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街道還在睡。
路燈下的影子,隨著腳步起伏,節奏穩定卻帶著孤獨。
對多數人來說,跑步是一場運動;但對張哲煌而言,跑步,是與自己的對話。跑步,其實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
從起跑線的那一刻,我們懷著興奮與期待,心裡想著:「這次一定可以。」
可沒多久,氣喘、汗流、腳痛,那些熟悉的念頭開始冒出:「我到底在幹嘛?」
你開始跟自己辯論、打氣、責備,
也在一次次想放棄又堅持的循環裡,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也許下一秒,你又被不甘心推著走;
也許某個轉彎處,出現一片讓人屏息的風景。
跑步就是這樣,不停在痛苦與美麗之間切換,
但始終有個理由、某個信念,推著你往前。
對張先生來說,那個理由,是愛與思念。
他跑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告訴世界:「我還在為妳完成我們的約定。」
在一生中能遇到真愛,何其幸運。
張哲煌,74 歲,高雄岡山人,跑步將近 20 年。
太太在 2017 年因病離開後,他把「跑步」變成一種想念的方式。
他報名參加《台灣環島跑者圓夢計劃》,總長 1,045 公里,為期 19 天,
這趟旅程,本該是兩個人一起完成的環島旅行。
「我曾答應太太,要帶她一起去看台灣。」
於是他把太太的照片放在身上,每一步都當作同行。
途中腳腫得像米辜,跑鞋磨破,仍不願上車。
跑步教會他的三件事
他說,跑超馬有三個原則:
一、自己照顧自己。
二、平等沒有特權。
三、尊重環境。
這三件事,放在人生裡也一樣適用。
他看過隊友因傷落後,大家放慢腳步一起跑;
也看過 19 歲女孩邊哭邊跑,最後完成全程。
他說:「痛苦不會讓人變弱,只會讓人更靠近彼此。」
跑步,也是一場人生的對話
每個人跑步的理由都不同。
有人為了健康,有人為了挑戰,也有人為了忘記。
但當你開始跑,才會發現,跑步的過程,其實是和自己重新相遇的過程。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跑給誰看,而是在確認:「我還能前進」。
就像張哲煌一樣,當腳步持續向前,心裡的那份愛,也在靜靜延續。
讓愛繞行整個台灣
《人吶,為什麼要跑步》是一部紀錄這群跑者的電影。
它拍下了台灣的風景,也拍下了人心的風景。
當鏡頭跟隨他們的汗水、笑聲與淚水,你會發現,
每一次落腳,都像是一次重生。
69 位來自各地的跑者,交織著不同的故事與腳印。
這部電影目前正透過群眾集資籌備上映。
邀請你,一起支持這段用腳步完成的旅程,
讓更多人聽見這份「愛與不放棄」的故事。
🌿 每一步都在告訴自己,我還能前進,因為有妳在身後陪著我。

#為愛而跑
#人吶為什麼要跑步
#生命不止步
#用腳丈量台灣
#讓夢想繼續跑下去