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從鏟子超人看見台灣的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幾天,新聞畫面一幕幕傳來:花蓮光復鄉受到重創,災後泥濘幾乎將村落掩蓋。然而,一群不分年紀、國籍,不帶光環、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穿著雨鞋、拿著鏟子,揮汗如雨,努力彎下腰,一鏟一鏟地清理泥土,協助花蓮居民重建。

這些人被稱為「鏟子超人」。

除了鏟子超人,還有來自各地的救難人員、義煮團隊、醫護人員…進駐,提供災民與前線志工食物、補給與醫療協助。這份自動自發的熱心,讓人深深為台灣感到驕傲。有外國人驚訝地表示,他從未看過有任何國家像台灣一樣,人民會如此地自動自發,跨越彼此的陌生界線,去幫助需要的人。

照片截自中央社CNA

照片截自中央社CNA

一場跨越年齡與身份的行動

花蓮災區的救援行動,展現了台灣社會最溫暖的一面:

  • 有 80 幾歲的長輩,騎著腳踏車從彰化出發,只為了到現場出一份力。
  • 許多年輕學子放下手機與遊戲,穿上雨鞋、拿起鐵鏟,投入挖泥的行列。
  • 在網路上,許多人不是揪團購物,而是揪團包車,免費提供接駁座位、住宿給志工。

各行各業的人發揮所長,有人捐物資,有人提供專業服務,有人捐贈金錢(賑災基金會截至2025.10.1 止,已募得逾 7.8 億元)一起支持重建。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深深感動:不分年齡、身份,當台灣遭逢挑戰,彼此都願意成為對方的依靠。

俗語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許多民眾不只是捐款,而是真正「彎下腰」:

  • 有人組織同事、朋友,成立救援小隊。
  • 有人用職場專業,幫助設計物資站、義煮站、救護站,規劃各種物資配送。
  • 有人親自揮鏟、搬運、運送,與陌生人並肩合作。

而身為中年的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年人的價值,不只是守住家庭,更能擴展到社會與公共領域,成為推動互助合作的中堅力量。

不求回報的善意

在現場的志工,沒有誰計較自己付出多少、回報多少。即使對象是陌生人,他們依然願意幫助,這份「不求回報」的精神,正是社會前進最珍貴的養分。

然而,很可惜的是,在這次感人的互助行動中,網路上免不了有酸民。筆者看到有些人發表或傳播不正確、不實在的言論,質疑志工的動機,甚至攻擊某些組織。這些酸言酸語,確實可能讓熱心服務的民眾或組織感到沮喪,讓他們的付出受到質疑,心血遭到抹煞。

在此,筆者想對所有以各種方式前往光復鄉,以及在背後默默支持的民眾們說:

你們的愛心與無私,大家都看見、也感受到了。請不要被酸民的噪音所影響。

因為,真正站在泥濘中揮汗的、真正將資源奉獻出來的,是你們。你們的行動,已經超越了任何語言和文字的批評。你們是台灣最堅強的棟樑,是人性光輝的最佳展現。

深深相信,所有的汗水、愛心與行動,每一份善意,都已在災區化作希望的亮光、溫暖的力量,支撐著災民們勇敢前進,也讓參與志工們肯定自己,擁有更多生命韌性的養分。

原來,真正的影響力不是來自「言語」,而是來自「行動」。那一個個彎腰鏟泥的身影,勝過千言萬語。

互助合作的啟示

花蓮災後的故事,不只是一次災害應變,更是一堂深刻的人生課:

  1. 力量來自連結,而不是單打獨鬥:
    當泥沙淹沒家園,靠自家人無法完成重建。只有大家彼此合作,才能盡快恢復生活。這提醒我們:在人生下半場,學會與他人連結,比單一的個人能力更關鍵。
  2. 行動比想法更重要:
    很多人心裡有同情,卻不一定化為行動。而鏟子超人們讓我們看見:只要願意踏出去,哪怕只是傳遞物資、分送飲料...,任何一個小舉動,都能成為他人生命裡的溫暖與支持。
  3. 陌生人也值得被幫助:
    在快速變動的社會裡,我們常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圈。但當我們願意伸手去幫助陌生人,不僅是給予他人支持,更是對自己生命價值的美好展現。

有人說,中年是「肩上責任最重」的階段,但或許,這也是最能展現力量的時刻。因為我們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更懂得同理;因為體驗過失落,所以更願意給予。

花蓮的鏟子超人,沒有披風、也無法飛翔,只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的「超能力」,就是願意踏出去〜多走一步、多出一點力。而這一點一滴,就會堆疊出巨大的希望與亮光。

一起讓善意成為習慣

這一次花蓮光復鄉的災害,讓我們再次看見台灣的希望。天災雖然帶來毀壞,卻也激發出人民最純粹的互助精神。謝謝所有鏟子超人、志工與默默付出的大家。你們的汗水與彎腰,是台灣最美的姿態。願我們記住這一刻!希望這份精神與感動,不只留在災區,更能走進每一個人的日常。

當我們都願意學習手心向下、伸手幫助陌生人時,台灣就會更強韌、溫暖、有希望。

特別推薦~

輪輪平等,找回生而為人的住所〜新巨輪共生家園守護計畫

用一輩子的溫柔,陪天使們老去|心智障礙者,安老家園建造計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貝感幸福的沙龍
10會員
104內容數
貝感幸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74歲的張哲煌先生,在太太離世後,透過跑步來完成兩人之間的約定,完成環島夢想的故事。文章藉由張先生的跑步經歷,探討跑步與人生的對話、愛與思念的力量,以及「臺灣環島跑者圓夢計劃」的電影《人吶,為什麼要跑步》。
Thumbnail
2025/10/08
74歲的張哲煌先生,在太太離世後,透過跑步來完成兩人之間的約定,完成環島夢想的故事。文章藉由張先生的跑步經歷,探討跑步與人生的對話、愛與思念的力量,以及「臺灣環島跑者圓夢計劃」的電影《人吶,為什麼要跑步》。
Thumbnail
2025/10/08
手機螢幕的亮光、城市的節奏,讓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寧靜美好。透過介紹「2026 臺灣野鳥日曆」,讀者重新學會觀察,從身邊的鳥類開始,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找回與自由重逢的時刻。
Thumbnail
2025/10/08
手機螢幕的亮光、城市的節奏,讓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寧靜美好。透過介紹「2026 臺灣野鳥日曆」,讀者重新學會觀察,從身邊的鳥類開始,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找回與自由重逢的時刻。
Thumbnail
2025/10/03
​風吹過海面時,總有人停下腳步,只為聽那一瞬的寂靜。 風,無形卻真實,它能帶來涼意,也能捲起塵土;能讓人感覺自由,也能讓人感覺孤立。在日常裡,風或許只是窗外的流動;但在人生某些時刻,風卻成了命運的暗喻。它提醒我們:有些歷史,不因時間遠去而消散,只是需要有人耐心傾聽。 風中的孤島 風,本該是自由
Thumbnail
2025/10/03
​風吹過海面時,總有人停下腳步,只為聽那一瞬的寂靜。 風,無形卻真實,它能帶來涼意,也能捲起塵土;能讓人感覺自由,也能讓人感覺孤立。在日常裡,風或許只是窗外的流動;但在人生某些時刻,風卻成了命運的暗喻。它提醒我們:有些歷史,不因時間遠去而消散,只是需要有人耐心傾聽。 風中的孤島 風,本該是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在民生健士會的例行戶外活動時,我央請他們帶我們去台北近郊走走(也算是籌備伙伴自己的學習之旅),當時好像是走三貂嶺古道一帶,途中有幾段以繩索爬山壁及涉過溪谷。因為原本民生健士會的戶外旅行比較接近都會人的休閒,因此只見伙伴們有穿高跟鞋的,有帶寵物狗的,甚至有人背著小型冰箱
Thumbnail
記得有一次在民生健士會的例行戶外活動時,我央請他們帶我們去台北近郊走走(也算是籌備伙伴自己的學習之旅),當時好像是走三貂嶺古道一帶,途中有幾段以繩索爬山壁及涉過溪谷。因為原本民生健士會的戶外旅行比較接近都會人的休閒,因此只見伙伴們有穿高跟鞋的,有帶寵物狗的,甚至有人背著小型冰箱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Thumbnail
台灣在繁忙的城市沙漠也有一席的綠洲,就跟著直覺走就會走到屬於這裡的秘境,這是城市浪人曾說過的 在城市迷茫過客 台北的霓虹閃爍、城市的高聳、人群的壅擠、商店的喧囂,讓我這個鄉巴佬踩在十字街頭頭暈傳向,要不是上課的緣故,我也不太會馬路間穿梭,老姜倒是習慣快步調生活, 0km山物所 療
Thumbnail
日本透地雷達車再度抵臺,協助花蓮市健檢403強震後的道路安全。17日下午,日本ジオ・サーチ株式會社社長雜賀正嗣率領技術團隊抵達花蓮,與花蓮市長魏嘉彥、花蓮縣議員魏嘉賢等人,共同商討市區道路安全的檢測合作計劃。此次合作是繼0206地震後的再次合作,旨在協助花蓮市重要道路的全面檢測,確保市民行車安全。
Thumbnail
日本透地雷達車再度抵臺,協助花蓮市健檢403強震後的道路安全。17日下午,日本ジオ・サーチ株式會社社長雜賀正嗣率領技術團隊抵達花蓮,與花蓮市長魏嘉彥、花蓮縣議員魏嘉賢等人,共同商討市區道路安全的檢測合作計劃。此次合作是繼0206地震後的再次合作,旨在協助花蓮市重要道路的全面檢測,確保市民行車安全。
Thumbnail
0403地震造成花蓮多處災情,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昨日(4/9)率領團隊前往花蓮多個受災地點及花蓮縣消防局新秀消防分隊,以關心居民受災情形並慰問仍在太魯閣前線執行搜救勤務的消防員。
Thumbnail
0403地震造成花蓮多處災情,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昨日(4/9)率領團隊前往花蓮多個受災地點及花蓮縣消防局新秀消防分隊,以關心居民受災情形並慰問仍在太魯閣前線執行搜救勤務的消防員。
Thumbnail
在台南,沒機車等於沒腳;唯有躦巷弄,才發現雙腳萬能
Thumbnail
在台南,沒機車等於沒腳;唯有躦巷弄,才發現雙腳萬能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看到花蓮強震後滿目瘡痍的太魯閣我真的很難過! 2020年2月我們一家人去花蓮玩! 要去太魯閣的前一天晚上剛好發生地震! 我說隔天不要去太魯閣了會很危險! 回台北前! 我們開車繞去太魯閣的入口處拍了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與那塊大石頭! 沒去成太魯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看到花蓮強震後滿目瘡痍的太魯閣我真的很難過! 2020年2月我們一家人去花蓮玩! 要去太魯閣的前一天晚上剛好發生地震! 我說隔天不要去太魯閣了會很危險! 回台北前! 我們開車繞去太魯閣的入口處拍了東西橫貫公路牌樓與那塊大石頭! 沒去成太魯
Thumbnail
花蓮3日強震也引起同樣位處地震帶的日本關注,災民安置與善後問題,也引起討論,日本網友認為,台灣政府地震後設置的災民避難所很棒,不但使用能保障隱私的帳篷,甚至還提供熱食,「台灣の避難所」甚至衝上日本X熱搜關鍵字第1名。
Thumbnail
花蓮3日強震也引起同樣位處地震帶的日本關注,災民安置與善後問題,也引起討論,日本網友認為,台灣政府地震後設置的災民避難所很棒,不但使用能保障隱私的帳篷,甚至還提供熱食,「台灣の避難所」甚至衝上日本X熱搜關鍵字第1名。
Thumbnail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花蓮市區很多大樓毀損,也重創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和蘇花公路,但花蓮人展現了團結、自助、互助,並在經過地震後很快地恢復生活的能力。
Thumbnail
0403花蓮大地震造成花蓮市區很多大樓毀損,也重創了太魯閣國家公園和蘇花公路,但花蓮人展現了團結、自助、互助,並在經過地震後很快地恢復生活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