自己創造和建構出來的,不是複製出來的。這意思就是你想要賺到市場超額報酬,你就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你現在的方法如果無法賺到超額報酬,那表示你的方法需要再努力,或是你沒有那個天分。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天分?那就看你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你的那套自己的投資法,有沒有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那部分。如果只是一味的抄襲沒有創造,那表示你自己沒有那個天分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方程式。你如果能自己產出自己的見解,加在自己的投資理論內,那久了之後你就會產生你自己的投資觀點或是投資框架。
這樣的過程,也就是你產生了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投資宇宙。
投資宇宙內的所有圓圈和範圍,就是你的認知範圍。你只能賺到你認知範圍內的錢。而認知範圍是靠現有的認知拓展出去而增加的。老一輩的人以前會說不要玩股票,而現在的年輕人則認為指數投資是投資的正途。這就是不同框架內的不同觀念。這些框架限制了這些人的投資範圍。
擁有框架之後,就等待世界甚麼時候掉下一個事件,落在你的認知框架內。當這個事件掉下來之後,你就能分辨這天上掉下來的是餡餅還是鳥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